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作者:周潇月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08期
摘 要:角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中班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使得他们乐意与人交往,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所熟悉的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情境,借助游戏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掌握使交往的技能,分享交往的快乐,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角色游戏;中班交往;交往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91-1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应周围生活的游戏。它是学前儿童游戏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游戏类型。它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看见有不少幼儿不愿意、也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旁若无人地独自玩耍;远远地看着小伙伴游戏就是不愿加入其中;碰到芝麻粒般的小事便哇哇大哭……这些现象说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应通过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下面笔者来谈谈自己的教学经历。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交往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中班幼儿的知识经验范围和游戏的需要,为他们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激发游戏欲望,从而激发幼儿交往兴趣。
例如:一次晨间活动,从“娃娃家”传来一阵争吵声,我连帮忙走过去。只见晨晨哭着双手拽着茜茜的左手往地上按,茜茜用右手不停地拍打着晨晨的头。在两个孩子不远处的地上却躺着一个“娃娃”。原来,幼儿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角色。刚开始幼儿与同伴之间商量好谁扮演什么角色,继而是进入角色,可缺了一个奶奶。晨晨见茜茜独自坐在座位上看,便邀请茜茜当奶奶。他们轮流抱“娃娃”,哄“娃娃”入睡。轮到奶奶(茜茜)时,她说什么不愿意做奶奶。晨晨小心地把“娃娃”抱给奶奶(茜茜),奶奶用力把“娃娃”甩到了地上。奶奶(茜茜)的做法让晨晨觉得很心痛,便娃娃哭着并拽着茜茜。茜茜本来不愿意参加活动,晨晨逼她抱,她一生气就有了上面的行为。此时,我走过去扮演病人的奶奶,从地上抱起“娃娃”说:“娃娃乖,不哭不哭。看,你们把娃娃弄哭了。快跟娃娃说声对不起。”两个孩子边点头边说:“对不起,娃娃。我们错了。”看着他们沮丧的神情,我摸着他们的头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刚才娃娃告诉老师,她很想让茜茜和晨晨一起抱抱她,你们愿意吗?”“愿意!”茜茜和晨晨一起抱起了娃娃。这样游戏继续下去了,不但提升并巩固孩子的社会经验,还创设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机会与情境,激发了幼儿的交往兴趣。 二、参与游戏活动,体验交往乐趣
中班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高峰期,绝大多数幼儿对扮演的角色怀有浓厚的兴趣,能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此时,教师组织角色游戏时要引导幼儿自己选择角色,一人做老师,一人做阿姨,多人做幼儿,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一起玩耍,一起交谈,感受集体游戏的趣味性。
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担任娃娃家的“爸爸”,一大早他就去菜场买了很多菜,回来后洗干净,分门别类放于冰箱中,回头对“妈妈”说:“我去上班了,待会儿你把菜烧烧好,中午我回来吃饭。”说完,幼儿坐到了座位上。显然,他对游戏失去了兴趣。这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如引导他假装拿起包去上班了。然后他来到“车间”说:“工人们,今天我们必须完成这些生产指标。”说完他一会儿到东车间看看产品质量,一会儿到西车间表扬工人们做工用心。过了一会儿,他回到家,“饭菜烧好了吗?我肚子饿了,吃饭吧!”一系列的行为语言,“爸爸”扮演得非常形象逼真,基本能按自己所理解的角色职责去行动。幼儿不仅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并能友好与同伴交往、交流,体验到了游戏中友好交往的乐趣。
三、指导游戏过程,掌握交往技能
中班幼儿,合作行为明显上升。但幼儿在活动中更易产生矛盾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抓住时机,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相互协商,想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办法,这样幼儿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就能灵活处理、圆满解决。如在玩“娃娃家”时,客人们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妈妈做的美味。“砰”,只见明明用双手把桌上的菜全推到了地上,一边推,一边叫。我正想上前批评,见明明一脸委屈,我想应该事出有因,边克制情绪,来到明明身边,“明明,怎么啦?你有什么委屈说出来,看看我和小伙伴能不能帮到你?”“大家不许我坐在桌上吃饭,所以我生气了。”“可以把生气的原因告诉大家,我想大家都会帮你的。像你现在这样扔东西可不好呀!快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我相信大家都会原谅你的!”明明二话不说,去捡地上的东西了。小朋友也帮着一起捡。有时老师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参加活动,诱导幼儿冷静地对待事件,找出解决办法,在帮助幼儿克服对成人依赖性的同时,促使幼儿学会很好地与人交往。
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对:“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通往真实世界的桥梁。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角色游戏中孩子们的最初体验,用幼儿的眼光看世界,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未来社会、人生的美好,并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走向生活,全面和谐地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管旅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