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方经济学(专科)教学大纲

来源:化拓教育网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

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职高专)

经济管理系 2016 年 4 月

1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高职高专适用)

【课程性质与任务】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是广大学生顺利完成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学业和今后继续深造的重要基础。其基本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概论,供求理论,消费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和市场失灵及政府的微观决策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消费、储蓄和总支出函数,国民收入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失业和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终明确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

2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来说,项目是指创造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

2、启发式教学法: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工作,整体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3、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特点,每一知识点的提出均通过浅显易懂的案例类比引出,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学生思路,使所学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立足于经济学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引用现实经济生活中与经济实践紧密相连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试图通过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力度,让学生了解经济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经济学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能力。

4、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中,本课程模拟真实案列,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来亲身体验经济学案列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习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各个岗位的操作的情况。从而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教材选用和参考书目】

一、现阶段学院选用的教材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连有 主编,出版时间 2010.6

二、参考书目

出 版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日 期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西方经济学》第4版 何璋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2 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西方经济学》第2版 陈立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9 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3

备注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 格决定理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者理论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六章 市场理论 第七章 分配理论 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期末复习 合计 教材讲授 2 4 4 4 4 4 4 2 3 3 3 3 3 2 64学时 习题讲解1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0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4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主要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资源配置与充分利用问题。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二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线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5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需求和供给,然后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最后从量上分析价格、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程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掌握供求规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价格形成的条件、过程、变动及其对经济的调节,能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 2、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的含义、决定及变动 4、供求定理

5、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6、需求价格弹性 难点:

1、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与需求(或供给)变动的区别 2、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需求理论

6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需求的概念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 三、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的概念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函数 三、供给表、供给曲线及供给规律 四、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第三节 均衡价格 一、弹性的概念:。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四节 弹性理论及应用

一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

二供给弹性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说明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等基本概念,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能够运用边际效用分析

7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把握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消费者均衡的公式 5、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6、消费可能线的含义 7、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 难点: 消费者均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效用理论 一、效用与效用函数 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三、消费者均衡 四、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 一、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 二、 无差异表和无差异曲线

8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三、 预算线 四、消费者均衡 第三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二恩格尔-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第四章 生产者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这种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是一种实物关系。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产、生产函数、脊线、生产扩展线等基本概念,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变动规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真正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意义、规模报酬和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3、规模报酬的含义与原因 4、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 5、等成本线的含义

6、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公式与图形 难点: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9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2、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3、规模经济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厂商 二、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三入使用量的合理区域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一、 等产量线

二、 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与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 三、射线、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域 第四节 规模经济 一模收益的含义 二、规模收益的变动 第五节 规模报酬 一、等成本线 二、最佳要素组合 三、扩展线

10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五章 成本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仍然是分析生产者的行为,所分析的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成本是用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收益是用货币来表示产量。所以,这章所分析的是用货币表示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有关成本、收益和利润的基本概念;区分经济成本与机会成本的不同含义;了解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划分标准;理解成本、收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掌握并运用利润最大化原则说明厂商在生产经营中如何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3、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4、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5、机会成本的含义 难点:

1、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2、长期平均成本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成本概念 一、 市场结构

11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二、厂商收益与利润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和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一、

瞬时均衡

二、 短期均衡 三、 短期供给曲线

四、完全竞争行业(市场)短期均衡 第四节 企业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一、行业长期均衡和厂商长期均衡 二、长期供给曲线

第六章 市场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分析厂商在不同市场上的行为,即在不同的市场上厂商如何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决定来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市场结构及厂商均衡理论,掌握四种市场的含义与特点,掌握各种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和收益规律及曲线,熟练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2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特点和成因

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 3、产品差别的含义

4、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的方式 难点:

各种市场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

二、完全垄断的成因

三、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 一、短期均衡

二、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 三、关于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

实行差别定价的条件

二别定价的类型

三、实行差别定价的意义 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 一、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及分类

13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二独立行为的寡头垄断模型 三、勾结性的寡头垄断模型

第七章 分配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即收入分配的决定。分配问题也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以及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 能够运用基尼系数说明收入分配的状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2、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3、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4、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难点:

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2、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14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引致需求与要素使用原则

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种要素(如劳动)可变 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多种要素可变(假定劳动和资本可变) 四、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五、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 一、

工资的决定

二均衡地租的决定

四、 资本市场与利息的决定 五、 利润的决定 五、产量分配定理

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理解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外部性以及垄断等的存在,都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有必要运用微观经济政策来解决某些市场失灵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微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2、公共物品的特征

15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3、反托拉斯法 4、自然垄断

5、治理外部性问题的措施 6、科斯定理 难点:

市场失灵的原因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物品

1、微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征 第二节 垄断及其政府管制 一、反托拉斯法 二、自然垄断 第三节 外部性问题

一、 外部效应

三、 治理外部性问题的措施

第四节 收入分配均等化政策 一、科斯定理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三、收入分配的均等政策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6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国民收入核算是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前提条件。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总量指标,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指标,即国内生产净值、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并弄清这些总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宏观经济循环模型及其恒等关系,为学习下一章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4、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难 点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二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四、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17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三节 国民收入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及修正 一、国民收入生产总值指标的计算及其缺陷 二、国民收入生产总值指标的修正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章,所论述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与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消费、储蓄、投资、乘数、总需求、总供给等概念;能够运用储蓄—投资法、消费—投资法和公式法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解IS曲线、LM曲线含义;掌握IS—LM 模型;能够运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说明一般价格水平和均衡产量的决定问题;注意区分不同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前提条件、影响因素和变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

1、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 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乘数的含义与计算

4、IS曲线、 LM曲线的含义及IS-LM模型

5、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6、不同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难 点

18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1、货币的供给与存款创造 2、IS曲线、LM曲线的推导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二节 IS—LM模型

一、IS曲线、 LM曲线的含义及IS-LM模型 二、IS曲线、LM曲线的推导 第三节 总供求模型

一、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二、不同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含义、种类及其衡量,充分认识失业及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掌握失业与通货膨长之间的变动关系,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

1、充分就业的含义

19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2、失业的种类及影响

3、通货膨胀的含义、成因和效应 4、菲利普斯曲线 难 点

1、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2、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失业的类型和根源 一、充分就业的含义 二、失业的种类及影响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

通货膨胀的含义、成因和效应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菲利普斯曲线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经济周期理论是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经济中的短期波动。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和几种主要经济周期理论;能够理解掌握经济波动的原因与规律,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通过本章的教学,要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