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帮互助收获快乐教案
互帮互助,收获快乐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学生在集体学习、生活的时间短,不懂的怎么互相帮助,不会与人合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有责任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指导他们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区分什么事真正的帮助,怎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利索能及的帮助,体会互相帮助的好处,感受在互帮互助的集体中生活、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伙伴,感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幸福体验,培养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关心别人,会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帮助,能用正确、恰当的方式去主动关心他人,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利索能及的帮助。
2.了解并体会互帮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思想意识。
3.感受在互帮互助的集体中生活、学习的快乐,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恰当的方式去主动关心他人,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利索能及的帮助。
教学难点:感受在互帮互助中生活、学习的快乐,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课前准备:
1.“互帮互助〞小故事。
1 / 7
2.调查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提醒主题
1.出示照片,请当事人复述事情经过。
2.教师随机采访:当时你们没说什么吗?你为什么说?为什么笑了?
3.学生交流感受:同学们,现在你知道这照片背后的故事了吧?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帮助别人会让别人快乐,自己也会收获快乐〕
4.提醒课题《互帮互助,收获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最常见的互帮互助小事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同时,感受到帮助别人或得到帮助能够收获快乐,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体会互帮互助的好处
1.读案例,有体会:
(1)阅读《小刺猬和小山羊》。
(2)讨论:小刺猬是怎样吃到苹果的呢?
2 / 7
(3)说说对互相帮助的理解。
(4)小结:有很多事情,大家互相帮助,才能做得更好,帮助别人会获得一份真正的友谊。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帮助别人会获得一份真正的友谊〕
2.看视频,有思考:
(1)大胆设想:如果姐姐没有帮助弟弟会怎么样?
(2)说说对互相帮助的理解。
(3)小结:你帮助了他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甚至是在生命遭遇危险的时候,互相帮助能拯救生命。
〔通过想象,引导学生体会你帮助了他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
3.说身边事,收获快乐:说说对互相帮助的理解
〔通过交流自己身边互帮互助小故事,学生畅谈心里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在畅谈心理感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互帮互助在生活中带来的好处,感受在互帮互助的生活、学习的快乐,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三、学会互帮互助的方法
3 / 7
1.辨析真伪帮助:判断,并说说日常生活中遇到下面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1)下课了,小明有道数学题不会,记得团团转,同桌见到了马上递过来一个本子说:“给,我帮你,抄我的吧,我全对了。〞
(2)小雪玩着玩着突然流鼻血了,却没有带纸巾,小华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马上吧纸巾递给了他。
(3)小红的文具盒忘带了,小丽把铅笔借给了他却提出要求:想借她新买的故事书看两天。
2.看视频,交流:什么是真正的互帮互助?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知道互帮互助就是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帮助别人是不需要回报的〕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真伪帮助和观看《爱心是怎样传递的》视频,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互帮互助、收获快乐〞的含义,真正地学会互帮互助的方法,即在别人需要帮主时,为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四、开展互帮互助行动
1.寻找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明确互帮互助具体方法
(1)出示课前调查统计结果: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
班级里——自己的同桌、身边的同学
4 / 7
校园里——周围的同学、教师、其他人
生活中——父母、邻居、陌生人
(2)讨论:“互帮互助〞具体做法,填写表格。
〔3〕汇报交流,板书:
班级里:整理物品、记事、讲题、借她用具
校园里:主动扶起、帮教师倒水、擦黑板、拿作业、帮保洁员保持厕所卫生、帮送饭教师开门、帮助其他教师拿东西
生活中:努力学习不让家人操心、帮邻居扫楼道、扶老人上楼、捡到失物主动送还、
(3)小结板书: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2.建立“互帮互助〞登记簿,鼓励学生随时记录身边“互帮互助〞故事。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真正地去关心、帮助他人,把本节课的所思、所感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五、课后延伸
1.积极开展互帮互助行动〔班级、学校、社会多方面进展〕,填写“互帮互助〞登记簿。
〔记录可以以文字、照片等多种形式呈现〕
5 / 7
2.根据登记簿填写情况,学期末评选出班级“爱心星〞
〔推荐班级爱心星参与学校爱心星评比,方法喜报〕
板书设计:
班级里:整理物品、记事、讲题、借她用具......
校园里:主动扶起、帮教师倒水、擦黑板、拿作业、帮保洁员保持厕所卫生、帮送饭教师开门、帮助其他教师拿东西......
生活中:努力学习不让家人操心、帮邻居扫楼道、扶老人上楼、捡到失物主动送还......
教学反思:
优点:
1.本节课充分表达了德育综合实践课“小、近、实〞的特点。严密联系生活,从学生的身边事引入主题,通过对具体事例地分析、感悟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体会“互帮互助,收获快乐〞的好处。真正了解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有哪些,并能身边小事做起真正学会“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方法,能从细微处关心、体贴身边人,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注重德育实践活动的课后延伸和拓展,建立的“互帮互助〞登记簿实效性强,起到了积极促进学生把课堂上的收获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的作用。
缺乏与改良措施:
6 / 7
1.个别环节的顺序需要调整,防止给学生带来负迁移。如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互帮互助〞我们应该怎样做〔学会互帮互助的具体方法〕这一环节中,“辨析真伪互助〞的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知道互帮互助是应该不计较得失、不求回报的一种发自心的行为,这一环节应该调整到学生讨论并学会互帮互助具体的方法之后,再进展辨析,从而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实际行动中会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帮助,能用正确、恰当的方式去主动关心他人。
2.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也需要关注学情。如本节课“互帮互助我们该怎样做?〞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填写“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作为小学生互帮互助的具体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说的能力强,总结概括的能力弱〞,很多小组不能及时对组的发言进展总结性概括〔填表〕,浪费了教学时间。因此,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组充分地说之后进展全班汇报交流,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展总结概括板书,更有实效性。
3.教师的点拨、总结语言需要再精准,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整节课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随着层层递进的体验活动在逐渐深刻和丰富。因此教师在每一个环节的点拨、总结就要精准,起到让学生明白“哦原来就是这样〞的作用。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