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数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考数学考场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中考取得好成绩,首先取决于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如:临场发挥等。经常能见到一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临场发挥较差,造成中考失败。所以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正越来越受到教育人士和学生家长的关注。下面,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谈谈中考应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以便使同学们在紧张的考试中沉着应对,并决胜之。
一、提前进入“角色”
中考数学一般在第二天上午,尽量保证不要受第一天考试的影响。前一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晨吃些清淡的食物。按所列清单带齐一切用具,包括:准考证、笔、橡皮、作图工具等。提前半个小时到考区,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新异刺激、稳定情绪;另一方面可以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活动,如:回忆一些常用的公式、定理,和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这样做不仅能转移考前焦虑,而且能将最佳的状态带入考场。
二、精神要放松,情绪要自控
离考试越近,考生的心情越烦躁。中考不仅是对考生学习水平的考查,同时也是对考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考验。这时候的考生要记住:不管之前的备考过程怎样,复习效果如何,在考场上,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振奋精神,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在考场上,适度的紧张会让大脑运转速度加快,使头脑更为敏捷。但过度的紧张会让大脑一片空白,无所适从。越看重中考结果越容易紧张。如果紧张到无法正常做题就不要勉强做题,静下心来,什么也别想,花一两分钟时间深呼吸,然后稳定心态。可适当进行思维转移:经验表明,这段时间是学生最紧张、心理易产生焦虑的阶段。此时,可将注意力转移到某次印象
较深的、考得较好的数学模拟考试中,回忆老师的讲评;或回忆一些有趣、滑稽的事;也可采用心理暗示:“我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了也可全身心放松、闭目、做深呼吸,这样直到发卷。
三、考试进行中 1.答题前(五分钟左右)
试卷拿到后,可做下列几件事:(1)通览试卷。对全卷有几道题、几种题型、每道各占多少分等做到心中有数;大致分一下哪些是代数题、哪些是几何题、哪些是综合题等。总体感知试卷,确定答题顺序;(2)立即解答一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选择题、填空题,以稳定情绪。(3)信心要充足。简单不要“大意失荆州”,偏难题注意心理暗示:“别人会的我一定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会”,坚定必胜信念。
2.答题中
在通览、并作答了几个简单题后,情绪基本稳定,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此时,答题可采用“三先三后”、“分段得分”的策略,做题原则“一快一慢”,这里所谓的“一快一慢”指的是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1)先易后难,即:先做简单题,再做难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跳过啃不动的“骨头”;(2)先高(分)后低(分),这是指考试后半段,要注意时间效益。如有两道题不会做,要先做高分题,再做低分题;(3)先同后异,即:可考虑将同类型题目放在一起做,这样思考比较集中,知识间的联系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三先三后”要因人而异,切不可“高分题久攻不下,低分题无暇顾及”。
中考试卷评分时,有“分段评分”和“踩点给分”。鉴于此,对中考中难度较大,且不能完全解答的题目可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分段得分”的基本理念是:
会做的题要力争不失分,部分会做的题要力争多得分。
(1)会做的题要解决“会而不对、会而不全”的问题。答题时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绝不拖泥带水,把平时老师讲的要点、得分点写上即可。 (2)中考中得满分毕竟稀少,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要解决的是“分段得分”,即:①缺步解答:遇到难题,确实不能全部解答,可将它们分解一系列的步骤或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特别对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虽然答案没算出,但分数可能已经过半,这叫“大题得小分”;②跳步得分:解题时卡在某处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先承认这个中间结论,往后推,如果能得到预期结果,则应集中精力解决“卡壳处”,否则应立即改变解题方向。特别对大题中有多个小题,前一小题不会解,可先利用前一题结论解下一题;③退步解答: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问题,可以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较强的结论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你能解决为止,然后再加强条件进行解答;④辅助解答:在实质性的步骤没有找到前,可做一些辅助性的事,如:准确作图、设出未知数、反条件翻译成数学语言等。
