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1工民建工程之南宫帮珍创作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1.1、岩石坚硬水平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坚硬水平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坚硬岩 fr>60 较硬岩 60≥fr>30 较软岩 30≥fr>15 软 岩 15≥fr>5 极软岩 Fr≤5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 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 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 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水平极为破碎时, 可不进行坚硬水平分类.
1.2、岩石坚硬水平品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坚硬水平品级 硬质岩 软质岩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 岩 极软岩 定性鉴定 锤击声清脆, 有回弹, 震手, 难击碎, 基本无吸水反应 锤击声较清脆, 有轻微回弹, 稍震手, 较难击碎, 有轻微吸水反应 锤击声不清脆, 无回弹, 较易击 碎, 浸水后指甲可刻划出印痕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凹痕, 易击碎, 浸水后手可掰开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 浸水后可捏成团 代表性岩石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1微风化的坚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年夜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1.3、岩体完整水平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水平 完整性指数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水平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 水平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结构面发育水平 组数 平均间距(m) 1~2 1~2 2~3 2~3 ≥3 ≥3 无序 ≤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水平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结合差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结合差 结合好 结合一般 结合差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结合很差 主要结构面类型 裂隙、层面 裂隙、层面 裂隙、层面、小断层 各种类型结构面 相应结构类型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块状结构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镶嵌碎裂结构 中、薄层状结构 裂隙块状结构 碎裂状结构 散体状结构 1.4-2、岩体完整水平划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名 称 结构面组数 控制性结构面平均间距(m) 代表性结构类型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1~2 2~3 >3 >3 无序 — 整状结构 块状结构 镶嵌状结构 碎裂状结构 散体状结构 1.5、岩石按风化水平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风化水平 未风化 微风化 中等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残积土 野 外 特 征 岩质新鲜, 偶见风化痕迹 结构基本未变, 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 有少量风化裂隙 结构部份破坏, 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 风化裂隙发育, 岩体被切割成岩块.岩心钻方可钻进 结构年夜部份破坏, 矿物成份显著变动, 风化裂隙很发育, 岩体破碎, 用搞可挖, 干钻不容易钻进 结构基本破坏, 但尚可识别, 有残余结构强度, 可用搞挖, 干钻可钻进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 已风化成土状, 锹搞易挖掘, 干钻易钻进, 具可塑性 风化水平参数指标 波速比Kv 风化系数Kf - - 注: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风化系数K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花岗岩类岩石, 可采纳标准贯入试验划分, 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 可不进行风化水平划分.
