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19卷第4期2006年8月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JournalofJiangxiFinanceCollegeVol.19No.4 Aug.2006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田永彩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烟台 2005)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革高校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提出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质量;教学模式;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5557(2006)0420126202

  一、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及历史启示(一)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思考问题,扼杀了其创造性,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至关重要,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授课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就起着主导作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讲授必须占用更多的时间。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就非常少,不利于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思考,去自主学习。

第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传统的教育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判定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这种教育模式以竞争为支撑,学生学习竞争的目的是得到更好的成绩。学生之间的交流就非常少,更谈不上相互帮助。导致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妨碍学生的成才与发展。

(二)教学方法改革是需求与现状碰撞的必然选择

传统教学采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讲授法是高等学校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以教师为本位和主导,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率、高效能、高密度、大信息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历史上确实起过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显现。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把教学活动看成是特殊的认识活动“,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隔离出

[1]

来。”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教师从备课到组织教学的全过

程,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把课讲得严密而富有逻辑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忽略了作为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学生的需要和潜能,违背了教学方法的内在要求———互动和双向,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其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性,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学生则拼命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枯燥无味,很难形成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的教育强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教育理念势必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严格的界线,老师的权威绝对不能受到挑战,因此,老师所“传”之“道”、所“授”之“业”必是那些确切地、无可争议的知识“惑”,之所“解”必是以无可置疑之知识为依据,所得之结论必是规矩之解。暂无定论的东西的存在是自然的、正常的,只有经过辩析,才能去伪存真。暂无定论知识的缺失不利于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知识动态,不利于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首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培养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多方面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其次,知识的急剧增加及更新周期的日益缩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矛盾日益尖锐。再次,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促使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也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最后,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使我们步入了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成为了现代人的必备素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性经济时代,只有拥有

持续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的国家,才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能,才能矗立于世界之林。当前经济发达、科技日新月异,需要的是复合型、智能创业型人才,如果一个国家缺少创新人才,那必将失去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作为高等院校,必须改革现有教学方法,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培

作者简介:田永彩(1972-),男,山东沂源人,山东烟台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德育.

第4期田永彩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127

养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的人才就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重新审视自己,认真修练内功,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不被迅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其次,应将教学科研统一起来。一定要克服教学与科研相矛盾的偏见。因为,现代教育要求的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而应是一种认知、探究、体验、交往的过程。这种过程与教师的科研过程正好一致。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将科研成果传达给学生,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

第二,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但教材更换有一定的周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增加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发展动态的内容,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鼓励学生不断捕捉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估机制也应相应进行调整和改变。我们知道,形式和内容应统一,如果评估形式不随教学内容变化,那就不是彻底的改革。目前,高校教学评估机制依然采取传统考试方式———侧重考查知识,这就使教学改革很难进行下去。因为,对在校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才是最重要的。高校的评估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重点测试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要求

为了解决需求与现状的矛盾,寻求高等教育的出路,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必须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来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此,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第一,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时刻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自主性学习环境。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改变过去生的教法,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做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以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第二,学法指导思想的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关注教法较多,忽略了学法的指导。实际上学法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好的学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要我

(联学”向“我要学”转变。正如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

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一书中特别强调的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他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

[2]

习的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

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则可以“终生受用”。我们应更加注重学法指导,超越传统的讲授法,不断追求“授人以渔”的教学境界,致力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让他们自主的学习,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到学会研究。

第三,学生的学习应由“竞争性学习”向“合作性学习”转变。所谓合作性学习是指教师创设环境,由学生来发现知识、构造知识、转移知识、拓展知识的过程,是以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其才华和智慧。实践证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合作学习中不同的思想可以进行碰撞,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新的思想,会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改善班级内的竞争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四、结语

教学方法不仅决定教学质量,而且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后天的发展。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是一项系统地、全方位的工程,要求我们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参与,才能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夯实人才培养的内核和基础,才能全面实现对人才培养工作给予的期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不但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其对教学方法的设计、选择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首先,教师要通过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列.当今国外教学方法改革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0.(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251.

(责任编辑:黎 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