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总论
一、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主要依据分配系数差异、溶解度差异、酸碱度差异、分子量差异、极性差异等,根据上述差异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两相溶剂萃取法 、 沉淀法 、 pH梯度萃取法 、 凝胶色谱法 、 硅胶色谱法或氧化铝色谱法 等。 2. 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混溶的溶剂中 分配系数 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化合物的 分配系数 差异越 大 ,分离效果越 好 。 (二)单项选择题
1. 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 C )。 A.醇提水沉法 B.铅盐沉淀法 C.碱提酸沉法 D.醇提丙酮沉法
2. 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属于排阻层析,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C )。 A. 杂质 B. 小分子化合物 C. 大分子化合物 D. 两者同时下来 3. 与水分层的极性有机溶剂是( D )。
A.乙醇 B.甲醇 C.丙酮 D.正丁醇
4. 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的极性成分,应采取的溶剂极性顺序是( B )。
A. 水→EtOH→EtOAc→Et2O→石油醚 B. 石油醚→Et2O→EtOAc→EtOH→水 C. 石油醚→水→EtOH→Et2O D水→.石油醚→Et2O→EtOAc
第二章 糖和苷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Molish试剂的组成是( A )
A. α-萘酚-浓硫酸 B. β-萘酚-浓流酸 C. 氧化铜-氢氧化钠 D. 硝酸银-氨水 2、属 于 碳 苷 的 是 ( B )
A.H2CCHCH2CNOSOK3SgluB.OOHOHC.gluOCH2OHD.H3COOCOgluCH3
3、某植物的提取物含有相同苷元的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及它们的苷元,欲用聚酰胺进行分离,以含水甲醇(含醇量递增)洗脱,最后出来的化合物是( A ) A. 苷元 B. 三糖苷 C. 双糖苷 D. 单糖苷 (二)比较分析,并简要说明理由
NH2NNNOOHHOOHOOHNOSO3KCH2OHOSCCH2CHCH2OHHOOHHOHOH2CNOHOHCH2OHCH2OHOOOHHOOHOH
OHOH
OH
A B C D 答:
酸催化水解的难→易程度: B > D > A > C 理由:酸催化水解的难→易顺序为:N-苷>O-苷>S-苷>C-苷 B为N-苷,D为O-苷,A为S-苷,C为C-苷
第三章 苯丙素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香豆素的母核是( C )
OOOOABOOCOOD
2. 紫 外 灯 下 常 呈 蓝 色 荧 光 , 能 升 华 的 化 合 物 是 ( D ) A、黄 酮 苷 B、酸 性 生 物 碱 C、萜 类 D、香 豆 素 3. 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依据是香豆素 B A.具有挥发性 B.具有内酯环 C.具有强亲水性 D.具有强亲脂性 (二)填空题
1、香豆素及其苷在 碱性 条件下,能与盐酸羟胺作用生成 异羟肟酸,异羟肟酸铁 。 在酸性条件下,再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生成为 红色 色配合物,此性质可用于鉴别或分离。
2、常见含木脂素的中药有______五味子,连翘,厚朴,鬼臼,牛蒡子______等。 3、五味子中的木质素基本结构属于__联苯环辛烯型,常见的成分是 联苯环辛烯型,五味子素,五味子酚,五味子酯 等。 (三)鉴别题
1、用化学方法鉴别6,7-二羟基香豆素和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
HOHOOOHOOO2、
与 HO
A B
HOOOHOOOHOOO3、HO
葡萄糖O
A B C
(三)鉴别题
1.分别取6,7-呋喃香豆素和7,8-呋喃香豆素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碱碱化,然后再加入Emerson试剂(或Gibb's试剂),反应呈阳性者为7,8-呋喃香豆素,阴性者为6,7-呋喃香豆素。
2.答:A、B分别用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鉴别,如果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是A,化合物B不产生颜色;或用Emerson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反应鉴别,A生成红色化合物,B不产生颜色。
3.将上述四成分分别溶于乙醇溶液中,加α-萘酚—浓硫酸试剂,产生紫色环的是七叶苷。
将其余二成分,将七叶内酯和伞形花内酯分别进行碱水解后,用Gibb′s试剂,产生蓝色的是伞形花内酯,另一个为七叶内酯。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常用试剂( C )。 A、无色亚甲蓝 B、5%盐酸水溶液 C、5%NaOH水溶液 D、甲醛 2. 结构母核属于二蒽酮类的化合物为D
A.大黄素甲醚 B.羟基茜草素 C.芦荟苷 D.番泻苷 3. 以下化合物,何者酸性最弱B AOOHBOOHOHHOOCOHOOHDOHOOOHOHOHOOHOCOOH
(二)填空题
1.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 苯醌、萘醌、菲醌、蒽醌 四种类型。
2. 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溶于5%NaH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基团;可溶于5%Na2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COOH 基团;可溶于5%NaOH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β-OH、α-OH 基团。
3. 根据分子中羟基分布的状况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 大黄素型 和 茜草素型 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醌类化合物有哪些重要显色反应?
