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1.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的海浪在páo xiào( ),浪花溅起一丈多高。小木屋的窗户被海风吹得直shēn yín( )。桑娜望着屋外,看着不平静的海面,zhòu zhe( )眉头,神情焦虑。
2.情况越来越zāo ɡāo( ),连火堆都xī miè( )了。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填上序号。(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淋雨(lín) 勺子(sáo) 共产党员(dǎnɡ) ...B.流淌(tǎnɡ) 沙哑(yǎ) 嗓子眼儿(shǎnɡ) ...C.困难(kùn) 搀扶(chān) 唉声叹气(āi) ...D.狞笑(nǐnɡ) 废话(fèi) 揪心(jiū) ...2.与“势不可当”中“当”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之无愧 B.敢作敢当 C.当机立断 D.锐不可当
3.下列词语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扬优点 指点工作 反映情况 B.提高认识 价格昂贵 爱护公物 C.改进生活 天气晴朗 身体强壮 D.发现问题 树立理想 参观经验
4.下面省略号的作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数目的递增)
B.“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C.“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5.下面的句子中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 ) A.村庄惊醒了。
B.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苏联作家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母亲》《我的大学》。
B.管桦的作品《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是雨来,他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住后机智逃脱了。
C.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原名《心》,小说中的人物主要是学生、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等平凡的人。
D.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呢?请将答案写在括号里。(4分)
1.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 ( )
2.“……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 ) 3.
有
人
喊
了
一
声
:“
党
员
也
是
人
。”
( )
4.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
还
没
有
熄
。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俄国作家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他在《穷人》一课中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桑娜夫妇形象。谈歌创作的《桥》一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支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柏林》是________国作家奥莱尔写的一篇__________(体裁),表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以及对和平的________。
3.《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诗人离家已有很长时间。 五、妙语连珠。(5分)
元元觉得小区里的小狗实在是太可爱了,她特别想养一只,但是妈妈是反对
养狗的,因为妈妈觉得养狗不卫生,又影响元元的学习。如果你是元元,你准备怎样说服妈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六、阅读语段,完成练习。(13分)
桥(节选)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dǎo dào)。 .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sì shì)的折(zhé shé)回来。 ..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mò méi)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我会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4分) 2.理解句子,完成练习。(4分)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两句运用了的__________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这两句话都是对村民的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村民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里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写出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慌乱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B.老汉身材高大威猛,站在桥前,就像一座山一样纹丝不动。 4.面对乱哄哄的人们,老汉当时是怎样想的呢?(3分)
老
汉
会
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冰雪人民币
她在冰天雪地里提着包等出租车。一辆一辆从她眼前开过去的车都没有空车标志,这样的天气打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
她在几个人的争夺中胜出。拉上她的司机一开口,她就听出他是郊区农民,车上还散发着浓浓的烟味和汗味混合的气味。放在平时,她一定要换一辆车。冰
雪阻碍了车的速度。车用了比往日多一倍的时间才到达。她以要投诉车内气味为理由少给司机十元钱。司机和她激烈争吵了十分钟。她像一个受害者又像一个获胜者。车在冰雪中继续爬行。一种快感让她感到轻松。轻松时刻她才发现她的包随着被她骂的司机走了。她呆住了,包里的人民币有十万元!
她找她能找的所有人,别人说你没记住车号光凭气味恐怕是找不到了。想碰碰运气,可以站在原地等。夜比以前任何一天早来了许多。冰雪几乎要把她变成冰雕。一道光柱熄灭,真的有辆车在冷得透不过气的夜里停在她面前。车门里飘出她熟悉的气味。司机递给她的是她的包,包还是那么沉。她用冻僵的手从包里颤巍巍地抽出一沓人民币给司机。司机不要。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了冰。司机向她伸出手:“你把刚才少给我的十元钱还给我。”
雪又下大了。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8分)
(1)这篇小说发生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女子打车时跟出租车司机____________而忘记拿装有十万元的包,结果司机____________的故事,赞美了司机____________的品质。
(3)“车门里飘出她熟悉的气味”这句话是对车内__________的描写。“熟悉的
气
味
”
是
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她看到巨款失而复得的希望,体现了她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司机递给她的是她的包”是对司机的动作描写,一个“递”字说明了司机
需
要
的
是
别
人
的
尊
重
,
而
不
是
鄙
视
。
( )
(2)“这样的天气打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句中“这样的天气”指冰
雪天。这句话写出了长时间等不到车时女子内心的焦急。 ( )
3.对题目“冰雪人民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围绕十万元巨款展开故事情节。 B.巨款的失而复得,突出了司机的高尚品质。 C.“冰雪”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D.“冰雪”渲染出极端恶劣的环境氛围。
4.“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了冰。”她当时会怎么想呢?发挥想象,写一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实践
八、习作天地。(30分)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一个寒冷的清晨。
人物:勤劳的环卫工人,活泼可爱的状状和元元。
要求:1.想象要丰富合理,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能够吸引人。2.综合运
