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实用新型专利]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443551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9.27
(21)申请号 201821976645.9(22)申请日 2018.11.28
(73)专利权人 福建建中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兆锵路
33号金澜大厦2002(自贸试验区内)(72)发明人 林键 黄孔铭 鲍国胜 卢仲立
孟令军 黄世权 陈丽 林忠全 秦旭 汤晓妃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代理人 林朝熙(51)Int.Cl.
E03F 5/0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09443551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包括井室主体和固定于井室主体上方的井筒主体;井室主体包括带底板的下井室以及井室盖板;下井室上端敞开设置,井室盖板固定于下井室上端;下井室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接入管的管道预留孔;若干固定座套设于接入管外;固定座靠近下井室的一端沿外壁面固定有法兰端,若干固定螺栓穿过法兰端上的通孔,将固定座固定于下井室侧壁;井筒主体包括若干依次上下拼接固定的井筒模块;最上端的井筒模块的上端固定有一中部开设有井筒孔的井筒盖板;井筒盖板与最上端的井筒模块、上下相邻两个井筒模块、最下端的井筒模块与井室盖板、井室盖板与下井室之间均通过企口卡合连接。
CN 20944355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室主体(1)和固定于所述井室主体(1)上方的井筒主体(2);所述井室主体(1)包括带底板的下井室(11)以及井室盖板(12);所述下井室(11)上端敞开设置,所述井室盖板(12)固定于所述下井室(11)上端;所述下井室(1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接入管(5)的管道预留孔(13);若干固定座(52)套设于所述接入管(5)外;所述固定座(52)靠近所述下井室(11)的一端沿外壁面固定有法兰端(53),若干固定螺栓(51)穿过所述法兰端(53)上的通孔,将所述固定座(52)固定于所述下井室(11)侧壁;所述井筒主体(2)包括若干依次上下拼接固定的井筒模块(21);最上端的井筒模块(21)的上端固定有一中部开设有井筒孔(23)的井筒盖板(22);井筒盖板(22)与最上端的井筒模块(21)、上下相邻两个井筒模块(21)、最下端的井筒模块(21)与井室盖板(12)、井室盖板(12)与下井室(11)之间均通过企口卡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口为高低企口(3);所述高低企口(3)包括企口凸环(31)与企口卡槽(32);井筒盖板(22)、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企口凸环(31);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下井室(11)的上端均固定设置有企口卡槽(32);相邻的企口凸环(31)与企口卡槽(32)相互卡合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其特征在于:井筒盖板(22)与最上端的井筒模块(21)、上下相邻两个井筒模块(21)、最下端的井筒模块(21)与井室盖板(12)、井室盖板(12)与下井室(11)之间均通过若干均匀排布的连接构件(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4)包括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井筒盖板(22)、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公头;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下井室(11)的上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母头;相邻的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相互卡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公头为固定于井筒盖板(22)、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的下端的钢筋(41);所述连接母头为固定于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下井室(11)的上端的连接套筒(43);所述钢筋(41)的外壁面上固定有凸纹(42);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下井室(11)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套筒(43)的容纳槽(46);所述连接套筒(43)内壁面上设置有卡合凸环(44),所述卡合凸环(44)由外至内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钢筋(41)的凸纹(42)能够卡合于所述连接套筒(43)的卡合凸环(44)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口凸环(31)外壁面的上端沿圆周方向开设有预留槽(33),所述预留槽(33)通过若干沿所述井筒主体(2)径向设置的注浆孔(34)与所述井筒主体(2)内部连通;通过注浆孔(34)能够朝预留槽(33)以及企口凸环(31)和企口卡槽(32)的间隙内注入水泥浆(6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43)外壁面的上端设置有倒角(45);所述倒角(45)外壁面与所述容纳槽(46)内壁面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水泥浆(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52)内壁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防止所述接入管(5)在所述固定座(52)内滑动的防滑凸起(54)。
2
CN 209443551 U
