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江岸区小学六年级 语文期末考试参考试卷
题号 基础 得 知识 分 基本 习惯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小计 卷面 书写 标点 修改 自评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你一定又有了许多收获,好好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吧!注意审题要仔细,书写要工整,还别忘记给自己评出理想的等级哟!
试听室(共8分)
平心静气,认真倾听,你一定会获得准确的信息。 一、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朱自清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
2.抗战胜利后,朱自清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公朴、闻一多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李公朴生平事迹。 ( ) 二、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4分)
短文介绍了朱自清在抗日战争期间从事教学和研究的经历,突出了他的特点;介绍他在抗战胜利和反饥饿、反内战斗争中的事迹,说明了他是一个的知识分子。
积累平台(共29分)
积累能让你妙语连珠、妙笔生花。打开记忆宝库,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积累的快乐。 三、比一比,再组词。(6分)
峭( ) 娇( ) 凌( ) 撩( ) 俏( ) 矫( ) 棱( ) 嘹( ) 梢( ) 骄( ) 陵( ) 缭( ) 四、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破釜沉舟”、“奉公守法”、“三人成虎”都是春秋战国时的历史故事。( ) 2.“相去甚远”与“去粗存精”中加点词的意思是一样的。( )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是指普通老百姓。( ) 五、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调动语言积累,完成填空。(9分)
1.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读书、写作、治学等方面的名言值得品味,如《文赋》中的“ ,”,清代郑燮的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 ”,《诗经》中的“他山之石,”等。
2.托物言志是诗人进行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郑燮《题画兰》中“,
”一句集中表达了诗人保持高洁情操的心声。类似的著名诗句还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气满乾坤”等。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多读书是一件好事。”把这句话换三种说法,不改变句意,并使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更强烈:1.2. 3.
七、根据课文原文填空。(5分)
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四溅的浪花和水珠。狂吼的海风。这小屋好似,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选自课文《爷爷的芦笛》)
2.菊花盛开,。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性耐寒,,,。(选择课文《菊和莲》)
阅读之窗(共33分)
朱熹曾讲:“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虚而精致。”让我们静心阅读,享受读书的乐趣吧。 八、阅读《祝你生日快乐》片段,完成练习。(3+3+4=10分)
全班同学都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似乎在等我作出某种解释,这时,帕米拉太太也和妈妈一样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在同学们的目光中,约翰仿佛像一只被捕获的小鹿一样惊...........惶不知所措。妈妈走到他面前,把蛋糕和礼物放在他的课桌上,亲切地对他说:“生日快乐,约翰!”
约翰端起盘子,从一张课桌走到另一张课桌,彬彬有礼地请全班同学吃蛋糕。我发现妈妈在看着我,当我大口吃着蛋糕的时候,妈妈对我眨眨眼睛。
约翰过完生日后不久,就随他父母搬走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得到过他的消息。但每当我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我就会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一天,想起妈妈那温柔的歌声,想起约翰眼里闪耀的光彩,想起那生日蛋糕的味道,那是最美味可口的生日蛋糕。 1.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理解更准确的说法是( )
A.生动地表现了约翰惊喜的样子 B.生动地表现了约翰惊惶不知所措的模样 C.生动地表现了约翰以前没被同学关注的可怜和受到关注以后的惊喜 2.对文中画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说法有( )
A.赞美了妈妈善良的品格 B.感受到公平与关爱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C.难以忘记多年前大家为约翰祝福生日的温馨场面
3.当你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仿照画线的语句写一段话。
九、阅读《一只暖瓶》,完成练习。(23分)
男孩提着一只装满开水的暖瓶,去街上的茶水房打开水。暖瓶的壳是竹子编的,上面印了漂亮的花纹,有绿的荷叶,有红的蜻蜓。然而对于他七岁的个头来说,这个灌满了开水的五磅的暖瓶除了漂亮,还显得硕(shuó)大而沉重,走一阵儿就得换只手。在已经快要到家的街角处,他看见几个同院的男孩女孩正在路边的书摊上看小人书。他觉得似乎该让有些发酸的两只胳膊都歇上一下了,于是小心地把暖瓶放在地上,凑到孩子们中间。
“噗”(pū)—— 一声闷响,孩子们惊叫起来,路人也被吓了一跳。打开水的男孩瞪大了眼睛,愣住了:那只他明明放得稳稳的暖瓶,竟倒地爆开了,开水四处横溢,白色的蒸汽像笼罩在上头的一个透明包袱,银色的玻璃碎片从暖瓶壳下向外散出。男孩的脸痛苦地扭曲了。他见过邻家女孩因为吃饭时摔了一只碗,被怒气冲天的父亲当场就打了一巴掌,骂了半晌(shǎng)。他的同学因为弄丢一只文具盒,被母亲【A责备/B责罚(fá)】一整天不许吃饭。而这是男孩收入微薄的家中仅有的一只暖瓶。
男孩咬着嘴唇,拣起那被水浸湿还残留了玻璃碎片的竹壳,垂着头默默地走回家去。
“没有烫着你吗?”母亲问,“没伤着人就好。” “以后做什么事情,小心一点就是了。”父亲说。 男孩的头抬了起来,他的眼睛睁得很大,感到意外,心里充满了感激。
女孩望着摔在水泥地上的那个黑色的小东西,痛苦和惊恐占满了她整个心灵;那是邻桌同学的一个超薄MP4,已经摔裂开来,而摔落的原因是她一不小心碰倒了课桌。她知道那是价值一千多元的进口货,她一直也想能有一个,但父亲说,我们工薪阶层的人,不能和有钱人家比呀,孩子。
邻桌同学摆弄着那黑色的残骸(hái),无语。
女孩回到家,眼里噙(qín)着泪水,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父亲。她的神情是那样紧张,说话的声音几乎打颤了。
“赔人家。”父亲说道,脸上( )那样平静,( )充满了和善。 “可是,那机子很贵重的,要很多钱。”
“但不是已经不能修了么?不是被你给摔坏的么?钱再多,也得照赔人家。”父亲说,然后轻轻拍拍又像是抚摸着女儿的脑袋,“以后做什么事情,小心一点就是了。”
女孩事后说:“我怕极了,我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场暴风雨的准备了,没准还会受皮肉之苦。却没想到平素那样【A严厉/B严格】的父亲,竟这样的平静和宽容。”
而这是因为当年的那只暖瓶。那个男孩已做了父亲。 女孩还小,才是个初中生。但她将来也会做母亲。 暖瓶的故事会传下去的。
1.给文中【】部分选择恰当的词语,两处的代号分别是( )和( )。(3分) 2.给文中画波浪的语句加上合适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3.在文中用直线画出两位父亲教育孩子时说的相同的一句话。(3分)
4.文中的“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关系是。父亲的品格特点可用文中的一个关键词概括:。(4分)
5.阅读第②自然段,可以感受到“男孩的脸上痛苦地扭曲了”是因为 。
阅读第⑩自然段,可以感受到父亲的脸上“那样平静”、“充满了和善”是因为 。(4分)
6.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4分)
7.文章最后说“暖瓶的故事会传下去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3分)
真情流露(共30分)
十、这是一幅令人深思的漫画:“春天,是希望的开始。”而从图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由这幅画想开去,你会联想到一个怎样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呢?请你围绕这幅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个故事。尽力把故事写得生动些。题目自拟。 当你看到这行字时,先向你表示祝贺,你已经有不少收获了!再仔细检查,你的收获会更多!请你针对得分栏中的“基本习惯”内容为自己评一个恰当的等级(甲 乙 丙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