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2020年同步练习卷(1)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岛竦峙(sǒng zhì) 幸甚至哉(zāi) B.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
C.杨花落尽子规啼(dì) 枯藤老树昏鸦(kū) D.星汉灿烂(càn) 歌以咏志(yǒng)
2. 下列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B.秋风萧瑟,洪波拥起。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旋。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B.《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4.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B.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C.王湾,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乡思的鸟类。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B.我们做事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重点和着力点。
C.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
通道的智者。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二、填空题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kuān chang________
(2)鸟儿将kē cháo________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________。
(4)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________ 的,笑着,走着。
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1页 共10页 ◎ 第2页 共10页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4)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___;“风正”,________。
(5)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原野
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春是春分的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
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犟):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春美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本文内容回答)
(2)文章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春雪。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
(3)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春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本文第五段写的是春草,朱自清的散文《春》第三段同样写到了春草。请你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5)文中以“春是……的春”开头,分别从春节、春雪、春分等方面来写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你认为“春”还是什么呢?请仿照文章写法,以“春是……的春”开头,再续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 五、语言表达
结合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第3页 共10页 ◎ 第4页 共10页
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B.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C.东风化雨山山翠,归心处处春 七、作文
曹操东临碣石观沧海,留下气势磅礴的诗词,曾在《浪淘沙•北戴河》中提到“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请你也写一段描绘大海的文字。200字左右。
第5页 共10页 第6页 共10页◎
参与试题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2020年同步练习卷(1)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一、选择题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易误射子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常三易实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天正区型也思(马致远) 观沧体(拉操)
闻王昌因左迁斯征遥植此寄(李白) 次北固验极(王湾) 文都指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都指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7页 共10页【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成体的硫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填空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根据因音写顿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闻王昌因左迁斯征遥植此寄(李白)观沧体(拉操) 次北固验极(王湾) 天正区型也思(马致远)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诗歌鉴赏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羁旅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现代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第8页 共10页
◎
【考点】 散都北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语言表达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续常补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综合性学习【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综三读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开因校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对联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作文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第9页 共10页综三读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 第10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