答题中还应注意:审题要慢,做题要快;立足中下档题、力争高水平题;争取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等。
3. 合理安排做题时间,最大限度获得高分。 考场上,考生们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由于过度紧张,本可以轻易做出的题目不会做。从这道题跳到那道题,又从那道题跳到其他题目。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做出多少题目。二是从前往后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懂得先放放,在一道题目上花时太多,后面的题目没有时间做。考场上,考生应按照从前往后,由简到难的顺序,一道题目一道题目的攻破,碰到实在做不出的题目,要学会放放,要先做那些花时少,得分快的题目,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啃那些偏题、怪题、难题。
4. 卷面整洁、清晰,答题字数得当 卷面的整洁、清晰是最基本要求,但我们的很多考生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想想看,老师批改那么多的试卷都要晕头转向了,再揣摩、猜测考生试卷上写的什么字,怎会有好心情?字写的不好没关系,但总得让老师看起来不费劲。做题时,碰到不会做或没把握的简答题、问答题,我们建议在卷子上写一些相关文字,能得一分算一分,得不到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对非常确定的题目大可不必多此一举,这有可能让老师没发现关键答题点,出现失分现象。在确认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无误后方可交卷。
5.考后注意事项 数学这一门课程的考试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将要面临另一门课程的考试。所以一门考试结束后,是没有时间回味的;如果考的不好,也没有时间沮丧或埋怨;更不要跟同学对答案,或打开书本查答案,这除了自讨苦吃外,对整个考试没有任何好处。考完一门后,应及时调整心态,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下一门考试中。
三、做题中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第10题是较难题,大家要力争得满分。
注意事项:1、一定要看完所有选项,解完后不要立即检查,选择题,“以上答案都不对”一般不要选,选择题一般只有一个答案。
2、常见的方法有观察、计算、淘汰、图形、特殊值法。
3、有些判断几个命题正确个数的题目,一定要慎重,你认为错误的最好能找出反例,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 4、如果选项中存在多种情况的,要思考是否适合题意,找规律题可以多写一些情况,或对原式进行变形,以找出规律,也可用特殊值进行检验。
5、采用淘汰法和代入检验法可节省时间。
(二)、填空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第16题是较难题,要力争得满分。
1、注意分类思想的使用(注意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外部,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一个,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却有两个)。
2、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比如二次项系数不为0,实际问题中的x取整数等。
3、要注意所填数据是否要带单位,表达格式一定是最终化简的结果。 (三)解填空题和选择题注意下列问题
(1)选择题或填空在不会解的时候,画出准确图形,去量直接猜出答案。 (2)注意3和等形式的无理数。 22(3)如果
x1,x2xn的方差是s2,则x1a,x2axna的方差为s2,ax1,ax2anx的方差为a2s2(4)注意16的平方根是2,平方根有两个,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
x1的取值范围是x1.不要忘记了分母不等于0。 x1(5)注意y(6)反比例函数必须要注意(在每个象限内)的增减性。
(7)、一次函数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是一三四和一三象限两种情况。 (8)、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9)、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10)运用韦达定理,一定要考虑有根的条件,即b2-4ac大于或等于0。 (11)、注意x(x-2)=x-2的方程的解两边不能除以(x-2)漏掉一个根,解有两个。 (三)、解答题:共分易、中、难三大题,难易程度不同,分会也不同。
1、做题顺序:一般按照试题顺序做,实在做不出来,可先放一放,先做别的题目,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做题慢的同学,要掌握好时间,力争一遍搞定;做题速度快的同学要注意做题的质量,要细心,不要马虎。
2、第三大题17---22题54分是较容易的解答题,也是决定中考胜败的关键分,一定要规范解答,力争不失分。这6道小题 都是比较基础性的问题,请同学一定不要怕,一定要拿下这宝贵的54分。
(1)实数计算注意:0次幂和负指数幂,算术平方根,绝对值,特殊角的函数值。
(2)解分式方程时,严格四个步骤:去分母,不要漏乘;解整式方程计算准确,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检验,写出原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必须写成x11,x23形式。
