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安交大思修考试题

西安交大思修考试题

来源:化拓教育网
 西安交通大学考试题 成绩 课 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 院 考 试 日 期 2008年 12 月13 日 A卷 专业班号 姓 名 学 号 期中 期末 √ (注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爱国主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是 A、英国; B、苏俄; C、美国; D、法国 3、从人生价值实现的角度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主要说明了 A、要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B、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C、要有健康的身体; D、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4、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 A、个人主义与人类主义; B、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 C、文化复古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 D、功利主义与道德主义 5、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是 A、民事行为能力人;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6、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是 A、制定与修定; B、制定与认可; C、修定与认可; D、制定与沿用 共 5 页 第 1 页

7、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是 A、民主集中制; B、党的领导; C、群众路线; D、权利与义务 8、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9、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价值; B、人生态度; C、人生目的; D、人生理想 10、司法调解是 A、诉讼内调解; B、仲裁调解; C、诉讼外调解; D、人民调解 1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建立主义社会;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建设市场经济; D、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12、人民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对案件依法重新审理并做出裁判的程序是 A、复核程序; B、一审程序; C、二审程序; D、审判监督程序 13、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调节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沟通功能 14、由人民依法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其一定自由,由机关予以执行和人民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是 A、管制; B、有期徒刑; C、拘役; D、拘留 15、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是学习和践行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 D、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法人成立必须具备的法律要件有 A、依法成立; B、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C、有自己的名称; D、能承担民事责任; E、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场所 第 2 页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应做到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坚持简单和复杂的统一; D、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E、正确认识享受个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3、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 A、人格权; B、身份权; C、用益物权; D、担保物权; E、所有权 4、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勤俭自强; E、敬业奉献 5、离婚的方式包括 A、合同离婚; B、自动离婚; C、协议离婚; D、诉讼离婚; E、仲裁离婚 6、《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E、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7、个人品德的特点是 A、内在性; B、实践性; C、个人性; D、稳定性; E、综合性 8、我国的基本原则是 A、党的领导原则; B、公民权利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D、民主集中原则; E、法治原则 9、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B、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C、世界观是人们主观精神的产物; D、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E、世界观源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10、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立法主要有 A、著作权法; B、教师法; C、专利法; D、律师法; E、商标法 第 3 页

11、刑法根据共同犯罪人的作用并适当考虑分工的情况,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 B、共同犯; C、从犯; D、胁从犯; E、教唆犯 12、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可以分为 A、个人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E、社会理想 13、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包括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职业性; C、明确的规范性; D、明确的地域性; E、调节的有限性 14、我国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条件 A、自然人; B、年满18周岁; C、拥护我国; D、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E、中国国籍 15、新的观包括 A、政治安全; B、国防安全; C、经济安全; D、文化安全; E、生态安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民族精神的内涵 2、要约的概念及其要件 3、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4、大学生应树立的新学习理念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如何理解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第 4 页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有同学认为,大学进入了专业学习阶段,专业学习的好坏和今后的求职就业及事业成败息息相关,因此一定要学深学好专业课。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讲的内容和我今后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它既不可能帮助我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也难有助于以后事业的发展。于是对“基础课”产生排斥思想,出现一些学生上课时看专业书、看小说、写作业等现象。但有关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专业技能”、“社会经历”、“学校名气”等,而一个人事业的成就,更离不开一个人良好的品德。 请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并具体说明你在学习本课程后的收获和体会 2、甲,5岁。一天,甲到村外玩,不慎掉进乙家的鱼塘内死亡。甲的父母要求乙承担赔偿责任。乙辩解,导致甲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甲的父母没尽到监管责任,自己无责。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甲的父母将乙起诉到。 问:对甲的死亡,谁负有责任?为什么? 3、“将自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得到的收人,用于自己的合理消费和社会公益事业,既能显示生活潇洒,又能体现人生的意义。”请用人生价值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第 5 页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时:48 考试时间: 2008 年12月13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B 2、C 3、A 4、C 5、C 6、B 7、B 8、A 9、C 10、A 11、B 12、D 13、A 14、A 15、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BCDE 2、ABDE 3、CDE 4、ABCDE 5、C D 6、A BCDE 7、BDE 8、ABCED 9、ABE 10、ACE 11、ACDE 12、AE 13、BCE 14、BCE 15、ABCDE 三、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案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2分),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3分)。 答案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每点1分) 2、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1分)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应具备合同的必要条款;(2分)要约应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 (2分) 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2分);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1分);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分);能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1分)。 4、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答一点给2分,少一点扣1分) 四 、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2分);自由平等观念(2分);公平正义观念(2分);权利义务观念(2分);论述(2分) 2、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克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共六点每点1分,论述4分) 五、材料分析(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三个 “有助于”,每点1分共3分);合材料(3分);习本课程的收获和体会,要求真实、具体,言之有物。(4分) 2、乙及甲的父母负有责任(2分)。 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2分);行为具有违法性(2分);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分);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2分)。 3、运用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6分,结合材料、言之成理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