说 明 书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属于城市管网设施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检查井是地下管道中重要的构筑物,对城市功能的发挥、环境保护及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地下管道检查井的用材及施工工艺还比较落后,主要采用黏土砖砌筑,已落后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将来,预制装配式结构将会是市政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0003]由于地下排水管网均为重力流,每个检查井所处位置管道进、出标高均不同,每个检查井还有可能连接来自四面八方不同标高的管道,而已有的预制装配式检查井均采用环形模块,以坐浆方式竖向叠拼,由此造成了预制成型的环形模块混凝土标准件固定的洞口标高与需求标高(特别是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外接管道时)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是预制装配式检查井一直难以推广使用的根本原因。[0004]此外,预制装配式检查井因需要不断拼装,其密封性也难以保证。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该检查井结构简单,质量稳定,同时能够保证良好的准确度和密封性。[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0007]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包括井室主体和固定于所述井室主体上方的井筒主体;所述井室主体包括带底板的下井室以及井室盖板;所述下井室上端敞开设置,所述井室盖板固定于所述下井室上端;所述下井室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接入管的管道预留孔;若干固定座套设于所述接入管外;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下井室的一端沿外壁面固定有法兰端,若干固定螺栓穿过所述法兰端上的通孔,将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下井室侧壁;所述井筒主体包括若干依次上下拼接固定的井筒模块;最上端的井筒模块的上端固定有一中部开设有井筒孔的井筒盖板;井筒盖板与最上端的井筒模块、上下相邻两个井筒模块、最下端的井筒模块与井室盖板、井室盖板与下井室之间均通过企口卡合连接。[0008]进一步的,所述企口为高低企口;所述高低企口包括企口凸环与企口卡槽;井筒盖板、井筒模块、井室盖板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企口凸环;井筒模块、井室盖板、下井室的上端均固定设置有企口卡槽;相邻的企口凸环与企口卡槽相互卡合套接。[0009]进一步的,井筒盖板与最上端的井筒模块、上下相邻两个井筒模块、最下端的井筒模块与井室盖板、井室盖板与下井室之间均通过若干均匀排布的连接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井筒盖板、井筒模块、井室盖板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公头;井筒模块、井室盖板、下井室的上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母头;相邻的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相互卡合固定。[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公头为固定于井筒盖板、井筒模块、井室盖板的下端的钢筋;
3
CN 209443551 U
说 明 书
2/4页
所述连接母头为固定于井筒模块、井室盖板、下井室的上端的连接套筒;所述钢筋的外壁面上固定有凸纹;井筒模块、井室盖板、下井室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套筒的容纳槽;所述连接套筒内壁面上设置有卡合凸环,所述卡合凸环由外至内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钢筋的凸纹能够卡合于所述连接套筒的卡合凸环内。[0011]进一步的,所述企口凸环外壁面的上端沿圆周方向开设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通过若干沿所述井筒主体径向设置的注浆孔与所述井筒主体内部连通;通过注浆孔能够朝预留槽以及企口凸环和企口卡槽的间隙内注入水泥浆。[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筒外壁面的上端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外壁面与所述容纳槽内壁面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水泥浆。[00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内壁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防止所述接入管在所述固定座内滑动的防滑凸起。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15]1、该检查井结构简单,质量稳定,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性及装配准确性。[0016]2、企口能够保证上下构件之间的准确定位。[0017]3、连接构件通过钢筋的凸纹卡合于连接套筒的卡合凸环内,实现有效固定。[0018]4、通过预留槽和注浆孔,对上下构件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水泥浆,能够实现有效密封。
[0019]5、防滑凸起能够用于对接入管和固定座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同时能够起到防滑作用,还能起到减震的作用。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0022]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0023]图4为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0024]图5为图3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6为连接构件插接前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0027]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0028]1、井室主体;11、下井室;12、井室盖板;13、管道预留孔;2、井筒主体;21、井筒模块;22、井筒盖板;23、井筒孔;3、高低企口;31、企口凸环;32、企口卡槽;33、预留槽;34、注浆孔;4、连接构件;41、钢筋;42、凸纹;43、连接套筒;44、卡合凸环;45、倒角;46、容纳槽;5、接入管;51、固定螺栓;52、固定座;53、法兰端;54、防滑凸起;61、水泥浆。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0030]参见图1-7,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包括井室主体1和固定于所述井室主体1上方的井筒主体2;所述井室主体1包括带底板的下井室11以及井室盖板12;所述下井室11上端敞开设置,所述井室盖板12固定于所述下井室11上端;所述下井室11的侧壁上开设
