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56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通过对56例冠心病患者在饮食、运动、服药方面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指导,可以避免或预防冠心病的加重或复发,从而减少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次数及时间,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指导
1 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从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48例冠心病患者,男36例,女12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4.4岁。其中高血脂10例,高血压24例,高血糖14例。4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
2护理指导
2.1做好健康宣教提高认知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入院宣教,发放本科室自编的《冠心病防治知识手续》和自行设计的健康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或陪护人员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针对不同层次及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宣教。
2.2注重饮食指导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2.1饮食尽量做到定量、定时,避免暴饮暴食,保持理想的体重,原则是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6~7成饱。
2.2.2饮食以低脂、低钠、低热量,易消化为原则。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粗粮及降低血脂的食物,如香菇、大蒜、黄豆、紫菜、海带等。
2.2.3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加快心率。要禁烟酒,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2.2.4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会引起血压增高,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1]。鼓励患者定时排便,可多吃香蕉、薯类、芹菜等粗纤维食物,多做腹部顺时针按摩,必要时可口服缓泻剂或低压灌肠排便。
2.3加强运动指导作定时及适当运动
2.3.1指导患者运动的方式要因人而异,运动要规律化,循序渐进,以轻体
力有氧运动为主,确定方式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走路等。避免剧烈和竞争性运动,老年患者则可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等运动。
2.3.2对患者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及运动量进行指导。运动时间是指每次达到训练强度的时间。运动强度的判断方法,是运动时稍出汗,轻微呼吸加快,无气促胸闷,不影响对话为宜。运动量是运动锻炼效果的关键指标,合适的运动量是:早晨起床时感觉舒适,无疲劳感,每周运动总量应相当于步行10~20公里。
2.3.3运动前应穿运动鞋和运动衣,避免穿衣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运动时保持平稳顺畅的呼吸,注意心跳是否过度加快,如出现心跳加快或不规则时,应停止运动。运动后,避免吸烟及洗热水澡。应有5~10分钟的放松恢复活动以使四肢血液逐渐返回至中央循环[2]。
2.3.4 加强运动锻炼,贵在持之以恒,持久的运动对心脏最有益[3]。
2.4强调药物指导提高用药依从性
2.4.1必须强调药物的重要性。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但是绝大多数病人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医护人员要客观评价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
2.4.2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明确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注意观察用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漏服或停药,告知患者用药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性,使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2.4.3指导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就地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及时联系医生。平时要注意保管好硝酸甘油,以免变质失效,并告知患者识别方法。
2.5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康复
2.5.1通过观察、交谈了解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展开有效的个性化心理干预,促进康复。患者因年龄、职业和个性、家庭环境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几种不同的心理特点,如紧张焦虑、抑郁消极、敏感多疑或盲目乐观等。
2.5.2对紧张焦虑者,要注意增加其安全感,热情耐心介绍病房环境及规章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充分患者调动主观能动性,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对抑郁消极患者需采用心理治疗,安慰开导患者,帮助他们认识发病的原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敏感患者要注意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消除顾虑;对盲目乐观者则嘱其在疾病恢复期时,工作及活动要量力而行,不可过量运动;肥胖者适当减肥、禁烟等,尽量减少高危因素。
2.6详细进行出院指导降低复发率
2.6.1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时要进行详细全面的出院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药物(药名、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停药指征等)、饮食、休息与运动、心理保健、复诊指征、复诊时间、专家门诊时间等。出院指导有利于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
2.6.2建立患者档案,在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后进行电话回访或短信追踪,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病人出院后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
3体会
3.1通过对56例冠心病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指导,患者基本能改变不良习惯,积极学习冠心病知识,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强运动锻炼,避免再次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系统及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使患者掌握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自我监测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识。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及预防,减少复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虹.高血压冠心病的生活防治与康复[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9-185.
[2]孙贵,程伟,王钦玲,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中国疗养医学,2007,1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