1.6、岩体基实质量品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水平 坚硬水平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 岩 极软言 完 整 I II III IV V 较完整 II III IV IV V 较破碎 III IV IV V V 破 碎 IV IV V V V 极破碎 V V V V V 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石质量指标RQD >90 75~90 50~75 25~50 <25 层厚分类 巨厚层 厚 层 单层厚度h(m) ≥ 层厚分类 中厚层 薄 层 质量品级 好 的 较好的 较差的 差 的 极差的 单层厚度h(m) ≥ H 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石名称 不软化的岩石 软化的岩石 软化系数(KR) KR KR≤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注:软化系数(KR)即是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体结构类型 整体状 结 构 岩体地质类型 巨块状岩浆岩和蜕变岩, 巨厚层堆积岩 厚层状堆积岩, 块状岩浆岩和蜕变岩 多韵律薄层、中厚层状堆积岩, 副蜕变岩 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岩层 断层破碎带, 强风化及全风化带 结构体 形 状 巨块状 结构面发育水平 以层面和原生、构造节理为主, 多呈闭合型, 间距年夜于1.5m, 一般为1~2组, 无危险结构 有少量贯穿性节理裂隙, 结构面间距0.7~1.5m.一般为2~3组, 有少量分离体 岩土工程特征 岩体稳定, 可视为均质弹性各向同性体 结构面互相牵制, 岩体基本稳定, 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体 可能发生的 岩土工程问题 块 状 结 构 块 状 柱 状 局部滑动或坍塌, 深埋洞室的岩爆 层 状 结 构 层 状 板 状 变形和强度受层面控 有层理、片理、节理, 制, 可视为各向异性弹常有层间错动 性塑性体, 稳定性较差 断层、节理、片理、层理发育, 结构面间距0.25~0.50m, 一般3组以上, 有许多分离体 构造和风化裂隙密集, 结构面扑朔迷离, 多充填粘性土, 形成无序小块和碎屑 整体强度很低, 并受软弱结构面控制, 呈弹塑性体, 稳定性很差 可沿结构面滑塌, 软岩可发生塑性变形 碎裂状 结 构 碎块状 散体状结 构 碎屑状 易发生规模较年夜的岩体失稳, 地下水加剧失稳 易发生规模较 完整性遭极年夜破坏, 年夜的岩体失稳定性极差, 接近松散稳, 地下水加剧体介质 失稳 2 公路工程 2.1、岩石坚硬水平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坚硬水平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 坚硬岩 frk>60 较硬岩 60≥frk>30 较软岩 30≥frk>15 软 岩 15≥frk>5 极软岩 frk≤5 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水平划分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完整水平品级 完整性指数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水平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程 度 节理间距(mm) 节理不发育 >400 节理发育 200—400 节理很发育 20—200 2.4、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岩石名称 不软化的岩石 软化的岩石 软化系数(KR) KR KR≤ 注:软化系数(KR)即是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5、岩石坚硬水平的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坚硬水平 硬质岩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 岩 极软岩 定性鉴定 锤击声清脆, 有回弹, 震手, 难击碎, 基本无吸水反应 锤击声较清脆, 有轻微回弹, 稍震手, 较难击碎, 有轻微吸水反应 锤击声不清脆, 无回弹, 较易击 碎, 浸水后指甲可刻划出印痕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凹痕, 易击碎, 浸水后手可掰开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 浸水后可捏成团 代表性岩石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1微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年夜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软质岩 2.6、岩石的风化水平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风化水平 未风化 微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残积土 野 外 特 征 岩质新鲜, 偶见风化痕迹 结构基本未变, 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 有少量风化裂隙 结构部份破坏, 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 风化裂隙发育, 岩体被切割成岩块.岩心钻方可钻进 结构年夜部份破坏, 矿物成份显著变动, 风化裂隙很发育, 岩体破碎, 用搞可挖, 干钻不容易钻进 结构基本破坏, 但尚可识别, 有残余结构强度, 可用搞挖, 干钻可钻进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 已风化成土状, 锹搞易挖掘, 干钻易钻进, 具可塑性 风化水平参数指标 波速比Kv 风化系数Kf — — 注: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风化系数K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花岗岩类岩石, 可采纳标准贯入试验划分, 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 可不进行风化水平划分.