(3)解不等式组一定要把每一个不等式解对,不等式乘以或除以负数时,切记要注意变号。画数轴时不要忘记三要素,准确的写出不等式组的解解不等式组的解集时,一定要写出最后格式如:1x3。 (4)注意分式化简
x1112与解方程21的区别。分式化简要严格运x1x1x1x1算顺序,如果化简后自选一个数求值,选的数要考虑原式必须有意义。 (5)作图题要注意用铅笔,保留作图痕迹,结论不要忘记写。 (6)证明题一般有两种出题形式
一是直线型,主要考察特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套全等,属于容易题,记住三个易忘的定理:角平分线性质、中垂线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定理。 二是圆,主要考察垂径定理和切线,一般两问,简单说理,用解直角三角形和比例线段计算。记住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圆锥的侧面积公式。简单的证
明题书写要规范。
(7)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首先要把解决的问题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不能直接求解,应考虑方程思想。要熟记三个锐角函数定义和特殊角的函数值,如果题目提供非特殊角的值,一定要选对,并注意题目的近似要求,不要忘记回答问题。
(8)统计与概率,样本容量没有单位,要把统计图和表综合起来解决问题,求求概率问题题:若是二步事件,或放回事件,或关注和或积的题,一般要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
3、求点的坐标:求点的坐标有三种题型,(1)不知道函数解析式作垂线段,求垂线段的长,再根据所在象限决定其符号。注意用坐标表示线段的长度时,要注意长度是正值,在负坐标前加负号;(2)知道函数解析式,知x或y,直接代入解析式;(3)两个图像交点坐标联解由两个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
4、求最值问题:图形中求最值考虑轴对称,用两点间线段最短;实际问题要注意利用函数,没有函数关系的,自己构造函数,要注意数学问题的最值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最值,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二次函数最值时,要考虑“取值范围”“顶点坐标”不一定是最大值。
5、图形的折叠问题:A、 要注意折叠前后线段、角的变化;B、 通常要设求知数,
C 、利用勾股定理或比例式构造方程,
6、分类思想的使用:未给出图形的题目要注意是否会有不同情况,画出不同的图形。
A、等腰三角形的分类:在填空题或选择题时,没有给出图形等腰三角形要注意注意告诉一边要分为这一边是底还是腰,告诉一角要分为这一角是顶角还是底角;
注意顶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之分,注意两个答案。在解答题中,以哪个点作顶点分为三类(两画圆弧,一作垂直平分线)
B、直角三角形的分类:以哪个点作直角顶点,注意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C、相切:注意两圆有外切和内切两种情况;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个,弧所对的圆周角只有一个。
D、圆内接三角形:注意圆心在三角形内部还是外部, E、注意四边形的分类:四边形ABCD不需要分类;以ABCD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要注意分类:AB可以为一边,AB也可以为一对角线。
F、点在线段还是直线上:若点在直线上一般要进行分类讨论。
7、应用题:注意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是构造方程的关键,不等量关系是为了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出方程的解后,要注意验根,是否符合实际问题,要记住取舍根。
8、动态问题,要注意点线的对应关系,用局部的变化来反映整体变化,通常利用平行得相似,注意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往往是自变量取值的分界线。解决动点问题的策略(1)明确运动方向,知道全路程、已走的路程=速度×时间,没有走的路程=全路程-已走的路程;(2)根据点运动的各种可能,分别画出图形,分类讨论求解。
9、注意特殊量的使用,如:等腰三等形中的“三线合一”,正方形中暗含的45度角,直角三角形中30角和斜边的中线,往往都是解题的关键。
10、面积问题:中考中的面积问题往往是不规则图形,不易直接求解,往往需要借助于面积和或者面积差.。
12、综合题:遇到难题,不要慌张,你不会做,别人也不会做,认真审题。要理清思路,看看条件有没有用完,前面解出的结论是否用上。
A、综合题一般分为好几步,逐步递进,前几步往往比较容易,一定要做,中招是按步骤给分的,能多一些就多做一些,可以多得分数。解答题目的时候,在做不来的情况下,不要空着,根据已知条件,推到哪里算哪里,哪怕是添对一条辅助线也有分数。
B、注意大前提和各小题的小前提,不要混为一谈,而应注意区别分析,讨论。 C、注意前后问题的联系,前面得出的结论后面往往要用到。最后一题。如果是函数型,解析式一定要解对,以免影响下面的解题,全盘都错。尝试用“相似比”“勾股定理”“三角函数”作为等量关系。
D、从条件入手:可以多写一些结论,看哪个结论对解题有帮助,实在做不下去时,再审题,看看是否还有条件没有用到,需不需要做辅助线;从结论入手:逆向思维,正着答题,无思路时,要看看已知条件或前面(1)(2)的结论,能否直接写上去。。
E、往往利用相似(8字形或A字形图),设求知数,构造方程,解方程而求解,必要时需做辅助线。函数图像上的点可借助函数解析式来设点,通常设横坐标,利用解析式来表示纵坐标。
草稿纸要整洁,有顺序下来,便于检查,在做题时,百分百对的题目放过去,模棱两可的,不确定的做上记号,便于后面检查,不会做的先空着,一遍下来再重点突破,最后一小题实在做不出的放弃。
心态要好,放松心情,放下包袱,带着必胜的信心,轻装上阵,你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老师祝你们马到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