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for循环嵌套》教学设计

来源:化拓教育网
 《For循环嵌套》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

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第二章第2.4.3节《循环的嵌套》的教学内容,包括循环嵌套的含义,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for循环嵌套程序执行过程与规律,循环嵌套的应用等。

本节课建议用2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循环嵌套的含义、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fro循环嵌套的执行规律,循环嵌套的基本应用。第二课时:深化巩固循环嵌套的知识点,并在基本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要求学生掌握循环的嵌套和程序的循环结构 2、能引导学生利用循环嵌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循环嵌套的含义及基本结构 (2) 了解内层循环和外层循环的概念

(3) 能归纳出for循环嵌套中各循环变量的变化规律 (4) 掌握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5)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分析,利用循环嵌套求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程序运行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介绍

(1) for循环嵌套的含义:一个循环语句的循环体中包含有另一个循环语句。 (2) 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外层循环与内层循环层层相套

(3) 通过“监视循环变量”和“逐语句执行程序”方法,观察并归纳for循环嵌套中各循

环变量的变化规律,推导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4) 在理解for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能分析具体问题并利用循环嵌

套求解问题。

四、学情分析

(1).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2).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

(3). 学生在此前已学习程序设计一段时间,能比较熟练的操作vb程序设计软件;掌握程

序设计的三种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书写格式。 (4). 程序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学习水平相

差较大。

五、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⑴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 ⑵能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利用循环嵌套求解问题。 教学难点:

⑴归纳循环嵌套中各循环变量在运行中的变化规律 ⑵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六、教学策略

综合前面对教学目标、教材和学情等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定位如下:

(1)以“问题为主线”。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并以此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教学活动从问题开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断探索、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注重差异,实施分层练习。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动手做调试,提高认知效率。指以“动手做调试”为特征的探究活动。它以调试的操作过程作为能力培养的途径,以调试的结论(或现象)作为知识学习的铺垫,以方法的学习作为培养科学素养的途径,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已学知识,为新知引入铺垫 1、从已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引出新知 2、对新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复习回顾 1、知识复习回顾 1、学生回忆所学 (1)循环的含义 知识 (2)for循环的结构 2、动手实践完成2、引导学生完成任务1:输出1任务1 行5个星星 新课引入 1、在任务1的基础上提出任务2: 输出3行星星。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任务2。 (1)重复的操作时什么 (2)在什么条件下执行重复的操作 3、引导学生阅读程序,归纳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引出for循环嵌套的含义 4、结合对运行结果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循环变量i和j的作用 体验过程 1、布置任务:完成九九乘法表1 实践应用 2、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 (1)乘法表的行列数如何设定 (2)乘法表的输出是什么 3、利用“监视”及“逐语句”观察程序运行过程,归纳for循环嵌套的执行规律 4、巡堂辅导,就学生出现的细节问题给予提示。 应用拓展 1、指导学生在完成九九乘法表1 的基础上结合学案,尝试完成九九乘法2、3、4 2、教师随堂辅导 1、学生思考 2、学生动手完成任务2 3、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程序并尝试归纳总结 1、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2、通过观察理解for循环嵌套的执行过程及规律 3、学生动手实践 1、体验for循环嵌套的执行过程 2、深化学生对for循环语句的理解 3、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学生动手实践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完成九九乘法表 归纳总结 1、通过演示文稿总结本节知识内1、知识总结,系 容。 统归纳。 2、总结九九乘法表的完成情况,2、总结完成情归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碰到况,为下节的学的问题。 习作准备 1、采取分层任务的方式,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2、通过拓展,深化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1、通过知识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总结完成情况,为下节的学习作准备。

九、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隐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看学生能否经过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 (2)察看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察看学生的学案,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十、教学反思

(1)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的反思:本节教学内容为for循环嵌套,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分别为科学试验的多次数据输入和九九乘法表。科学试验数据输入的例子与九九乘法表的关联性不大,而且相对较复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笔者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输出星星程序,这个例子比较简单,也能与之前所学知识相联系,同时又能较好地与九九乘法表例子接轨。整个教学过程共分5个环节:复习回顾、新课引入、应用体验、应用拓展,知识小结。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能使学生较快实现知识迁移,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整个教学流程较为流畅,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流程比较流畅,但师生互动不够,主要是教师提问后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另外也要加强问题设计环节,使问题更具针对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十一、资源说明

本课所使用的资源包括:学习资源网站、ppt演示文稿、vb程序设计软件。其中学习资源网站主要面向学生,让学生利用学习网站可以了解学习任务;ppt演示文稿用于配合教师讲授时进行演示。

附录一:教学流程图如下

复习回顾 (7分钟) 开始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点并动手实践,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为新知引入铺垫。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共同回顾复习 (1)循环的含义 (2)FOR循环格式 2.布置任务1:实现输出1行星星 学生: 1. 复习回顾所学知识 2. 动手实践完成任务 教师活动: 1. 提出任务:在任务1的基础上完成任务2:实现输出3行星星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2 1. 学生思考 2. 学生动手完成任务2 3.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 程序并尝试归纳总结 学生: 新课引入 概念讲授 (10 分钟) 设计意图: 1. 从已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引出新知 2. 对新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体验过程 实践应用 3.引导学生阅读程序,归纳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和嵌套的含义 4.引导学生归纳变量i和j的作用 学生: 1.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2.通过观察理解for循环嵌套的执行过程及规律 3.学生动手实践 设计意图: 1.体验for循环嵌套的执行过程 2.深化学生对for循环语句的理解 3.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活动: 1.布置任务:完成九九乘法表1 2.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 3.利用“监视”及“逐语句”观察程序运行过程,归纳for循环嵌套执行规律 4.巡堂辅导 (15分钟) 应用拓展 (6分钟)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在完成九九乘法表1的基础上结合学案,尝试完成九九乘法2、3、4 2.教师随堂辅导 设计意图: 教学资源学生: 1.学生动手实践 2.学生结合学案, 归纳规律,选择完 成九九乘法表2、3、4 1.采取分层任务的方式,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2.通过拓展,深化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师活动: 1.通过演示文稿总结本节知识内容。 2.总结九九乘法表的完成情况,归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学生: 1.知识总结,系统归纳。 2.总结完成情况,为下节的学习作准备 归纳总结 2分钟) (

设计意图: 1、通过知识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总结完成情况,为下节的学习作准备。 结束 附录二:学案 任务二 FOR循环嵌套学案

选择题: 从输出结果观察: 循环变量i控制( )的输出 循环变量j控制( )的输出 A、行 B、列 任务四 九九乘法表1(略) 九九乘法表2:填写表格,寻找行列规律 行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 第i行 列数 输出1列 输出2列 …… 列(初值) …… 列(终值) …… 九九乘法表3:填写表格,寻找行列规律 行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 第i行 列数 输出9列 输出8列 …… 列(初值) 1 …… 列(终值) 9 …… 九九乘法表4 提示:1、每行输出前补充空格 2、第2行,补充1组空格 第3行,补充2组空格……如此类推 3、如何输出1组空格? 利用print , 语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