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试卷A)
1.不列不属于管理会计职能的是哪个?(A) A对会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 2.现代管理会计以(D)为主。 D规划与决策会计和控制与责任会计 3.在相关范围内,其单位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 的成本是(B)。B变动成本 4.机会成本是指(B)的成本。
B在决策时应作为一个现实因素加以考虑 5.下列各项指标中,其数值越小,说明企业经营的安全 程度越大的是(D)。D保本作业率 6.某企业只经营一种销路不稳、单位边际贡献大于零、 保本点销售量为3200件的产品。下年度预测销售量 为2000件、3000件和4000件时的概率分别为0.2、0.5 和0.3,则当该产品的销售量达到其期望值时,企业处 于(D)D亏损状态 7.(B)的编制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规律 性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B滚动预算 8.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及支 出数额的大小的预算是(C)。C零基预算 9.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差异与 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D)。 D耗用数量 10.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是以(B)为重点,其目的是提 高成本中心控制的有效性。B可控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1.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
(ABCD)等管理信息。
A制定决策和计划 B业绩评价和激励 C评价企业竞争地位 D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 12.下列关于差别成本叙述正确的有(AB)。
A广义的差别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之间 预计成本的差异 B狭义的差别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 程度不同形成的成本差别 13.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价变动会引起(ABCD)变动。
A边际贡献 B保本点 C目标利润 D安全边际 14.预算按其具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ABD)
A业务预算 B财务预算 D专门决策预算 15.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作用有(ABCD)
A利于企业的目标管理 B有助于责任会计制度的推行 C有利于及时提供成本资料 D有利于作出产品定价决策
三、判断并改错
16.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完全不同。(×) 17.规划与决策会计和控制与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两大基本
内容(√)
18.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唯一途经是提高产品产量,相对降
低其单位成本。(√)
19.对于低质量所发生的机会成本通常并不在会计系统中进行计量,在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时也不需加以考虑。(×) 20.当边际贡献总额等于固定成本时,保本作业率为100%,
安全边际为0(√)
21.某产品的变动成本率为60%,安全边际率为40%,则其销
售利润率为24%(×)
22.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以固定预算对企业进行考核都是不合理的。(×)
23.运用零基预算控制经费,预算单位要比企业更为适宜(√) 24.标准成本制度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目标成本管
理的一种手段。(√)
25.一个成本中心的不可控成本,往往也是另一个成本 中心的不可控成本。(×)
(试卷A) 要求:
(1)列示该产品在8月份和9月份的生产、销售和存货水平,并计算出8月份和9月份的 利润。
(2)解释实际利润下降50000元和产品经理预期的280000元利润增加之前的差额330000元是如何产生的。
(3)讨论在一般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以及过低或过高固定制造费用分摊的明细资料的实用性。可参考(1)和(2)部分的答案来作答。
一.单选题(A、D、B、B、D、D、B、C、D、B) 二.多项选择题(ABCD、AB、ABCD、ABD、ABCD) 三.判断并改错 (×、√、√、×、√、×、×、√、√、×) 一、计算题
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 项目 A B 销售量 1 000 3 000 单价 800 300 单位变动成本 500 165 答:(1) 8月 9月 C 5 000 60 45 假定该企业固定成本为468000元,采用加权平均 法进行多种产品的本量利分析。 要求:
(1)计算保本点、安全边际和经营杠杆。 (2)如果根据市场调查,A产品的产销量增加为 1 500件,并且追加固定成本12500元,其它条件 假定不变,则其保本点是多少?
答:⑴ 项目 售量量 单价 单位变 边际 销售 销售 动成本 贡献率 收入 比重 A 1 000 800 500 37.5% 800000 40% B 3 000 300 165 45% 900000 45% C 5 000 60 45 25% 300000 15% 合计 2000000 100%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37.5%×40%+45%×45%+25%×15%=39% 综合保本点销售额=468 000/39%=1 200 000(元)
安全边际额=2 000 000-1 200 000=800 000(元) 经营杠杆系数=1+468 000/(800 000×39%)=2.5
⑵ 项目 销售量 单单位变 边际 销售 价 动成本 贡献率 销售收入 比重 A 1 500 800 500 37.5% 1 200 000 50% B 3 000 300 165 45% 900 000 37.5%
C 5 000 60 45 25% 300 000 12.5% 合计 2 400 000 100%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37.5%×50%+45%×37.5%+25%×12.5%=38.75% 综合保本点销售额
=(468 000+12 500)/38.75%=1 240 000(元)
二、案例分析题
某化学品公司为了维持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聘用了一些擅长于市场推广
及生产决策的产品经理。其中一种化学制品的资料如下: --原材料及其他变动生产成本为30元/千克。 --固定制造费用每月45000元。
--售价为50元/kg。
从报告显示,9月份的销量比8月份多了14000 kg,所以产品经理正预期9月份的利润会比8月份多出280000元。但是将8月份和9月份的财务业绩作比较时,发觉实际的利润从8月份的170000元下降至9月份的120000元,共下降了50000元。
产品经理正因此事而感到困惑,并寻求你的帮助。经进一步调查后,你发现该公司是采用完全成本法并按每月预计产量30000 kg来分摊固定制造费用的。任何过低或过高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将于发生当月在损益表中列支。
8月份的期初存货量为10000 kg,产量为34000 kg,销量为22000 kg,9月份的期末存货量为12000 kg。
期初存货量(千克) 10000 22000 加:产量 34000 26000 减:销量 (22000) (36000) 期末存货量(千克) 22000 12000 8月 9月 销售收入(元) 1 100 000 1 800 000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450 000 990 000 加:本期生产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1 020 000 780 000 固定制造费用 510 000 390 000 减:期末存货成本 (990 000) (540 000) 多/少分配的固定
制造费用 (60 000) 930 000 60 000 1 680 000 利润 170 000 120 000 每月产品成本=材料、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30 +450000 /30000 =3 0+15 ==45(元/千克)
(2) 该产品经理采用的变动成本法。这方法是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而不包括在存货成本计价中。以下是该产品经理基于变动成本法所作的预期利润:
8月 9月 元 元 边际贡献总额 (20×22 000) 440 000 (20×36 000)720 000 减:固定制造费用 (450 000) (450 000) 利润 (10 000) 270 000 以上两者的差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8月份的存货水平增加了12000千克,使期末存货多固定制造费用180000元(12000×15元)。9月份的存货水平下降了10000千克 ,使期初存货多释放了固定制造费用的变动为330000元(180000 +150000),这反映了完全成本法下50000元的实际利润减少和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经理预期的280000元利润增长之间的差别。 (3)过低或过高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反映了实际与预期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也就是预计存货水平的改变。起因可能是有计划或是意外的。差异的资料对管理人员是很重的,因其指出预算与实际差异的所在,从而把问题扭转过来。 差异报告是很有必要的,在预算中的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并无大用,但把财务报表利润和预算利润作比较时,差异便成了解释两者之间的重要数据。 这与完全成本法的实用性有关。在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产品经理通常会因销量上升而期望利润增加,不过这情况不一定会出现。这是由于使用完全成本法所计算的利润是随着产量而变动的,并非跟随销售水平。因此,管理层可以改变生间来“制造”利润改善局面,但这实际上只是把问题推延至以后的会计期间。在该案例中以完全成本法来提供资料给市场推广者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