答:(1)Feigl的反应;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与醛类、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无色亚甲蓝乙醇溶液专用于鉴别苯醌及萘醌。样品在白色背景
下呈现出蓝色斑点,可与蒽醌类区别。
(3)Borntrager反应;在碱性溶液中,羟基蒽醌类化合物显红色至紫红色。蒽酚、蒽酮、二蒽酮类化合物需氧化形成蒽醌后才能呈色。
(4)Kesting-Craven反应;当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的醌环上有末被取代的位置时,在碱性条件下与含活性次甲基试剂,呈蓝绿色或蓝紫色,可用以与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区别。 (5)与金属离子的反应;蒽醌类化合物如具有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则可与Pb2+、Mg2+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其中与Mg2+形成的络合物具有一定的颜色,可用于鉴别。如果核上只有一个α-OH或一个β-OH或二个OH不在同环上,显橙黄色至橙色;如已有一个α-OH,并另有一个OH在邻位显蓝色至蓝紫色,若在间位则显橙红色至红色,在对位则显紫红色至紫色。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NaBH4反应阳性的是( D )
A.黄酮醇类 B.黄酮类 C.异黄酮类 D.二氢黄酮类
2、在黄酮、黄酮醇的UV光谱中,若“样品+AlCl3/HCl”的光谱等于“样品+MeOH”的光谱,则表明结构中( C )
A. 有3-OH或5-OH B. 有3-OH,无5-OH C. 无3-OH或5-OH(或均被取代) D. 有5-OH,无3-OH 3、可区别黄酮与二氢黄酮的反应是( C ) A.盐酸——镁粉反应 B.锆盐——柠檬酸反应 C.四氢硼钠反应 D.氯化锶反应
4、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峰带I很强,而带Ⅱ次强的化合物是( A) A.查耳酮 B.异黄酮 C.黄酮醇 D.黄酮 5、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丁所用的碱的是C
A.碳酸氢钠 B.碳酸钠 C.石灰乳 D.氢氧化钠
6、.某中药中含有黄酮类成分,加入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可生成黄色锆络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溶液后,如果黄色不减褪,显示有(A)。 A. 3-OH B.4’-OH C. 5-OH D. 7-OH
7、下列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用醇作溶剂洗脱时,最先洗脱下来的应为:C
(二)简答题
聚酰胺层析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是什么?常用洗脱剂、洗脱规律是什么?
答:分离原理:
聚酰胺分子中具有酰胺羰基,可与黄酮类化合物酚羟基形成氢键,主要依据与被分离物质成氢键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常用洗脱剂:水-乙醇 洗脱规律
①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②母核酚羟基数目越多,洗脱越慢;酚羟基数目相同,易成分子内氢键者吸附弱。 ③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④芳香核多,共轭程度高,难洗脱。
(三)鉴别题
OHHOOHOOOH1.
O
O
A B
OHHOOHOOHOHHOOHOOHOH2.
O
O
A B
OHHOOHOOOH3.
O
O
A B
1. A NaBH4 A (-) B B (+)
2. A ZrOCL2/枸橼酸反应 A (+)颜色不褪 B B (-)颜色减褪
3. A HCL-Mg反应 A (+) B B (-)
(四)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以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洗脱先后顺序
OHHOOOHHOOOHHOCH3OHOHH3COOHOHOHOOHO
OHO
A B C
1.答:洗脱先→后顺序是: C > A > B
理由: A、C都具有4个酚羟基,但是C是非平面的二氢黄酮,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所以先于A洗脱;B分子中羟基最多与聚酰胺吸附最牢固,所以最后洗脱下来。
2.下列化合物水溶性强→弱顺序: > >
HOCH3OHOOOHHOHOOHOHO+OHOHOHH3COHO
OHO
OH
A B C
2.答:水溶性强→弱顺序: C > B > A
理由:C是离子型化合物,水溶性最大;B是二氢黄酮,分子是非平面结构,且分子中羟基较多,所以水溶性较平面型结构的A大。
3.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50%乙醇液洗脱先→后顺序: > >
OHHOOOHOHOHOOOHOglcHOOHOHOH
OHO
HOC6H11O5OO
A B C
3.答:洗脱先→后顺序是: B > C > A
理由:B、C同是单糖苷,但B中羟基少且分子是非平面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所以先于A洗脱下来,A是苷元,且分子中羟基最多与聚酰胺吸附最牢固,所以最后洗脱下来。
4.用乙醇为溶剂提取金钱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后,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20%、50%、70%、9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指出用上述方法分离四种化合物的洗脱 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OHOHHOOOHOHOHOOHOHOOHOHOOglcOH
