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及教育途径 又 考# 475004) (开封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河南开封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树立正确人生 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而进行扩招,结果造成在校学生规模的 观、价值观的基础。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严重的诚信危机, 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意义,强化大学 生诚信教育的措施,从而培养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品德。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失信原因 途径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1.诚信教育是建立信用社会,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重 要举措。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而诚实信用则是维护市 场秩序的基础条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设高度的信用 文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极大地解 放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民的生活领域和 认知领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 则被运用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是一些 人评价一切的准绳,出现许多守信者蒙受损失而许多不守信 者获利的现象。社会上存在的不守信现象,严重腐蚀着大学 生。诚实守信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础性道 德规范,是做人的一种品质,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2.高校的内部环境迫切需要诚信教育。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 经途径。长期以来,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抄袭作业、假想 实验数据等不诚信现象到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这 些行为给学生个人、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从而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对于如何帮助这些还未长大成型 而又即将成为社会主力军的大学生们树立诚信意识。美国著名 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 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学校毕竟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 并具有强大的教育能力。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 军,在校期间若不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必将给社会稳定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加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当代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积极促进现代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 3.国际环境与机遇需要诚信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布 的21世纪教育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 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灵魂和核心. “经济人”之间长期不断的博弈,其结果必然是诚信者最经济.也 最有利;不诚信者不仅不经济,反而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可见。诚 信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失信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改造社会,社会又改造人。人的道德信 仰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 化。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还不成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制度和法律的漏洞.相应 的道德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各种丑恶现象层出不穷.如贪污 、制假贩假、学术剽窃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的优先和 利润的最大化是人们评价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 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庸 俗化、功利化。诚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如此的苍白无力。当代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从教育自身看,我国的教育 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和社会只 看重学习成绩和能力培养而忽略优良品格的塑造等.这使得当 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急功近利,对于长远发展所必需的诚信品质 的养成未能正确认识。另外,我国的高校改革是在资源相对不 足、准备不甚充分的情况下实施的,为了满足广大家庭和青年 空前扩大.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有些不能落到实处,大学生诚信 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传统诚信教育模式在大学生中认同感 趋弱的现象,提醒我们转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模式,从管理 况念向服务观念转变,从控制模式向交往模式过渡。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具有思维敏捷、思想活 跃、开放性强的特点,但他们的成长过程缺少必要的磨难挫 忻,因此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当社会中不诚信的 行为比较普遍,社会道德规范对不诚信现象并无特别的 匮力.法律对不诚信现象约束不力,这样背信弃义就有了其生 i手的社会土壤,就会随时随地在各色人的身上发生。这也是客 观造成某些大学生诚信程度低下的重要原因。同时,家庭教育 的缺陷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诚信教育的途径 1.开展诚信法制教育。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市民社会必然 的道德信条,在当代法律中的作用是不断加强的。从法治的意 义上说,诚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某种秩序或达成一定的利益 平衡,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公平最大化。法追求 公平公正价值的保障,是法的实施,显然,法的实施仅有法本 身所具有国家强制力是不够的,最根本的是要有民众以诚信 为基础的法律意识。这里所说诚信的内涵.不仅仅是诚实守 信,还包括公序良俗的自觉遵守和维护。 2.建设诚信校园文化。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 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 校德育体系.从大力提倡诚实守信人手,逐步丰富德育内容.深 化德育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努力健全大学 生人格,为不断深化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把诚 信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 默化的作用,要培育大学生优良的诚信品质.就必须建设优良 的校风和学风。这就要求高校在向大学生传授道德理论的同时. 要加大力度,使大学生在课内外都不忘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形 成以自强自立为荣,以投机取巧为耻,人格至上的风气。其次,要 尊重学生在诚实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诚信道德教育中.应坚 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目标,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 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从而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自我认识能力和感 受能力。 3.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和奖惩制度,完善约束。“制度是 秩序形成的重要基础和约束的主要途径”。要建立诚信社会.就 要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个社会主体的诚信信 息,都要及时地跟踪、搜集、储存、整理、开发、使用、监督和管 理,向人们提供全面的权威的诚信信息咨询服务,以使人们在 交互作用的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对方的诚信状况,作出正确的 交往选择,避免受骗上当。但到目前为之,在诚信道德建设方 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 制,尚未建立起信用保障体系。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平时的学习、 生活、工作表现也缺乏记录和考核,对违反诚信行为规定并没 有明确的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学生的失信行为。 参考文献: [1]胡秀英.和谐社会目标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意蕴 及其实现机制.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9. [2]刘伟.关于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的思考.山东省青年管 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