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化拓教育网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文化小学 纪阳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大有帮助。

关键词:问题意识、敏于发现、善于提问

什么是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转变学习方式,营造个性化学习平台的保证,对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发展学生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粗浅认识。

一、培养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敏于发现。

在教学一年下册《认识左右》这一课时,上课前,正好有个男孩做了好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时,我忙说:“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鼓掌的?”“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看一看。”这时,我发现有的同学不分左右了,分不清的同学产生了焦虑的情绪。就在这时,我忙笑着说:“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问题一出,分不清左右手

的一名女孩忙站起来说:“我吃饭时用右手拿筷子,左手端碗。”我笑着说那举起你的右手吧,这时,她高高的举起右手,露出了笑脸。接着我让全班用右手拿筷子吃饭的同学都举起手来,只见全班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小手高高林立,都举起了右手。

学生接着又汇报,生活常用右手,左手做什么事后,我及时总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的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学生边指边说,我适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下面我们来做个机器人的游戏,老师是遥控器,同学们做机器人。1、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2、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3、摸摸左耳朵;摸摸右耳朵。4、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通过游戏,让学生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激发了学生学习左右的兴趣。

在同学们分清左右之后,我及时引导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伸出右手,和你的同桌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你的发现后汇报。

这时,一个男孩举手说:“我们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两只手却不在同一个方向。面对面时,左、右正好相反。”

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今后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一定要敏于发现,善于思考,主动探究,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善于提问。

1938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人们处理事物的方法。从某个角度来说:提出问题是成功的一半。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时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是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是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定教。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年龄小,让学生提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善于提问。

教学时,我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态。以学生集体的自己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去主动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每组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然后让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总结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进而善于提出问题。

另外老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作用,提出数学问题。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或练习题都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提示,图文并茂的主题图或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在情境中又蕴含着数学信息,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信息,再次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内化信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以上几点是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粗浅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指教。

参考文献:

[1] 孙明金《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 》福建教育,2003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黄爱花与智慧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7

[3] 金旗《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今日教育》2006.4总第123期31—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