OHO
OHO
槲皮素 山奈酚 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洗脱先后顺序: > >
4.洗脱先→后顺序是: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奈酚>槲皮素
原因:槲皮素中羟基数最多,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强,最后洗脱下来;山奈酚与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羟基数相同,后者是单糖苷,因为空间位阻的作用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最先洗脱下来。
5.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OHHOOOHOHOOHHOOOHOHOOOHOH
葡萄糖甙OHO
OHO
A B C
洗脱先后顺序: > > 5.洗脱先→后顺序是:B >A>C 原因:以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苷比苷元先洗脱下来,因此B最先洗脱。而分子内芳香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黄酮>二氢黄酮,即C>A,因此A比C先洗脱下来。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应属于D
OOH
A. 双环单萜 B. 单环单萜 C. 薁类 D. 环烯醚萜 2、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C
A. 皂苷 B. 黄酮 C. 青蒿素 D. 强心苷 3、下列哪项性质可用于挥发油与脂肪油的区别C
A.折光性 B.芳香气味 C、挥发性 D.与水不相混溶 4、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A
A、亚硫酸氢钠试剂 B、三氯化铁试剂 C、2%高锰酸钾溶液 D、异羟肟酸铁试剂 (二)填空题
1、萜类的主要分类法是根据分子中包含 异戊二烯 单位数目进行分类。二萜由 20 个碳组成。
2、含有醛基的挥发油成分可以用 Girard T(P) 反应给以分离,含有醇类成分的挥发油成分可以用 邻苯二甲酸酐 法与其它成分分离。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此结构属于A
21H202223242527261910C181430DA428BH29
A. 达玛烷 B. β-香树脂烷 C. 螺旋甾烷 D. 羊毛脂甾烷 2、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B
A. 氯仿-浓硫酸 B. 醋酐-浓硫酸 C. 五氯化锑 D.冰醋酸-乙酰氯
3、某中草药水提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该提取液中可能含有 A A.皂苷 B.蛋白质 C.丹宁 D.多糖 4、制剂时皂苷不适宜的剂型是D
A. 片剂 B. 糖浆剂 C. 合剂 D. 注射剂 5. 此结构属于B
HHHH
A、达玛烷 B.齐墩果烷 C. 螺旋甾烷 D.羊毛脂甾烷 (二)填空题
1、酸型皂苷是指结构中含有 羧基 的皂苷
2、在粗皂苷乙醇溶液中,加过量饱和中性醋酸铅溶液,可使 酸性皂苷 沉淀,滤液中加入饱和碱式醋酸铅, 中性皂苷 又能沉淀析出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α-去氧糖常见于( A)
A. 强心苷 B. 皂苷 C. 黄酮苷 D. 蒽醌苷
2、鉴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方法有( C ) A. 盐酸-镁粉反应 B. SbCl5反应
C.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D. 与胆甾醇反应 3、不符合甲型强心苷元特征的是( C )
A. 甾体母核 B. C/D环顺式稠合 C. C17连接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D. C18、C19均为β-构型 4、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主要区别是( D ) A. 甾体母核稠合方式 B. C10位取代基不同 C. C13位取代基不同 D. C17位取代基不同 (二)填空题
1、甲型强心苷在碱性溶液中,双键转位能形成活性亚甲基,故与 Legal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或Raymond反应(间二硝基苯反应)或Kedde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或Baljet反应(碱性苦味酸反应) 等试剂反应显色。
2、检测强心苷的试剂可以分成三大类;例如:醋酐-浓硫酸试剂属于检测 甾体母核 类试剂;间二硝基苯试剂属于检测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类试剂;K-K反应属于检测 2-去氧糖 类试剂。 (三)鉴别题
1.三萜皂苷(A)与甾体皂苷(B)
2.螺甾烷醇型皂苷(A)与呋甾烷醇型皂苷(B) 3.
OOOOHOHOOHOHCH3OHOHOOOHHOOHOOOHOCOCHOH与
OH3
A B
4.
OOOHOOHOOOHOOOHHOOHOHOOOCOCHOH3OHOOHOHCH3OHOHOOOHCH3OH
OHOCH3
A B C
(三)鉴别题
1. A 醋酐-浓硫酸(20∶1) (-)不出现绿色
B (+)黄→红→紫→蓝→绿色 或 A 25%三氯醋酸/乙醇 (+)100℃ 呈红色
B 加热 (+)60℃即呈红色 2.