2.7、岩石完整水平定性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完整 水平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结构面发育水平 组数 平均间距(m) 1~2 1~2 2~3 2~3 ≥3 ≥3 无序 ≤ —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水平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结合差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结合差 结合好 结合一般 结合差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结合很差 主要结构面类型 裂隙、层面 裂隙、层面 — 裂隙、层面、小断层 各种类型结构面 — 相应结构类型 整体状或巨厚状结构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块状结构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镶嵌碎裂结构 中、薄层状结构 裂隙块状结构 碎裂状结构 散体状结构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2.8、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fao]节理发育水平 (KPa) 坚硬水平 节理不发育 节理发育 节理很发育 坚硬岩、较硬岩 软质岩 软岩 极软岩 >3000 3000~1500 1200~1000 500~400 3000~2000 1500~1000 1000~800 400~300 2000~1500 1000~800 800~500 300~200 2.9、岩石坚硬水平的定性划分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名 称 硬质岩 坚硬岩 较坚 硬岩 定性鉴定 锤击声清脆, 有回弹, 震手, 难击碎;浸水后年夜多无吸水反应 锤击声较清脆, 有轻微回弹, 稍震手, 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锤击声不清脆, 无回弹, 较易击 碎, 浸水后指甲可刻划出印痕 代表性岩石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片岩、硅质板岩、石英岩、硅质胶结的 砾岩、石英砂岩、硅质石灰岩等 1弱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年夜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岩、钙质胶结的砂页岩等 1 强风化的 坚硬岩; 2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砂岩、粉砂岩、页岩等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 弱风化~强风化的较较坚硬岩; 3 弱风化的较软岩; 4 未风化的泥岩等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较软岩 软质岩 软 岩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凹痕, 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锤击声哑, 无回弹, 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极软岩 2.10、Rc与岩石坚硬水平定性划分的关系《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KPa) 坚硬水平 >60 坚硬岩 60~30 较坚硬岩 30~15 较软岩 15~5 软岩 <5 极软岩 2.11、岩石完整水平定性分级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完整 水平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结构面发育水平 组数 平均间距(m) 1~2 1~2 2~3 2~3 >3 >3 无序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水平 好或一般 差 好或一般 差 好 一般 差 一般或差 很差 主要结构面类型 裂隙、层面 裂隙、层面 裂隙、层面、小断层 各种类型结构面 相应结构类型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块状结构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镶嵌碎裂结构 中、薄层状结构 裂隙块状结构 碎裂状结构 散体状结构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2.12、岩体完整水平按岩体完整性系数(Kv)划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岩体完整性系数Kv 岩体体积节理数 Jv(条/m3) <3 3~10 10~20 20~35 >35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岩体完整水平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注:岩体完整性指标Kv应采纳实测值, 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 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确定对应的Kv值.
2
Kv=(Vpm/Vpr)
V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
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2.13、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围岩级别 Ⅰ Ⅱ 围岩或土体主要定性特征 坚硬岩, 岩体完整, 巨整体或巨厚层状结构 坚硬岩, 岩体较完整,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较坚硬岩, 岩体完整, 块状整体结构 坚硬岩, 岩体较破碎, 巨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 较坚硬岩或较软硬岩岩层, 岩体较完整, 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 坚硬岩, 岩体破碎, 碎裂结构; 较坚硬岩, 岩体较破碎~破碎, 镶嵌碎裂结构;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 且以软岩为主, 岩体较完整~较破碎, 中簿层状结构 土体:1压密或成岩作用的粘性土及砂性土; 2 黄土(Q1、Q2) 3一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碎石土、卵石土、年夜块石土 较软岩, 岩体破碎; 软岩, 岩体较破碎~破碎; 极破碎各类岩体, 碎、裂状, 松散结构 一般第四系的半干硬~硬塑的粘性土及稍湿至湿润的碎石土、卵石土、圆砾、角砾土及黄土(Q3、Q4).非粘性土呈松散结构, 粘性土及黄土呈松软结构 软塑状粘性土及湿润、饱和粉细砂层、软土等 围岩基实质量指标BQ或 修正的围岩基实质量指标[BQ] >550 550~451 Ⅲ 450~351 Ⅳ 350~251 ≤250 Ⅴ Ⅵ 注:1 本表不适应于特殊条件的围岩分级, 如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
2 围岩基实质量指标(BQ):
BQ=90+3Rc+250Kv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Kv—岩体
完整性系数.
①当Rc>90Kv+30时, 应以Rc=90Kv+30和Kv代
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 应以Kv=0.04Rc+0.4和
Rc代入计算BQ值.
3 围岩基实质量指标修正值[BQ]:
[BQ]=BQ-100(K1+K2+K3)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2.14、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BQ 地下水出水状态 湿润或点滴状出水 >450 0 450~351 350~251 <250 2.15、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