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风施工方案调试方案

新风施工方案调试方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通风系统调试方案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资料

熟悉被调系统的全部设计资料:施工图纸、设计参数、系统全貌、 设备性能使用。注意调节装置和检查测量仪器的位置。 2;现场会检

建设单位汇同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在施工现场对系统作外观检 查,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作最后全面检查。 I. 1.

风管、管道、设备安装是否正确牢固;

风管连接处以及风管与设备或调节装置的连接处是否有明显漏

风现象。 2.

各类调节装置的制作和安装是否正确牢固,调节灵活,操作方

便; 3. 4.

通风机的整体性能,减振器有无位移;

系统支架油漆是否均匀、光滑、油色标志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在检查中凡质量不符合规范规定的, 应逐一记录,在测试前及时 修正。 3;编制详细调试计划

应根据前两项的准备工作情况,编制调试计划。其内容应包括目 的要求,时间进度,调试项目,调试程序和方法及人员安排。 4;做好仪器、人员及运行的准备

即准备好在试运转调整过程中所需用的仪器、人员和水电源。 调试中必要的理论依据 1;风量的测定

风量测定是空气动力工况测定的基本内容, 在这里主要阐述在管 内及风口处测定风量的方法及常用测量仪表。

I:管内风量测定

管内风量测定在测出管道断面积(F)及空气平均流速(I )后, 可按下式算出风量:

L=u .F:3600(m3/h)

A.正确选择测定断面

a.测定断面应选择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上,以便测出的结果 比较准确。

按照局部管件(弯头、三通、变径管等)对管内流动流场 分布的影响并考虑到实际工程条件,可采取如下图的条件选择 测量断面。

4~5D 1.5~2D

// ---- H \\ -

测点可用位置

►气流方向

b.当实际工程条件不能满足图内规定的距离时,则只能缩短 这些距离,并尽量使测量断面距上游局部管件的距离大些。

B.测点数的确定

在测量断面上确定测点数取决于断面大小和流场的均匀性。 一般 测点取得越多,所测平均流速值就越精确,但却增大了工作量。因此, 每个测点所对应的断面一般规定不大于 0.05m2。

测点位于该面积的中心。圆形管道按这个原则可推导出下式:

2n -1

Rn - R , 2m

Rn 由圆心至第n个测点的距离

R——圆管半径

n ----- 由圆管中心算起的等面积圆环序号

m——风管断面划分的等面积圆环数,可按下表根据管径选定

a. 在测量断面和管内流动不出现涡流时,可通过多加测点来 提局其

准确性。

b. 如果出现涡流,不仅要多加测点,还要合理处理所测数据

才能较好地达到测出风量的目的。在涡流区所测数据为 值或负值时,一般将负值也取为 0。

c. 圆管的风量测定应在通过圆管中心两个正交的方向上测出 所有测

点的风速。如果测量断面的流场分布具有较高的稳 定性和对称性,也可一个断面只在各环上的一点。

C.风管内测定风量的常用方法是用毕托管和微压差计测出各点的

动压,然后求出平均风速。

0

七叫< n )

2

(m/s)

Pdi、Pd・・・Pd ——各测点的动压值

n -------- 测点总数

P —-气密度

利用各测点动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平均风速, 间的差别不大时才可采用。 II :风口风量测定

送、排风口易于接近,而连接风口的支管较短又不易接近,所以 在风口处测定风量是经常的。风口的结构形式以及由此确定的气流流

只有在各动压值

动状况是多样的,也较复杂,因此就要用专门的风量测定装置。

叶轮风速仪和热电风速仪

在风口处直接测量风量具有较大误差, 尤其是对散流器或出风不 均匀的风口更是如此。因此,这种测试只适用于一般要求较高的空调 系统。对于回风口的风量测定,由于吸气气流比较均匀,采用贴近风 口用叶轮风速仪或热片式风速仪测定还是可行的。 2;系统风量调整

空调系统的风量调整实质上是通过改变管路的阻力特性,使系统 的总风量(新风量和回风量)以及各支路的分量配置满足设计要求

空调系统的风量调整不能采用使个别风口满足设计风量要求的 局部调整法。因为任何局部调整法都会对整个系统的风量分配产生或 大或小的影响。

根据流体力学中管内流动的一般规律可知, 风道的阻力损失是近 似地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 _ 2

A-^ SL

式中:△ H——风道的阻力损失

风道的阻力特性系数,由管道规格决定。

L

中间位置

拉杆

通过风道的风量

三通调节阀

按^ 1-^ SL2的关系先分析一个简单系统(见上图左)。设风机启 动后,打开总风阀,并将三通阀门置于中间位置。这时,分别测出两 支管(或两风口)的风量,记为 LA与LB。由此:

