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的研究

关于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的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关于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的研究

所谓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它不是在国内某个城市划出一块土地,建立起的类似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实行特殊经贸政策的园区,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涵盖所有成员全部关税领土的“大区”。它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从而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

自由贸易区是由自由港发展而来的,通常设在港口的港区或邻近港口的地区,按类型可分为商业自由区和工业自由区。前者不允许货物的拆包零售和加工制造;后者允许免税进口原料、元件和辅料,并指定加工作业区加工制造。贸易性是自由贸易区的鲜明特点。为充分利用其位于或邻近国际贸易地区通道的优势,发展转口贸易,规定只要是主权国家允许进出口的商品,均可进入区内,并可免交关税,也不必办理海关手续;商品进区后,可储存、拆散、分级、分类、重新包装、重新标签、与外国或国内商品混合和再出口等。除对这类商品进入所在国其它地区限制较严外,对进出自由港区的活动不加限制。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尤以发达国家居多,典型的是美国对外贸易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下降,与此同时,美元贬值,失业人数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刺激对

外贸易发展,各州纷纷设立对外贸易区。到1980年,全美的自由贸易区增加到77个;到1994年底,自由贸易区已达199个,贸易分区达285个,总数为484个。

随着自由贸易区数量的持续增长,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早从70年代开始,以转口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就已经开始相互融合,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趋向综合化。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都可在区内自由进出,在区内可以进行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销、制造、拆装、改装、加标签、分类、与其他货物混合加工等商业活动。80年代,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积极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形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因此,世界上多数自由贸易区通常都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世界上现有的自由贸易区有北美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欧盟与墨西哥自由贸易区、中欧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

其中,中国在建的自由贸易区有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除了与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还

未生效外,其余均已实施。在谈判的自贸协定6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为什么选择上海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呢?上世纪90年代初,站在黄浦江边的邓小平遗憾地表示,设立第一批特区的时候没有考虑上海是一个失误。上海是中国的龙头,当然要走在中国的最前头。上海拥有庞大的长三角经济腹地,1990年初,借着浦东的开发,上海成为了中国举足轻重的经济重地。2010年以后,中央陆续批复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然而,近几年,上海经济一路下滑。2011年,上海GDP增速为8.2%,全国倒数第二;2012年增速为7.5%,位居全国末位。究其原因,有大环境的影响,也部分源自对落后产能的主动淘汰。增长放缓的上海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但一直缺乏一个可以承接政策创新的载体。在陷入了长久的增长乏力之后,对上海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声音其实一直存在,自由贸易区于是被寄予了厚望。十八大之后把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加快推进,并演变成了现实。在批复方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指出,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将是本届政府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助于上海发挥其在全国经

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整个长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服务业的国际化将有非常大的带动作用,此次服务贸易的开放成为自由贸易区产业开放的重点,这将使中国未来在国际高端分工地位上占很大的优势。由于自由贸易区对人员进出未设限制,因此对于上海市民和其他中国民众而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方便他们的生活,在未来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进口的商品,以前无法购得的游艺设备也能在自由贸易区购买,自由贸易区内未来还可以直接“海淘”,商品通过物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但另一方面,由于新区建设,这无疑再次刺激房地长市场,也为一些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压力。

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也有深层次的影响。海上保险等航运服务得以集中培育,客观上提高了航运服务质量,扩展航运市场 。宽松的税收政策和外汇使用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加快中国的产业升级。

在上海之后,有好多地区也在力争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绝不止上海一个,也不会仅限于沿海,在内陆以及边疆地区均可考虑。从区域布局上看,除上海之外,环渤海地区的天津、珠三角的广州、海西经济区的厦门,都可考虑设立。

而作为东北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东北亚地区进入太平

洋、走向世界最便捷的海上门户之一,大连也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考虑城市。地理位置上,大连与已经挂牌的上海形成了一南一北的格局;运输交通上,有大连港和大连国际机场的合作联动,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是连接东北、环渤海经济区、胶东半岛、日、韩、俄等地区的重要枢纽空港;政策优势上,已经批复的保税通港证只有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天津保税区和大连保税区。保税区转型升级为自由贸易区,这使大连更具有优势。在这样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政策基础上,运用区港联动作用,积极抢占东亚地区的经济和航运制高点,逐步建立成东北亚的国际航运中心。可以说大连的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和发展方向的定位正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初步功能与发展方向的定位。

为了对大连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准确定位,首先应该了解自由贸易区应具备的八个条件,即货源充沛的辽阔腹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集疏运网络;良好的港口条件和设施;成熟的国际航运交易市场;发达的金融与贸易中心;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开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这些为大连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基础。

基于上述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必备条件,结合大连的区位优势,大连自由贸易区的整体功能定位应该是以环渤海和东北地区为经济腹地依托,以向往开拓为导向,逐步扩展到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等,同时为建设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打好基础。

大连地区能否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取决于东北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程度。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与腹

地政府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为战略合作提供重要的窗口和机遇。

大连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助于增强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在东亚地区甚至在世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增强东北地区防御经济风险和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有助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进一步贸易往来。

参照上海等地区的成功先例,大连申报自由贸易区要准确把握工商部门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责任。在企业经营活动监管、消费纠纷调处及维权方面,都由过去的单一主体与向国际接轨的多元化主体转变。因此工商部门要提前融入,以履行职能为出发点,总结在服务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从整体上进行谋划,主动工作,积极应对。要积极探索“严管”制度,严格依照法律、法规,重新界定监管内容,规范程序,创新手段,把该管的坚决管住,把由社会组织管理的交还社会,把由企业自主管理的交还企业。培养一支适应自贸区市场监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引导广大干部按照政治坚定、忠于职守,执法为民、高效服务,依法监管、公正维权,严守禁令、廉洁勤政的行为准则,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质的工商行政管理价值导向。

历史和实践证明,自由贸易区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参加者之间的贸易障碍,深化参加者之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系;而另一方面,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产生更多的贸易转移,隐含着“参与者”与“未参与者”之间产生经济政治冲突的种子,因而可能引发战争。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个中关系,趋利避害,达到互利互赢的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