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实践探索

来源:化拓教育网
体艺卫教研

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实践探索

陈 晨

(重庆市壁山区青杠中学)

摘 要 音乐欣赏,作为音乐实践活动,是一个聆听的过程,需要欣赏者通过听觉感受音乐。音乐欣赏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理解作曲家想要表现的思想,从而获得知识。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而且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关键词 中学音乐 欣赏能力 实践探索

一、音乐欣赏与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音乐欣赏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初步体验,与音乐相互交融并产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欣赏通过倾听、阅读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资料等方式,让欣赏者领悟到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个人的艺术视野、审美品位和道德情操。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并把它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新方式,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形成良好学习状态的教学。分析当前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总体上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不够的。一是音乐教学本身缺乏音乐性和艺术性中,让学生对音乐欣赏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二是教师对音乐情景与欣赏材料的分析缺乏深入的归纳与提炼,教学处于浅层面状态;三是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缺乏有效的方式,不能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品味、模仿、表现、创造等多样化的欣赏体验,音乐作品升华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不够;四是教师抛开音乐讲人文,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人文价值,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体验不同人群(音乐人)的生活、学习、思考、创造、奋斗、追求的心理路程,没有让学生学会在音乐欣赏中思索与联想,达到透过心理去审美的效果。面对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认真探究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对策。

二、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实践走向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音乐课程立足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而进行实施。为此,中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主要实践走向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使广大的学生能够聆听到经典的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增加审美体验,形成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由于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繁多,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为主导的教学,如歌唱教学、“启发式”音乐知识教学,“化整为零”综合音乐素质考核等。

三、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对策

1、充分利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进行欣赏教学。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美感的过程,人们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和理性两个不同角度开始的。从感性方面讲指的是凭借本身直观感受能力,对音乐的整体意向做一个了解。比如说,当听到

的音乐是欢快流畅的时候,会让听众感受到喜悦,如果听到断断续续而且缓慢的音乐时候,听众会从心理上感觉到一种凄凉苦楚的情绪。听到嘹亮的歌曲,心中会感受到激昂澎湃,如果是沉闷的乐章,听众就会不由自主的沉浸到悲哀的情绪中,这就是欣赏着从感性角度认识音乐的。从理性认识上讲,在实际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欣赏者可以发现节奏频率之间的规则和段落之间的呼吸间隔,随着音调、音强、音值和音色方面的不同,所表达的音乐情感也各不相同,正是由于这些理性因素平时人们不容易关注到的理性因素,带给我们一个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音乐整体。例如,《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节奏紧密、速度稍轻快、旋律跳动起伏,并伴有强弱变化;第二主题节奏宽广,速度较慢、旋律悠长舒展。通常来说,紧密的节奏、明快的速度以及跳动的旋律表现的都是紧张、激动、快乐的情绪,在这部作品中则是表现小姐妹活泼、朝气蓬勃的形象。而宽松的节奏和悠扬舒展的旋律一般则是表现宽广、深沉、平静的意境,在这里则是衬托草原的静谧和辽阔。通过对学生进行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草原放牧》的真正意境的理解,把握住该音乐的中心灵魂。

2、引导学生多聆听音乐经典作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音乐欣赏只有多听才能够提高耳朵的灵敏度,才能够提高音乐的整体识别能力。听音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泛听,从整体上把握音乐,注意关注音乐主题的旋律和表达的情感。二是精听,把握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精听经典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关注音乐在旋律、节奏和音色上的处理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作为中国的欣赏者可以先从欣赏中国作品入手,欣赏一些有浓郁中国民间音乐风格的作品,如,先从《金蛇狂舞》《梁祝》《二泉映月》《喜洋洋》等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入手。再次,欣赏一些带有标题的交响音乐,这些音乐的标题一般具有引导欣赏音乐作品内容的作用,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等。

3、组织欣赏并创造的活动。音乐欣赏需要听众应用到心,也就是用“心”欣赏。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实际上是人们心灵上的沟通,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验音乐家的感受,实现人生经验中精神的升华。学生作为音乐听众,欣赏音乐的过程是第三度创作音乐,是结合自身的音乐体会,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经验,给音乐作品下一个新的定义,并能够在“心赏”的过程中,自身得到启示的过程。在现实音乐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一曲优美的音乐,无数听众为之倾倒,如醉如痴;但在有些人身上却不能唤起任何反响,他们似乎对音乐的魅力无动于衷。同样是琵琶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不会欣赏的人,听到的只是一些高低、快慢、轻重不同的音,而懂得欣赏的白居易却能感受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并且想象出“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2018.NO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