4
CN 209443551 U
说 明 书
3/4页
有若干用于安装接入管5的管道预留孔13;若干固定座52套设于所述接入管5外;所述固定座52靠近所述下井室11的一端沿外壁面固定有法兰端53,若干固定螺栓51穿过所述法兰端53上的通孔,将所述固定座52固定于所述下井室11侧壁;所述井筒主体2包括若干依次上下拼接固定的井筒模块21;最上端的井筒模块21的上端固定有一中部开设有井筒孔23的井筒盖板22;井筒盖板22与最上端的井筒模块21、上下相邻两个井筒模块21、最下端的井筒模块21与井室盖板12、井室盖板12与下井室11之间均通过企口卡合连接。[0031]进一步的,所述企口为高低企口3;所述高低企口3包括企口凸环31与企口卡槽32;井筒盖板22、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企口凸环31;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下井室11的上端均固定设置有企口卡槽32;相邻的企口凸环31与企口卡槽32相互卡合套接。
[0032]进一步的,井筒盖板22与最上端的井筒模块21、上下相邻两个井筒模块21、最下端的井筒模块21与井室盖板12、井室盖板12与下井室11之间均通过若干均匀排布的连接构件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4包括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井筒盖板22、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公头;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下井室11的上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母头;相邻的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相互卡合固定。[003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公头为固定于井筒盖板22、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的下端的钢筋41;所述连接母头为固定于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下井室11的上端的连接套筒43;所述钢筋41的外壁面上固定有凸纹42;井筒模块21、井室盖板12、下井室11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套筒43的容纳槽46;所述连接套筒43内壁面上设置有卡合凸环44,所述卡合凸环44由外至内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钢筋41的凸纹42能够卡合于所述连接套筒43的卡合凸环44内。
[0034]将钢筋41插入连接套筒43内后,钢筋41上的凸纹42卡合于连接套筒43内的卡合凸环44内。因卡合凸环44由外至内向下倾斜设置,钢筋41能够顺利插入连接套筒43内,同时卡合凸环44能够牢固卡合凸纹42,同时防止钢筋41从连接套筒43内脱出。[0035]进一步的,所述企口凸环31外壁面的上端沿圆周方向开设有预留槽33,所述预留槽33通过若干沿所述井筒主体2径向设置的注浆孔34与所述井筒主体2内部连通;通过注浆孔34能够朝预留槽33以及企口凸环31和企口卡槽32的间隙内注入水泥浆61。设置的预留槽33和注浆孔34能够很方便的注入水泥浆61,同时注浆完成后也能起到密封作用。[003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筒43外壁面的上端设置有倒角45;所述倒角45外壁面与所述容纳槽46内壁面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水泥浆61。[003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52内壁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防止所述接入管5在所述固定座52内滑动的防滑凸起54。[0038]参见图7,该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0039]步骤一:准备工作;实地测量施工场地,确定检查井的接入管5的管径、数量、方向、转角等条件;
[0040]使用时应综合考虑接入管5的管径、数量、方向、转角、高程、覆土厚度等条件,选用适当的井型,合理构成井室主体1和井筒主体2。[0041]步骤二:检查井的预制;根据上述测量结果,预制下井室11、井室盖板12、井筒模块21以及井筒盖板22;
5
CN 209443551 U[0042]
说 明 书
4/4页
步骤三:开挖基坑;对施工场地进行挖掘,挖出基坑,设置基坑支护,平整坑底土地
表面,并浇筑坑底混凝土层;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6。[0043]步骤四:井室主体1的安装;将下井室11吊装放入基坑内的坑底混凝土层上进行固定,将井室盖板12吊装至下井室11上方,通过企口进行定位,通过连接构件4将井室盖板12与下井室11进行固定;[0044]步骤五:井筒主体2的安装;将井筒模块21吊装至下井室11上方,通过企口进行定位,通过连接构件4将井筒模块21与井室盖板12进行固定;再依次向上拼接井筒模块21,通过企口进行定位,通过连接构件4将上下两个井筒模块21进行固定;[0045]步骤六:井筒主体2的封盖;将井筒盖板22吊装至井筒模块21上方,通过企口进行定位,通过连接构件4将井筒盖板22与井筒模块21进行固定;[0046]步骤七:固定座52的安装;将固定座52中部的通孔对准管道预留孔13,通过固定螺栓51将固定座52固定在下井室11外表面上;[0047]步骤八:接入管5的安装;将接入管5安装至管道预留孔13和固定座52内;[0048]步骤九:填充间隙;通过混凝土或者水泥浆61,对企口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注浆方向。[0049]步骤十:基坑回填;将挖出的泥土回填至基坑内部。[00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6
CN 20944355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图2
7
CN 209443551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3
图4
8
CN 209443551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5
图6
9
CN 209443551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7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