A 盐酸二甲氨基苯甲醛 (-)
B (+) 红色
3.取A、B的乙醇溶液,分别加入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呈现红色或深红色为A,B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不显色。(或用碱性苦味酸、间二硝基苯、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鉴别)。
4.答:取A、B、C的乙醇溶液,分别加入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呈现红色或深红色为A与B,化合物C不显色。(或用碱性苦味酸、间二硝基苯、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鉴别)。
分别取A、B供试液,水浴蒸干,残渣以冰醋酸溶解,加三氯化铁水溶液,混匀,沿管壁加入浓硫酸,如冰醋酸层逐渐为蓝色,界面处呈红棕色的是含有2-去氧糖的B。
第九章 生物碱
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三个化合物碱性大小顺序为D
NCH3COOCH3NCH3OCOOCH3N(a) (b) (c) A. a>b>c
B. c>b>a C. c>a>b D. a>c>b
2、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A A. 季胺碱
B. 叔胺碱 C. 仲胺碱 D. 伯胺碱
3、.碱性不同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C A. 简单萃取法
B. 酸提取碱沉淀法
C. pH梯度萃取法 D. 有机溶剂回流法
4、生物碱的沉淀反应在以下何种溶液中进行:C
A.碱性 B.中性 C.酸性 D.有机溶剂中 5、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D A. 分子中含N原子
B. N原子多在环内 C. 具有碱性 D. 分子中多有苯环
6、具有莨菪烷母核的生物碱是C A. 甲基麻黄碱
B. 小檗碱 C. 阿托品
D. 氧化苦参碱
7、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桔红色的是B
A. 碘化汞钾试剂 B. 碘化铋钾试剂 C.饱和苦味酸试剂 D. 硅钨酸试剂 8、此生物碱结构属于B
H3COH3CONA. 吲哚类 B. 异喹啉类 C. 吡啶类 D. 甾体类 9、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不正确的是HC 3COOCH3A. 一般在稀酸水溶液中进行 B. 可应用于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C. 选用一种沉淀试剂反应呈阳性,即可判断有生物碱 D. 有些沉淀试剂可用作纸层析和薄层色谱的显色剂 10、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D A. 吗啡碱 B. 小檗碱 11、此生物碱结构属于B
A. 吲哚类 B.莨菪烷类 C. 喹啉类 D. 萜类 12、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杂化方式与其碱性强弱的关系是C
A. SP>SP2>SP3 B. SP>SP3>SP2 C. SP3>SP2>SP D. SP3>SP>SP2 (二)填空题
1. 生物碱的氮原子周围引入吸电子基团如(氮原子中孤对电子)、(pKa)等,使生物碱碱性(pKa),如山莨菪碱的碱性(强)于莨菪碱。
2. 生物碱分离方法有: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利用 (碱性)差异进行分离;
NCH3OCH2OHOCCHC. 苦参碱 D. 麻黄碱
利用生物碱特殊功能基的性质进行分离。
(三)简答题
写出吡咯、吡啶、吲哚、喹诺里西啶、莨菪烷、喹啉、异喹啉、吲哚、咪唑、嘌呤类生物碱的母核。
答:
NH
N
N
N
NCH3HH
NN
N
NN
NNNN
(四)比较分析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碱性的强弱碱性的强→弱程度: > >
A B C 答:
1.碱性的强→弱程度: A > C > B
理由:A是叔胺碱,氮原子是SP3杂化,C中的氮原子是SP2杂化,A的碱性强于C。B中氮原子处于酰胺结构中,其孤电子对与羰基的π-电子形成p-π共轭,碱性最弱。
2.下列生物碱碱性强弱顺序: > > >
OONOONOHCH3H3COHOHOH3CONCH3CH3COOCH3NCH3NCH3ONCOOCH3O
A B C
2.答:碱性的强→弱程度: C > B > A
理由:C是季铵碱,碱性最强,B中氮原子是SP3杂化,碱性次之,A中的氮原子是SP2杂化,碱性弱于B、C。
3.下列化合物碱性强→弱顺序: > >
OH3CONNCH3NNCH3OCH3NHOCOCHC6H5NCH3HOCOCHC6H5CH2OH
CH2OH
A B C 3.答:碱性强→弱顺序: C > B > A
理由:B分子结构中,氮原子附近的环氧结构形成空间位阻以及诱导效应,使其碱性较C弱。A中氮原子处于酰胺结构中,其孤电子对与羰基的π-电子形成p-π共轭,碱性最弱。
4.比较下列生物碱的碱性强弱顺序: > >
H3COH3CONH3CONHHH3COH3CONHCOCH3H3COOOCH3 HO
OCH3
A B C 4.碱性强弱顺序: B > A > C
理由:B是仲胺碱,氮原子是SP3杂化,A是芳杂胺类生物碱,氮原子是SP2杂化,所以B碱性强于A;C是酰胺碱,由于p-π共轭的作用,氮原子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碱性弱于A、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