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智慧的声音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以“学 从1~50,每次圈出相邻的2个数,一共有多少 2.转变方式,强调主动探索 =▲ 生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创设民 个不同的和?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 小结:只列举出第一组和最后一组数,要么 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 篆 主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需求, 要么都看第2个数,就能够推算 数学的重要方式。找规律内容具有活动性和探 彗 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适时调整 都看第1个数,港 教学进程,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步 出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和。 究性,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它不能用 “对或错”来简单的判断,而是要听学生介绍验 步深入,不断进发智慧的火花,从 市 而使课堂达到思与思的碰撞,知 2.第二次优化 是不是这两种方法都很好用呢,从1—25, 证“找的规律”有无道理,随着探索的逐渐深入,不同的和?学生尝试练习。 生1:18。 鲞 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听懂,学会 每次圈出相邻的8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 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得到的规律,并且在各种规 ,。 每一个知识点。 ・ 律方法的比较和运用中,不断优 出最佳方案。 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同学 展开充分的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讲的,联系 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时地 美 央 【案例片段】 出示1 10各数,每次框出 板书:1、2、3、4、5、6、7、8J8 19、20 21、22、23 24、25 相邻的2个数,可以使每次框出 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一共可 优化自己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发 生2:因为我们只要看每一组的第一个数 展。这样的探索和交流虽然看上去感觉进程 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学生尝试。 或最后一个数,可以把中间的数省略。 生1:把所有相邻的2个数都框出来,然后 很缓慢,抽丝剥茧,层层推进。但是对于学生 l~8 18—25 数一数。 生2:把所有相邻的2个数依次写下来。 教师适时小结:列举法。 ‘ 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不用算我们就能知 道他们的和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些数都 在依次变大,所以他们的和肯定是不同的。 生3:每两个连一连。 师:如果有5O个数字,你也这样去连一连, 数一数吗? 个不同的和? 生3:由于最后一组的第一个数比较难推, 所以我们就干脆不去求,直接看最后一个数。从 8 25一共有18个。1—87—25 而言,获得成功的喜悦将是最甜美的 3.联系生活,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 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学生学会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以后,教师 师:你们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看来,当每次圈出的个数比较多时,我们只 要观察第一组和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数,就能 够推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和,这种方法真 是太简单了! 采用了大量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实例来考 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买票中的连票问 题,国庆长假旅游安排,甚至电视台的《购 物街》节目模拟——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 的一些现象原来都包含着数学问题,有利于产 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 小组讨论,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是9 生1:用最后一个数减去第一个数,就是不 同的和的个数。 么? 【案例评析】 1.利用“问题”,激活数学思维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材处理的核心问题是 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 从学科世界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当数学与学 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 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奇妙和无所不在,师:如果我把这些数的顺序打乱,你看能行 生心理相容时,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所学 “找规律”这一案例,老师不是简单地“教例 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生2:圈出第一组和最后一组,然后看每一 题”而是引导学生“做数学”,让他们凭借已有的 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以激发学生进一步 组的第一个数,从1~9一共有9个数,所以有9 知识经验,操作水平去主动探索,获取多种方 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个不同的和。(师板书:圈出1、9。) 一法。教师通过恰当的画龙点睛式的问题点拨,让 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智慧。 定要看第一个数吗?看第二个数行不行? 学生不断去挖掘和感悟出新的方法,这样的设 我们应该用智慧的心灵去唤醒学生智慧的头 怎么看? 生3:10—2+l:9(个)(板书:圈出2、10。) 计学生心情舒畅,情绪饱满,享受到轻松愉快的 脑。今后的课堂,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这样去做: 变换问题角度,才 体验,他们表现出强大的探索兴趣,人人能够积 交流的过程更是思维的过程,方法优化 极参与。学生就在探索与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再 能拓展思维领域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促使 创造”过程,思维不断给激活,问题解决策略在 儿童内在禀赋和潜能的显露与发展! 1.第一次优化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生成中提高,智慧在活动中凝聚。 <:>●。 -:>・<>●o●<>●<>●<>●<>●◇●0●<>●<>●◇●o●◇●◇●‘:>●-<>●・:>●◇● :: ●o●<>●◇●--◇● ::>● ::>●◇-◇●◇●o●<>●<>●.<>●<>●◇-●<>●<>●◇●<>● :>●<>●<>●<>o< ̄-o<>● 如何训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河北省行唐县市同中心小学樊素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 他毛病。如: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标点 还没有完全跳出原来的框架,一时之间还难于 容。作文过程是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认识的 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有无丢落字等。 过程。而这两方面反映在“作”和“改”中,才算是 完整的过程。因此,“改”的过程既是完善“作”的 二、把作文读给他人听 做出大的修改。如果搁上一阵子,等写作情趣冷 却下来,重新调整一下视角,就会发现一些需要 四、分专项进行修改作文的训练 文章写完,有时自己不容易发现其中的毛 修改的问题。 训练学生修改作文,我们可以分专项进行, 过程,又是对生活的深化认识过程。在这个环节 病,把文章读给他人听听,让他人挑挑毛病,谈 的教学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克服 谈看法,择其善者而改之。因为不同的人,视角 学生不但会写,而且会改。 传统教学中学生只知“作”不知“改”的弊端,使 不同,标准各异,大家的看法虽然不一定都可接 比如:进行详略安排的修改,语句是否通顺的修 受,但对启发自己的修改思路是有很大帮助的。 改,开头结尾的修改,用词不当的修改等。 三、让学生隔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进行修改 训练学生修改作文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总之,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在 、通读全文。找出主要毛病 学生写作文时会受到当时感情、认识等条 “示范修改”这一步主要教给学生有关修改的方 先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作文要求,然后看 件,可能会出现不自觉的偏向。鲁迅修改文 法、修改的步骤和修改的符号。在修改的形式上 文章的内容与作文要求是否相符,重点是否合 章的经验是“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 以学生自改为主,辅以师生共改和学生共改,这 理,条理是否清楚。主要毛病解决后,再考虑其 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现写现看,作者的思路 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