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3.不少于500字。
第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二、1.C 2.D 3.B 4.D 5.B 6.A
三、1.外貌描写 2.心理描写 3.语言描写 4.环境描写
四、1.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 心系群众 先人后己
2.美 微型小说 厌恶 渴望
3.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六、2.(1)拟人 形势十分危急 (2)动作 面对灾难时的害怕与慌乱 3.A 七、1.(1)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 出租车司机 (2)讨价还价 还回了包 拾金不昧
(3)环境 出租车内散发着的浓浓的烟味和汗味混合的气味 惊喜 2.(1)× (2)√ 3.A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卡
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习。
1.课前预习时,要提前预习下节课的新内容,把自己认为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别做好笔记。带着问题上课,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_____________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3.家长如果有时间,一定要陪孩子上网课,适当_________孩子,多和孩子____________。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蜷缩(quán) 黧黑(lí) 咔嚓咔嚓(cā) ...B.嗤笑(chī) 保佑(yòu) 忐忑不安(tǎn) ...C.寡妇(ɡuǎ) 狞笑(nǐnɡ) 汹涌澎湃(xiōnɡ) ...D.搀扶(cān) 祭奠(diàn) 魁梧(kuí) ...三、拼写乐园。
1.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shēn yín zāo ɡāo zhòu méi kùn nɑn ( ) ( ) ( ) ( ) ( ) shā yǎ xiān kāi ( ) ( ) 2.根据语境写词语。
渔夫拖着shī lín lín( )的渔网回来了,雨水从他瘦削的脸上缓缓liú tǎnɡ( )下来。
3.选字组词。
[糟 遭 槽]( )蹋 水( ) ( )遇 [淌 倘 敞]( )若 ( )亮 ( )口水 四、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死亡在洪水的________声中逼近。
2.两个小姑娘看到这________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_____起来。 A.狞笑 奇特 嗤笑 B.狞笑 奇妙 嗤笑 C.嗤笑 奇特 狞笑 D.嗤笑 奇妙 狞笑 五、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完了那部恐怖电影,他一直心惊肉跳,无法入睡。 ....B.山洪暴发,大家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
C.钱塘江潮,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令每个观潮者都惊叹不已。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 ....六、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选一选。(填序号)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动作描写 F.外貌描写
1.“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 ) 2.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 ( ) 3.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 )
4.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 )
5.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 七、读下列句子,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填序号)
A.心地善良 B.英勇神武 C.沉着冷静
1.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 )
2.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 )
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 ) 八、按要求完成句子。
1.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 )从早到晚地干活,( )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用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节车厢里,坐着头发灰白的一位战时后备役老兵。(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在柏林》中描写了宏大的战争场面。 ( ) 2.《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 ) 3.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作家》等。 ( ) 4.《穷人》中桑娜夫妇虽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 ( ) 5.“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情节。 ( ) 十、课文内容回顾。
1.《_______》一文赞扬了以_________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心系群众、无私无畏、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
2.《穷人》叙述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3.《在柏林》借后备役老兵一家的悲惨遭遇,表现了____________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 (2)“偶书”的意思是( )
A.好书。 B.偶尔读读书。 C.随便写的诗。 (3)“儿童相见不相识”是因为 ( )
A.“我”几十年没有回到家乡,样貌早已衰老,小孩子认不出“我”
了。
B.“我”说的是“乡音”,小孩子们听不懂“我”说的话。 (4)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听力材料:
自全民抵抗疫情以来,孩子们已经在家上了几个月的网课了。许多家长觉得上网课效率差,而且孩子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会损害视力。那么,如何提高孩子上网课的效率就成了家长最关心的事。
那到底该怎么上网课?
首先是课前预习。提前预习下节课的新内容,把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和不懂的内容分别做好笔记。带着问题上课,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其次是课后练习。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后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在课后做好相应的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巩固知识。
作息时间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也要帮孩子制订作息时间,同时,还要制订计划的奖惩措施,激励孩子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为了孩子能顺畅地上网课,家长还要注意家里的网速。另外,学习之余,别忘了给孩子留出休闲娱乐的时间。
最后,家长如果有时间,一定要陪孩子一起上网课,适当鼓励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给予孩子鼓励和陪伴。一句鼓励的话,收获的效果可能远远高于你的想象。
1.重点内容 不懂的内容 2.作息时间 3.鼓励 沟通
二、B 三、3.糟 槽 遭 倘 敞 淌 四、A 五、D 六、1.C 2.F 3.A 4.E 5.D
七、1.B 2.A 3.C
八、1.桑娜觉得一定要这样做。
2.虽然 但是(即使也) 4.你不算是个党员。
5.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 九、1.× 2.√ 3.× 4.√ 5.× 十、1.桥 老支书
2.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淳朴善良、乐于助人 3.战争灾难 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 4.(1)唐 贺知章 (2)C (3)A
(4)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的亲切感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