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结构论文设计要点论文

来源:化拓教育网
建筑结构论文设计要点论文

【摘要】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理论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各项理论。为了有效地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在掌握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充分结构的受力状态而进行设计;同时应当考虑到所设计的建筑所采用的材料造价问题,以使得结构更加结合实际情况而且受力合理。

1建筑结构设计的目的

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用最经济的手段来获得预定条件下满足设计所预期的各种功能的要求,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1.1安全性:指结构应能承受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和变形等作用,在偶然事件(如地震、强风)发生时及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即结构仅产生局部损坏而不致发生倒塌。

1.2适用性:指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1.3 耐久性:指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能够正常使用到预定的设计使用期限结构的功能要求概括起来为结构的可靠性,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使用年限),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结构完成预定功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能力。

2.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2.1 刚柔并重的结构体系。对于结构设计人员来说,结构怎样选取以达到刚柔并重这是设计核心之一。工程实践表明,结构太刚则变

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较柔的结构体系易于找到共同受力的构件以协同消化和抵抗外力,但结构过柔将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必然结构体系最适宜就是做到刚柔并重。必要刚度可有效地控制建筑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而必要的柔将有效地提高建筑消化转换外力的能力。

2.2 多道防线设计。安全的建筑结构体系必须做到层层设防的,当遇到突如其来的荷载时,建筑中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而不应当把荷载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如工程实践表明,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即使在设计中结构的计算是正确的,但要绝对安全的防备构件是不存在的,所以多道防线设计是应当考虑的。

2.3 强柱弱梁的设计思想。就是地震力作用下,让梁先屈服,而且是梁的支座位置屈服并且形成塑性铰,从使之变成类似阻尼器的耗能构件,消耗掉地震力,用弃卒保帅的方法保护整体结构的安全。而不理想的受力,就是塑性铰出现在柱子上,那么整个结构就变成了几何可变体。结构将在瞬间就会倒塌。所以很明显,就是把柱子做的尽量强,配筋考虑加大(不要过于加大截面,因为截面越大刚度越大,刚度越大则分到的地震力也就越大)。梁的配筋则相对考虑减小一些,尤其是支座位置的配筋不要过于超过计算值。具体的量是靠经验的,

如果经验不足,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在设计柱子的时候,把“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减小一些,而设计其他构件和计算书的时候则填写正常数值。这样做的原理,就是设计柱子的时候考虑柱子分担的地震力多一些,并且以这个标准布置配筋。

2.4 相对静定结构体系。在建筑结构体系中,不同类型的构件相接处或者同一构件截面改变之处即为节点。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应主要从结构的轴力和弯矩进行分析,在无弯矩的情况下,轴力在截面上时均匀分布,能够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而弯矩产生的应力在截面上为三角形分布,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因此,在结构的受力特点分析中主要考虑结构中的弯矩的分布及最大值。在相同跨度和相同荷载下,简支粱的弯矩最大,伸臂粱、静定多跨粱、三铰刚架、组合结构的弯矩次之,而桁架结构的弯矩为零。

在工程中简支粱多用于小跨度结构;伸臂粱、静定多跨粱、三铰刚架、组合结构可用于较大跨度的结构;而大跨度结构通常采用桁架结构或者拱结构。在实际工程中,除考虑受力特点之外,还应考虑结构的施工、几何特点、构造本身。如:简支粱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桁架结构便于进行安装,但杆件较多,结点构造比较复杂。

3.结构方案选取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横向布置框架梁,楼面竖向荷载由横向梁传至柱而在纵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框架往往跨数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横向抗侧刚度。而纵向框架则往往仅按构造要求布置较小的联系梁。这也有利于房屋内的

采光与通风。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纵向布置框架承重梁,在横向布置联系梁。因为楼面荷载由纵向梁传至柱子,所以横向梁的跨度较小,有利于设备管道的穿行;当在房屋开间方向需要较大空间时,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高;另外,当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在房屋纵向有明显差异时,可利用纵向框架的刚度来调整房屋的不均匀沉降。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的缺点是房屋的横向抗侧刚度较差,进深尺寸受预制板长度的限制。

4.结构布置 4.1 楼梯方案

楼梯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常都会遇到,整体式楼梯按照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不同,可分为板式楼梯、梁式楼梯、剪刀式楼梯和圆形楼梯、螺旋楼梯等。其中,应用较为经济的、广泛的是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剪刀式楼梯、圆形楼梯和螺旋式楼梯属于空间受力体系,外观美观,但结构受力复杂,设计与施工较困难,用钢量大,造价高,在实际中应用较少。

板式楼梯由梯段板、平台板和平台梁组成。梯段板为带有踏步的斜板,其下表面平整,外观轻巧,施工支模方便,但斜板较厚,结构材料用量较多,不经济。故当梯段水平方向跨度小于或等于3.5m时,才宜用板式楼梯。梁式楼梯由踏步板、斜梁、平台板和平台梁组成。踏步板支承在两端的斜梁上,斜梁可设在踏步下面,也可设在踏步上面。根据梯段宽度大小,梁式楼梯的梯段可采用双梁式,也可采用单

梁式。一般当楼梯水平投影跨度大于3.5m时,用梁式楼梯。结构中的楼梯采用板式楼梯。若采用梁式楼梯,支模困难,施工难度较大。采用梁式楼梯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主要是钢筋用量较省,采用的楼梯板较薄,混凝土用量也较少,会被人工费抵消。

4.2 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设计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环节,合理的桩基础设计是确保结构基础受力以及节省桩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包含的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点进行桩基的竖向(抗压或抗拔)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计算,某些条件下尚应考虑桩、土、承台相互作用产生的承载力群桩效应。2)对桩身及承台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身露出地面或桩侧为液化土、软土中细长桩尚应进行桩身压曲验算,混凝土预制桩尚应按施工阶段吊运、运输和锤击作用进行强度验算。3)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4)位于坡地、岸地的桩基应验算整体稳定性。5)对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另外有些情况还需要验算的建筑桩基的变形。如桩端持力层为软弱土的一、二级建筑物以及桩端持力层为粘性土、粉土或存在软弱下卧层得一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沉降,并宜考虑上部结构与桩基的相互作用。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对水平变位要求严格的一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水平变位。

5.结论

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理论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加强

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各项理论。为了有效地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在掌握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充分结构的受力状态而进行设计;同时应当考虑到所设计的建筑所采用的材料造价问题,以使得结构更加结合实际情况而且受力合理。

参考文献

[1] 潘绍焕.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建筑,2006,(11).

[2] 侯海娅.汶川地震震害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的思考[J].广东建材,2008,(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