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星与占星术
五大行星与占星术
作者:王 磊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6期
[摘 要]阴阳五行说是占星术的依据。木火土水金各为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古代占星家们把高挂在天空的五大行星等天体,视为天神。他们观察这些所谓天神的运动以及光度的变化,从而预断人间社会的吉、凶、祸、福,这就是占星术的基本内容。在古代,有关五大行星的占卜是很多的。五大行星与占星术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 [关键词]五大行星 占星术
作者简介:王磊,男,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媒与播音主持。
50多亿年以前,在巨大的宇宙气体和尘埃所形成的星云当中,形成了太阳和周围的行星,包括地球。
150万年以前,猩猩和类人猿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人类发展出直立的形态,开始抬头仰望星空。
5万年以前,人类用红色赭石颜料装饰骨器,在洞穴中雕绘动物画像,以及其它“艺术品”,人类开始有了“思想”。
人们仰望天空,看到一个个发光体,那是“星”。众星并不是孤立的,人们发挥着想象,把它们组织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于是就有了“象”。《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天空的变化,原本就出于星象。
当人类仰望星空、观测星象、思索其周期性变化时,会发现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会发现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如果是在北半球,还会发现头顶的北极星永远地闪烁着,而其它星辰则作着周天性的运动;如果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观察者,将会发现日月的运行与季节有着某种联系,而季节又与农业收成关联着……
然而,同样是观察星空,不同的人却看到不同的世界,得到不同的经验。有一部分人力求观测的精确,并加以数学的解释,于是形成了天文学。另一部分人则发挥想象的作用,并加以文字的说明,于是形成了神话,而这些神话往往演变为传奇、故事和民间习俗。
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系里有九大行星,根据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从内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1]。其中天王星是1781年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现的,发现海王星是在1845年,冥王星更迟至1930年。所以对早期占星学来说,这三颗星是“不存在”的。早期人类站在地球上观测天空,所能看到的只有五大行星。
五星里面首先被人认识而加以注意的是木星,这大概是因为它在一年中可以看到的时间特别长久而且较亮的缘故。
木星是太阳系中形体最为巨大的行星,也是中国古代占星学中最重要的一颗行星。木星的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310倍,质量相当于地球的318倍,也是太阳系里所有行星的质量加在一起的两倍半。木星在近日点距离太阳7.4亿千米,远日点距太阳8.16亿千米。木星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11年10个月零17日,正是这一点使它在古代占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木星拥有众多的美名:摄提、重华、应星、经星、纪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岁星。在马王堆帛书《五星占》中,木星被列在第一位,帛书记载木星的恒星周期为12年,会合周期为395日强,都与现代天文学的观测基本相合。
木星另有一种占法是其它行星所不具备的。中国古代曾用木星纪年,在人们看来,木星和其它行星,都是通过众恒星向东作逆时针方向移动的,古人想象有一个“反木星”,它的公转周期与木星一样,但方向相反,同恒星一道向西移动。这个“反木星”叫做“太阴”或“太岁”。木星运行的周期大约为十二年,每年在星空都有一个“站”,十二个“站”称为“十二岁次”或“十二次”,木星因此有了“岁星”的称呼。十二次有专门的名称,共有两套, 一套是属于天文学的,如玄枵、星纪、析木,等等;一套是属于占星术的,如摄提格、单阏、执徐,等等。 土星和围绕首它的光环,是天文爱好者在望远镜里所看到的最美丽的天体。这颗奇妙的行星,直到18世纪,还被人们当做是太阳系的边界。土星并不最末一颗行星,但它是肉眼所能看见的最末一颗行星。它没有木星那样明亮,它的亮度较暗而且冷。土星的公转周期是29年又167日,它的会合周期是378日,或1年零13日,它的自转周期是10时14分。 利用水星占卜,主要方法有二:一是利用水星本身的光芒、色泽和运行为占,《开元占经》说:辰星色白为旱,色黄为福,色赤为兵,色青为疫。马王堆帛书《五星占》说:辰星在春分时出现在娄宿附近,夏至时出现在井宿附近,秋分时出现在亢宿附近,冬至时再现在牛宿附近。当它应该出现而没有出现时,这时就会“当旱反雨,当雨反旱;当温反寒,当寒反温”。二是利用水星与其它星的关系为占,其中又以与二十八宿的关系为主。按照占星术的说法,当辰星进驻角宿时,天下会发生大水灾,人民往来,舟船相望;刑罚严苛,天下大乱。当辰星进驻南斗时,天下大水,五谷不熟,人民饥荒。当辰星进驻奎宿时,天下贱人出贵女,有大水之灾。当辰星进驻井宿时,天下大水,有暴兵、乱臣,蛮夷之国君死。其占大多与水和刑罚有关。
有两个星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运行:第一个是我们刚才谈过的水星,第二个便是我们现在要说的金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金星的自转周期和恒星周期都是225日,它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584天。和水星一样,站在地球上也能在一天内两次看到金星:我们可以在黄昏之后的西边天穹上看到它,叫做昏星;也可以在黎明以前的东方的夜空上看到它,叫做晨星。金星的光辉很强,只要在大气清洁透明,而且金星距离太阳相当远的时候,甚至在白天我们也可以用肉眼看见它。黑夜里,金星像远处的灯塔一样,能使所照的物体产生阴影。
金星的占卜方法与水星基本相同。《续汉书·天文志》记载说: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六月辛丑日,太白星昼见,横贯长空,不久邓太后驾崩。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四月戊午日,太白星昼见,第二年,大将军梁商死;九江郡丹阳贼周生、马勉等发生叛乱,攻占地方;梁氏又在朝廷专权。汉安二年(43年),太白昼见,次年顺帝驾崩,冲帝即位,但不到一年又驾崩了。《甘氏星经》说:“太白昼见,是天子驾崩,改朝换代之象。”可见都应验了。 五星会聚,是十分罕见的天文学景象,它是由五颗行星在天空中一字排开而组成的美丽天象,又叫五星连珠。按《天官书》所说,积德之人当为王,无德之人当受殃,实际上是一种明主现世、改朝换代的大吉之兆,备受占星家的重视。《汉书·高帝纪》说: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当时以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五星聚于东井(即井宿),沛公至霸上。”汉高帝刘邦建立汉王朝,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献印而降,正是“五星会聚”的灵验。
五星在占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五行学说”上。五行在中国古书中出现甚早,《尚书·甘誓》是夏朝初年的真实文献,其中有“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絶其命。”传统经学家都把“五行”解释为水、金、火、木、土五星。
五行被抽象化为符号后,有两种基本排序,一种五行相克,又叫五行相胜,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另一种是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后来,五行又和阴阳、八卦相结合,组成一个繁杂而庞大符号体系,用以解释世上的万事万物,从而构成占卜术、古代神秘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注释
[1]2006年8月25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闭幕大会上,250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天文学代表对四个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后决定,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被划为“矮行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