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代经典历史成语故事短篇

古代经典历史成语故事短篇

来源:化拓教育网
【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下⾯是分享的古代经典历史成语故事短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古代经典历史成语故事短篇:草⽊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将谢⽯、谢⽞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不⾜,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草⽊皆兵

  谁料,苻坚的先锋25万在寿春⼀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将被杀,⼠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挫,军⼼动摇,⼠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伍严整,⼠⽓⾼昂,再北望⼋公⼭,只见⼭上⼀草⼀⽊都像晋军的⼠兵⼀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的敌⼈啊!怎么能说晋军兵⼒不⾜呢?他后悔⾃⼰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靠淝⽔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点地⽅,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下,秦军如潮⽔⼀般溃不成军,⽽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横遍地。苻坚中箭⽽逃。

  故事出⾃《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的惊恐⼼理。【篇⼆】古代经典历史成语故事短篇:望梅⽌渴

  有⼀年夏季,曹操带领队伍去伐罪张绣,⽓候热得出奇,烈⽇似⽕,天上⼀丝云彩也没有,队伍在弯弯曲曲的⼭道上⾏⾛,两边密密的树⽊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让⼈透不过⽓来。到了中午时分,⼠兵的⾐服都湿透了,⾏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个体弱的⼠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忧贻误战机,⼼⾥⾮常着急。但是,眼下⼏万⼈马连⽔都喝不上,⼜怎么能加速速度呢?他⽴即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源?”向导摇摇头说:“泉⽔在⼭⾕的那⼀边,要绕道过去另有很远的旅程。”曹操想了⼀下说,“不⾏,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会⼉,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措施。”他知道现在纵然下下令要求队伍加速速度也⽆济于事。脑⼦⼀转,措施来了,他⼀夹马肚⼦,快速赶到前⾯,⽤马鞭指着前⽅说:“⼠兵们,我知道前⾯有⼀⼤⽚梅林,那边的梅⼦⼜⼤⼜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丘就到梅林了!”⼠兵们⼀听,好像已经吃到嘴⾥,精神⼤振,步调禁不住加速了很多。

  故事出⾃《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渴”,⽐喻⽤梦想慰藉⾃⼰或他⼈。

【篇三】古代经典历史成语故事短篇:志在四⽅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申⽣,公⼦重⽿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回来争夺王位,就派⼈去杀他。于是,重⽿⼜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对重⽿以及追随他的⼦犯、赵衰、狐偃(yǎn)等⼈都⼗分优待,还把⼀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重⽿在齐国⼀住七年,⽇⼦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犯、赵衰、狐偃等⼀起来到桑园⾥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离开齐国。这事让重⽿的妻⼦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番⼤事业,就对重⽿说:“公⼦,你有远⼤的志向,我很⾼兴。你⾛吧!男⼦汉⼤丈夫总得做⼀番事业,留恋妻⼦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重⽿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齐姜听了,知道重⽿不想⾛,就和⼦犯等⼈商量了⼀个计策,⽤酒把重⽿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后来,重⽿在六⼗⼆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公。   成语“志在四⽅”,常⽐喻⼈要树⽴远⼤的志向。 【篇四】古代经典历史成语故事短篇: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天,楚王设宴招待重⽿,忽然问道:“你若有⼀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略⼀思索说:“美⼥侍从,珍宝丝绸,⼤王您有的是;珍禽⽻⽑,象⽛兽⽪,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王呢”楚王说:“公⼦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吧”重⽿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天,晋楚两国之间发⽣战争,我⼀定命令先退避三舍(⼀舍等于三⼗⾥),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有名的晋⽂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益强⼤。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在作战时相遇。晋⽂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下令后退九⼗⾥,驻扎在城濮

(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来⽐喻不与⼈相争或主动让步。

【篇五】古代经典历史成语故事短篇: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擅长相马,⽆论什么样的马,他⼀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请去识马、选马,⼈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次,孙阳路过⼀个地⽅,忽见⼀匹拖着盐车的⽼马冲他叫个不停,⾛近⼀看,原来是匹千⾥马,只是年龄稍⼤了点。⽼马拉着车艰难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作⽤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和体⼒,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学会相马,使千⾥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绝技不⾄于失传,孙阳把⾃⼰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看了⽗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所获。⼜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只癞很像书中写的千⾥马的特征,便⾼兴地把癞带回家,对⽗亲说:爸爸,我找到⼀匹千⾥马,只是蹄⼦稍差些。⽗亲⼀看,哭笑不得,没想到⼉⼦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明朝杨慎的《艺林伐⼭》。成语:按图索骥,⽐喻机械地照⽼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篇六】古代经典历史成语故事短篇:⽑遂⾃荐

  战国时,秦国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九⼈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遂的门客⾃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随便到哪⾥,都好象锥⼦放在布袋中,⼀定会露出尖锋来。可你来了三年,没⼈说起你的⼤名,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遂说: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早就会脱颖⽽出,何⽌露出⼀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便带⽑遂等⼆⼗⼈来到了楚国。

  平原君请楚王结盟出兵,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九个门客⼗分着急,但却没了主意。

  ⽑遂按剑上前说:订盟的事,⾮利即害,⾮害即利,⽆⾮利害⼆字⽽已,这样明⽩为何现在还不决定!楚王⼤怒,斥道:我与你主⼈说话,你来⼲什么?还不与我退下!

  哪知⽑遂不但没有退下,反⽽⼜上前⼏步说:现在⼤王的性命掌握在我⼿上,你的⼗万兵马都没有⽤了!楚王⾃知理亏,⼜怕⽑遂真的动武,⼀时⽆⾔对答。⽑遂继续进逼说:其实,楚国有五千⾥辽阔的⼟地,⼏⼗万雄师,这么强⼤的国家,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王不同意楚赵联盟,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坐以待毙吗?楚王听了连连点头,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