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赵振山褚蓬瑛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摘北京)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针对国有经济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并出台了有指导依据的法律文件,让国有资产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但是,从资产管理到资本管理的转型过程中,仍存在众多的问题,亟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问题
(1)中央机关和地方政府产权关系混乱,企业资产管理各部门权责不清。在明确划分中央机关和地方政府的产权边界的背景下,仍然有众多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实际边界划分并不是十分清晰,权责不清使得地方政府实际操作畏首畏尾造成地方政府的利益流失。国有资产实际管理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牵扯多个部门,严重分割的责权使得资产出资人不能发挥全力管理,也限制了其发展空间,但是在事后担责的时候,权力的严重分散使得找不到人完全承担,严重降低了国有企业的工作效率。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国有企业公司管理体制模式详见图1和图2。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家审计机关国资委国有企业地方审计机关地方国资委地方国有企业图1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流程图政府管理机构(国资委、税务、工商、审计)出国有企业监资股东大会管任命信监督托董事长监事会委任托命监督经理层领导各经营部门图2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流程图
(2)管理层晋升机制漏洞。由于没有专业水平竞争机制下的晋升,阻断了新鲜血液进入国企内部的途径,造成了国企资产管理水平难以突破。而管理人才的欠缺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巨大挑战。(3)国有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无法保证。首先是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不够完善,还有就是国有企业管理各部门权责不清,国有资产通过内部人进行不合规范地操作低价折股和出售,甚至免费赠送等各种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恶果。这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必须要克服的重大难题。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1)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针对产权关系不清晰、企业资产管理各部门权责不清的管理漏洞,国家机关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能适应现如今国有资产发展规律的管理监督体系。国家可以单独设置一个国企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即国企资产管理委员会。国企资产管理委员会通过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职责,并参照部门独立的监管规范来实际操作。国企资产管理委员会要结合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和工作管理三大项,以资产为主线,理清出资关系,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于管理部门的设立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级别,对于规模巨大的国有企业由中央设置的国企资产管理委员会进行直接管理,而地方的国企资产管理委员会接手运营。通过分级管理的改革措施解决产权关系和权责不清的遗留问题。为了避免国企资产管理委员会滥用职权,可以通过设置其他独立的监督机关,对其进行全面深刻的监督和检视。此机构的成立必须独立存在,有审计师、资产评估等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人员配备,保证其监督过程的公正公平。(2)政府和国企资产管理划清界限,及时更新资产管理人才。政府过多地干预国企资产的管理的弊端阻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长足发展,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制度来招募社会上极具国企资产管理知识的高级人才进入国企,为国企资产管理注入活力。(3)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通过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者选拔机制进行国企资产管理委员会人事的选拔,并与相联系的公司法律规定完美衔接,按照参与国企资产投入的企业类型分类,对相关管理者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根据出资人相关的利益重大事项做出明确的权责规定,例如企业改制、资产转让和评估等众多事项的详细规则,防治暗箱操作等途径导致国企资产的流失。针对国企进行大项投资以及财产转让等众多经济行为规定了风险规避的基本要求。(4)完善国有企业经营预算制度。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所占比例不小,必须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助力。国有企业中资本的经营预算在其发展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在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及升级转型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推动其做大做强,使其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领域的投资比例上升,助力其快速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在公益方面的资金投入,为社会民众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接55页)映经济业务的现金流,对资金使用综合评价的更高层次管理目标就无能为力了。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对象涵盖了现金资产、亏损、收入、盈利、负债等方面,突破了收付实现制在资金管理的局限性,权责发生制同收付实现制相比能较好地协调处理预算支出方面的绩效考核问题,有效增强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综上所述,结合中国国企资产管理的国情,进行全面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已经初见成效。要坚定国有资产管理的信心,果断迈出不断创新的脚步,探寻最科学合理适合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路线。但是在新的体制与实际国有资产管理磨合的过程中,面临众多的实际操作问题。合理借鉴先进的外国资产管理水平,在不断创新和操作中找到国有资产管理的最佳路径,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参考文献
1.洪亮.构建国有经济管理新体制之我见.企业改革2017.与管理,(02)2.夏荣静,陈莹莹.推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2015.革的探讨综述.经济研究参考,(12)3.杨雪原.论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新乡2017学院学报,(01)4.平新乔.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特点、基本原则和目2015标模式.经济纵横,(02)5.陈俊龙,汤吉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分类改革与国有股最优比例基于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广东(责任编辑:兰卡)2016财经大学学报,(01).企业应用的权责发生制财务管理来看,往来款特别容易变成企业虚增或虚减财务数据的工具。如果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也会面临和企业同样的问题。在权责发生制下,一旦对预算授权进行了确认,债权债务关系就被确立。至于在哪个时点完成资金交割,仅仅是账目调整问题,如果控制不好,会影响预算收支的客观性、真实性。(4)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同,财力差异悬殊,普遍实施权责发生制尚待时日。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发展的不均衡还是客观存在的,地区间政府财力差异还是很大,历史欠账很多,包袱非常重。这样的情况下实施权责发生制核算计量,连带的问题就会很多,会牵涉过多的人力、物力,普遍实施的条件尚有待成熟。三、政府会计实施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缺点
(1)权责发生制计量实施受到政府财力的制约。政府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预算拨款,当前核算计量方式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因为实施权责发生制对预算管理水平以及可用财力都有要求。在当下的财政环境下,贸然采用权责发生制,后续预算资金要求同财政资金有效供给间必然有矛盾,这是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绕不开的一个重要问题。(2)实施权责发生制会计计量成本较高。对比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不难发现,操作简单是收付实现制的突出优点,其核算成本低于别的计量方法,相应的对会计人员水平也没有太高要求,相关人员能较熟练地进行会计核算与编制财务报表工作;但是,权责发生制因引入了管理会计内容,相比于收付实现制有了更高的要求,核算复杂度提高了,人员要求也高了,难度也加大了,成本也就相应增加了。(3)权责发生制核算容易导致财政收支虚增虚减。参考文献
1.陈川,赵冉.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引入权责发生2014.制的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12)2.谢晨.关于完善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制度的一点思2016.考.中国集体经济,(19)3.柳宇燕.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思考.会2014.计之友旬刊,(4)(责任编辑:刘海琳)2018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年月(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