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七 文学文化常识、名著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B.《说和做》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 2.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
B.贝多芬是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
1
1
《命运交响曲》等。德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专门赞扬了他。 C.莫泊桑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
D.《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是以诗的形式写的“黄河颂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则是以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歌”。
B.德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
C.“土地的誓言”这一标题应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木兰诗》对从军缘由、恋别、辞官、还乡写得详细,而对军旅生活则写得很简略。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
B.《最后一课》是德国小说家都德所写,小说以普法战争作为时代背景。
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该散文表达了作者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郭茂倩编纂而成,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长与<山海经>》——《呐喊》——鲁迅 B.《老王》——《杨绛散文》——杨绛 C.《台阶》——小说集《台阶》——李森祥 D.《卖油翁》——《归田录》——欧阳修
8.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阿长的一些琐事,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B.《老王》一文中,作者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老王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C.《台阶》一文中,把“台阶”作为线索,反映了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代价。
1
1
D.《卖油翁》的作者是唐宋家之一的欧阳修,他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9.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本文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C.《台阶》一文中,父亲为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拼命苦干一生,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10.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散文集《生死场》《牛车上》。 B.《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C.鲁迅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动的基石。
D.萧红与鲁迅先生是师生关系,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便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的。 11.下面对《孙权劝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积极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昧道,二者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1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代表作品有《稽古录》《谏水记闻》等。 B.由司马光主持編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断代体史书,记载了16朝1362年的历史。 C.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建安十三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D.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1
1
1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烙印》《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闻一多因目睹了蒋介石反动的,愤然而起,积极参与反对、争取民主的斗争,后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B.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呼兰河传》。
D.《孙权劝学》选白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16.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又叫《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 B.木兰替父从军既是为国尽忠,也是为父尽孝。
C.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的否定。
D.最后一段用双兔作比喻,妙趣横生,对木兰女扮男装作了赞叹,韵味无穷。 17.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1
1
D.“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18.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每乐章前由朗诵做先导,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方式的歌曲构成。
C.《黄河颂》创作于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D.光未然,本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光未然诗存》,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19.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陆定一,江苏省无锡人,作家、中国无产阶级家。“老山界”是“越城岭”的土名,文题用土名,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
B.《老山界)是--篇回忆录,文中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情况,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C.陆定一的小说《灯光》,由衷地赞叹了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D.红军长征由1934年10月开始,经历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0.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记叙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是写“我们”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既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里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内战、希望抗日的心愿。
1
1
2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还另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热风》《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主要作品。
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新文动的基石。
D.鲁迅赴日本仙台学医后,受到屈辱,又看到国人的麻木,遂决定弃医从文,拯救国人的思想。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选自这部散文集。
B.“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
C.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突出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了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D.联系全文看,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烦琐、霸道、蛮横、不拘小节,而又善良、宽厚、仁慈、乐于助人。 2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杨绛,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著有剧本《称心如意》《风絮》,小说《洗澡》,散文集《将饮茶》等。
B.钱钟书,字默存,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C.《干校六记》共收录《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團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散文。
D.《老王》是一篇抒情性散文,收录在作者的散文集《杨绛散文集》中。 25.关于《骆驼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老舍是位语言大师,在《骆驼祥子》中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让我们感受到老北京的风情。
B.祥子是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小说中祥子有三次买车的经历,其中最后一次买车梦想破灭是因为攒的钱被孙侦探抢走了。
C.虎妞欺骗祥子与她结婚,拿钱给祥子买车,一方面对祥子有真诚的付出,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思想,她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1
1
D.小说刻画了各色人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人物画与世态图,同时也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26.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7.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一句中“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它是后人根据陈尧咨生前事迹与品德授予的称号,“康”是古汉语中有“安宁、富足”的意思。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它塑造了既有英雄气,更有女儿情的木兰形象。其中的复沓、铺排式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C.杨绛在《老王》一文中写到老王外貌丑陋、品行可能有污点、病体的丑陋,这些叙述看似平平淡淡,无阴无晴,其实其中包含了深沉的情感。
D.萧红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唐吉诃德》等,她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2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唐四杰”是唐代初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B.“令”是我国古代的敬辞之一,如“令尊”指对方的父亲,“令堂”指对方的母亲,“令郎”指对方的儿子。
C.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很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叶圣陶是我国现当代的著名作家、教育家,《紫藤萝瀑布》《秋天的怀念》《苏州园林》均是他的作品。 29.填空。
(1)(孙权劝学》节选自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 (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是一部__________ (史书体例)通史。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__________》《诗》《__________》《__________》《春
1
1
秋》等书。 30.填空。
(1)1939年春,____________《黄河大合唱》。经___________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_____________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母亲河的_________________。
1
参及解析
1
1.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D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 2.D
【解析】 试题分析:与纪念屈原有关的节日是端午节。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表述不正确,《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B项表述错误,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 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项表述不正确,《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决心。 6.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A错误,《黄河颂》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B错误,作家都德是法国人,不是德国人;C正确;D错误,《木兰诗》是南北朝的民歌,作者郭茂倩是宋朝人。故答案为C。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项表述不正确,《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8.D
1
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表述不正确,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9.C
【解析】试题分析:《台阶》一文中,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所以C项“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错。 10.A
【解析】A.《生死场》《牛车上》为小说。 故选A。 11.C
【解析】C.“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不正确,应为: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学有所成。故选C。 12.B
【解析】 B.“断代体”错误,《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故选B。 13.B
【解析】 B.《烙印》是臧克家的诗集。 故选B。 14.D 【解析】
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B.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司马池之子。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1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C项表述不正确,《呼兰河传》是长篇小说。 16.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的否定”偏离文章主旨,文章塑造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并非“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的否定”。选项错误。
1
1
故选C。 17.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土地的誓言》的理解。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我”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选项错误。故选B。 18.C
【解析】C.《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 19.C
【解析】C.有误。小说《灯光》的作者是王愿坚,故选C。 20.A
【解析】 B.正确的朗读节奏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正确的朗读节奏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D.正确的朗读节奏是: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故选A。 21.C
【解析】 C.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说明红军战士翻山时得到了瑶民的帮助,说和“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的观点是错误的。故选C。 22.B
【解析】 B.《热风》是杂文集,不属于散文集; 故选B。 23.D
【解析】 D.课文通过描写她睡相不好,爱说闲话,懂得许多封建规矩等表现她的好事、粗俗愚昧、没有文化等负面性格特点,没有表现阿长的霸道、蛮横。 故选D。 24.D
【解析】 D.有误。《老王》属于记叙性散文。故选D。 25.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骆驼祥子》的掌握。
B.祥子第二次买车梦想破灭是因为攒的钱被孙侦探抢走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的,结果没买多久虎妞就死了,祥子用车卖了换来的钱把虎妞葬了;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6.B
1
1
【解析】
试题分析:小说的第七章中主要写祥子在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他。 2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有误,《唐吉诃德》不是萧红的作品,它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28.D 【解析】
《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宗璞,《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作品,故D错误,选D。 29.(1)《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2)易 书 礼 【解析】
(1)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此文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治经”中的“经”是指“经书”。“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据此可填写作答。
30.(1)光未然 冼星海 丰富的艺术形象 壮阔的历史场景 (2)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热爱和赞美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作家作品和课文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1)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据此即可作答。
1
1
(2)课文《黄河颂》在第二节主体部分,诗人从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的宽广,泽被众生。表达了对母亲河的热爱与赞美。据此即可作答。
部编版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