△H>B= △H>A

LL宅 _B A =宅 q A

SC

_B

SC

2 J LB

_A

不改变

上述关系不论总风阀开大或开小都是存在的,只要

C-B

与C-A两支管通路上的阻力特性,LA/LB的比例关系也就不变化。

如设计风量为LA = LB,则只要将两风口的出风量调到 LA=LB总风阀 将整个系统风量控制在2L:或2LB即可。

牛=R

如设计风量为L%#L%且B

0 L

,则可设法调整为LA/LB=R再将

0

L

总风阀调整至使LA— A或LB— B

L

上述这种按风量比例的调节方法为更复杂的空调系统风量调整 提供了有效手段。下面进一步说明较复杂系统按此例调节的实际应 用。

系统风量调整举例示图

假定该系统除总风阀外在三通管 A、B处及各风口支管分支处, 装有三通调节阀(亦可用其它类型的调节阀)。风量调整前,三通阀 置于中间位置,系统总阀门置于某一开度。

启动风机,初测各风口风量并计算与设计风量的比值。 3;系统漏光检测

该通风系统漏光检测已在风管组对安装进行,故本次不再进行。

4;室内静压调整

静压测定是应房间保持内部静压的要求而必须的测定。 在一个空 间内,当送风量为L,回风量为丫 L (丫为回风比),见J L (1-9为 新风量,亦即需要通过房间的不严密处逸出的风量。 类似管道漏风量 的关系式可以写出:

1

(1」)L=(oAPj)m 或 APj =A[(1 —Y)L]m

式中:A = L ;也、m为房间孔隙的结构特性系数。

a

由此可知,△ Pj的大小与(1-L的大小有关,同时与房间 不严

密处的孔隙大小和其结构特性有关。因此,采用同样的回风比 丫,在不同的空间可能形成不同静压值。

房间静压值的测定和调整方法主要是靠调节回风量实现的。在 无回风的风机盘管加集中送新风的系统(或诱导器系统)时,则室 内正压完全由新风系统的送风量所决定。 系统设备试运转及调试

1;阀门及(板式)排烟口的单独调试

应关闭灵活,特别是电动阀与电磁阀应控制白如, 根据与阀门供 货厂家的协定,这部分工作由供货商力克消防设备厂完成。调试后, 由其给出相关的技术文件。

2;通风机设备单体试运转

此项工作由通风机供货厂商对通风机进行整体调试。

调试项目包

括如下几项,调试完毕后,应将相关数据整理成表格,纳入系统调试 所得数据表中。

I. 机启动电流,额定电流、额定转转速。

II. 各轴承处的润滑情况,叶轮无卡阻及磨擦不良现象。叶轮能够 静平衡。

III. 通风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行2h以上,无异常现象 滑动轴承Tmax不得超过70 C,

滚动轴承Tmax不得超过80 C

IV. 无异常振动,且无明显的非正常噪声传出。 3;通风机风量的测试

按照前面所述“风管内风量的测定”原理,在通风机前后管段选 取合适的测量处,并选取适当的测点数,测量通风机的风量。

测得风机风量与额定风量相比较,并找出有差异的原因,然后根 据现场实际予以调整。 4;调整联锁项目

火灾发生时要求联锁的项目,应进行调试。由消防中心控制风机 与阀门的开启与关停,保证风机和阀门的动作符合设计要求 。此项 目工作需要各供货商与消防中心等各方的密切配合。 通风系统具体调试方案

A:首先应巡视现场,确定风管上各阀件已处于全开状态,风口已 安装到位。

如单机调试中由于机组白身原因造成不能正常运转的, 派人解决。

C:接下来,将机房内的机组完全打开,并将每个机组的变频柜电 流调整至48HZ(接近最大值50HZ ,从而机组送风风量也已接近最大 值。下一步,才可进行各通风系统的风量调整。

D:利用热电风速仪测量各个测点的风速,测点位置见相应系统图 示,逐点做好风速记录。

E:

应由厂方及时

利用毕托管及微压计,在送风干管上选择合适断面开孔测量该

断面的动压,然后根据各点动压计算得出通过该断面的风量。 断面的 选择和断面上测点分布根据前面的理论依据作出选择。

F:整理数据,并与设计值对比,从而得出是否符合设计的结论

3;楼梯间及电梯前室正压送风系统调试 ☆逐层检查加压送风口阀门是否全部打开, 压送风机。

☆将微压计接好橡胶软管,一端在楼梯间,一端在电梯前室内,观察 微压计,做好记录。 3;其他系统

其他楼层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行调试与验收

一般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方法 II.系统送风量不足

A. 漏风量过大 ----- 检漏并封堵

B. 系统阻力过大------检查部件阻力,对不合理部件适当更换 C. 风机转数不对—— 检查皮带是否有“打滑”现象,调紧皮带 D. 风机倒转 -------- 更换电源三相中任意两相使其正转 E. 风机选择不当或性能低劣----系统设计、施工安装均正常,所

选风机风量小,可按下式调整风机转数:

GB50243内容进

确定全开无误后,启动加

AM、也)、也=件)3

=q2

L2 n2 H2 n)2

N2

n)2

L:风量;n:转数;H:风压;N:功率 5. 风口气流分布不合理

则应调风口出流方向,必要时调整风口结构型式。 6. 噪声异常

F. 风口部件松动或风口出风速过高;

紧固松动部件,风量过大时应减少风量。 G. 消声器消声能力低,选择不合理;

H. 经消声器后的风道未正确隔离噪声源,检查消声器的设置位置,

隔离不佳应采取管外隔离,以减少机房噪声通过风管的传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