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歌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读出诗意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歌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读出诗意

作者:周雪艳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5期

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因此,我认为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永恒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什么程度,放弃了朗读,就等于放弃了诗歌教学。 那么,诗歌教学如何读出诗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引读——入情入境,自我体验

所谓“引读”,就是在教师导入新课和学生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穿越千年,体察词人的人生况味。 如教学苏轼的《密州出猎》,我们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他在22岁时在河南开封应试,就以光彩夺目的才华为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所赏识。欧阳修在读了他的文章后,竟然大呼“快哉!快哉!可喜!可喜!”是哪位英才在如此年龄就能得到欧阳修的啧啧称道呢?此人就是苏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吧!这样的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体验,使课堂成为与课内外交流的平台。 二、品读——赏析体味、揣摩玩味

所谓“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诗歌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诗歌中的美点妙要,品出诗歌力透纸背的意蕴。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 三、悟读——披情入理、提升素养

所谓“悟读”,则是教师引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披情入理,深入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去朗读。学生欣赏了美,领悟了美,语文素养自然会提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诗言志,词言情。无论是言情言志,诗歌都是文学天空中最耀眼的明星。要想构建寻觅诗歌之美的语文课堂,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享受到诗歌审美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