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赵泽宁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与实践,增进对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包括: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关键和步骤)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认识,加强数学转化的观念,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现和形成的过程,进一步经历和体会数学学习中“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问题解决——回顾拓展”的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与建模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使学生体会本单元所体现的方程,以及类比、化归、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来提高学生的
思维品质。
3、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社会实践学习目标:
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学生调查访问的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目标:
学会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会使用网络查找资料,会用Word编辑文档,会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整理、表达信息。 第一步:通过教师演示文稿简介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第二步:通过教师演示文稿和课件“实践与探索”,为学生引入身边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1、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是怎样的?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依据是什么? 4、 怎样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5、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关键和步骤是什么?解决关于数学的实际问题应注意什么? 第三步:通过教师演示文稿和课件“实践与探索”,为学生引入身边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重点在: 实际问题中反映一元一次方程的转化、应用 第四步: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对学生布置调查分段计费问题的任务;对学生分组并进行分工。 第五步:各小组到生活中去进行问题调查。 第六步:各小组内进行问题调查汇总,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第七步:各小组间进行问题交流、讨论,对问题进行总结;拿出各自的解决方案。 第八步:利用学生演示文稿范例及其评价工具介绍小组交流、汇报的要求: 1. 2. 3. 4. 5. 1)在演示文稿中应对明确提出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实际问题,并的确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 2)问题表述简洁明确、数量关系清晰。 3)还要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量关系,对包含全题含义的等量关系明确的分析。 4)演示文稿能正确地使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表示数学问题。 5)还能根据问题拓展提出自己设计的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 如果有小组要求使用网站,则介绍利用学生网站范例及其评价工具进行介绍。 第九步: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制作演示文稿或网站。 第十步:每组派代表,利用学生演示文稿或网站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各小组分别进行总结,师生讨论共同评定小组成果并进行修改完善。 第十一步:提供“一元一次方程训练”给学生,巩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计时间(): 三课时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数学能力: 能结合实际生活调查,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 会必要的实际调查技能和整理技能。 运用数字进行表示与交流,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社会能力: 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 良好的社会态度,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科学能力: 1、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 2、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计算机操作能力: 1、win98的操作。2、上网查询搜集资料的操作。3、PowerPoint的操作。4、FrontPage的操作。 本单元所需材料和资源: 网络资源 http://www.sheisnet.sh.cn/ www.k12.com.cn www.pep.com.cn www.chinaedu.edu.cn/jyzx/index.htm www.teacher.net.cn www.sino-maths.net shuxue.fsjy.net mathsonline.yeah.net 其他 评价工具(请将制作完成的评价工具名称列在这里,并设置链接,以便指向相应的文件): 对演示文稿 对网站/网页 其他评价 学生演示文稿的评价工具 学生网站的评价工具 课堂教学评价表 对个别化教学的调整: 需要帮助的学生 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发挥小组的集体作用,注意提醒小组长分配力所能及的活动任务,提高自信心,然后,加强辅导,逐渐增加难度,增进其能力。 高材生 大胆放手让其担负智力上有挑战性的活动,帮助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同学。 实践后的反思: 通过实践教学发现由于受条件面不够宽,学生在调查中的交流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的指导还显不足,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还不够灵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使学生成为主人,加强新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