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十七课牧鹅散记修订版

第十七课牧鹅散记修订版

来源:化拓教育网


7《牧鹅散记》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了解鹅灵巧的特点。

2. 体味语言,学习准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 培养观察事物、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体味语言,学习准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事物、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教师:童年时,我们就已经背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它悠闲,美丽的姿态已深深嵌入我们的脑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天昌的《牧鹅散记》。 二、 背景介绍

1、关于作者(陈天昌,科普作家。曾主编科普读物《走进无人区》) 2、相关知识(明确文体)

科学小品是科普的诸多形式之一,在“科普小品”这个词组里,“科学”表示这个体裁所涉足的主题领域,即科学与技术;同时是对作者的一个限定,即它应当是不违背科学规范的,即作品的科学性要求。“小品”是散文小品的简称——这里所说的散文,特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文学体裁之一,散文小品也就是富于生活与文学意趣而又结构精短的散文。总而言之,科学小品就是写科学的(科学与技术的事实、科学的假设与预测等等),以及科学与生活、与社会、与文化的联系,以表达和传播科学为目的散文小说。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搜集文中信息。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注字音。(课前准备) 字音及词义:

恬tián静:安静、宁静。

落落大方:形容举止仪态潇洒自然,毫不拘谨。 欺侮:欺负。

多此一举:所采取的行动毫无必要,完全多余。 死乞白赖:形容一味纠缠,不达目的罢休。 遣qiǎn送:把不合居留条件的人送走。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踱duó:慢步行走。

3、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这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通过对鹅的细致观察,介绍了有关鹅的趣事,表现了鹅聪明的一面,也使人们对鹅的一些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四、 文章脉络

本文围绕“鹅不笨”来选材,生动活泼地介绍了鹅的生活习性,使人们对鹅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全文共15小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部分(第1节)点出说明对象及特征,总写“我”对鹅的看法——鹅不笨。

第二部分(第2—14节)从具体的事例中,介绍鹅不笨。可分为三小层。 第1层(第2-4节)从生活环境的角度介绍鹅。

第2层(第5—11节)鹅在繁殖季节发生的趣事:占窝、偷蛋。 第3层(第12—14节)鹅的“爱情”与“亲情”:鹅很懂感情。 第三部分(第15节),总结全文,再次点明鹅不笨。

从全文结构看,课文采用的总分总的方式。先总谈我对鹅的印象,鹅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呆头呆脑的笨鹅,中间部分详细描述和说明鹅的生活习惯,结尾部分,再为鹅说一句公道话,鹅不仅不笨,还相当灵巧。 五、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搜集文中作者对鹅的发现。(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提醒学生批注方法)

① 生活习性:生活在水塘边;群体生活;队伍相当整齐;

② 作息规律:吃完食后自动按时回家;认得自己的窝,能对号入座。 ③ 孵卵很有趣:占别人的窝,咬它人一口;对蛋特别感兴趣,把小白碗看

作是蛋;喜欢偷别人的蛋;

④ 很懂感情:公鹅、母鹅之间很有感情;公鹅对小鹅很疼爱; ⑤ 鹅不仅不笨,还相当灵巧。

鹅的生活习性:1、喜水性。鹅是水禽,自然喜爱在水中浮游、觅食;2、合群性。家鹅由野雁驯化而来,雁喜群体生活和成群结队飞行,所以家鹅天性喜群居生活; 3、警觉性。鹅的听觉敏锐,反应迅速,性情勇敢,好斗;4、耐寒性。鹅的羽绒厚密贴身,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暖作用;5、节律性。具有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力,每日的生活表示出较明显的节奏性;6、杂食性。鹅更喜食植物性食物。 五、精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美

1. 找出自己认为最生动有趣的语句、段落。

2.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段落?读出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1)“白鹅常常三三两两在水塘中结伴闲游,有的喜欢站在塘边梳洗自己洁白的羽毛。碧水映白鹅,红掌拨清波,如能入画,就是一幅恬静的乡村小景。”(因为它写出了一幅动人的乡村美景,而且也写出了鹅的自由自在) (2)“我看到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可能会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写出了鹅的那种滑稽样) (3)“公鹅经常昂起脖子,踱着方步,显得落落大方。”(它写出了公鹅的潇洒大方)

师:是吗?呵呵,你能上台来为我们表演一下鹅的神态吗? (生上台表演,学生微笑)

师:还有觉得自己比他表演的更精彩的吗?

(生上台,表演生动,学生大笑,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4)课文的第11段,写出了鹅的机灵。

师:哎呀,老师和你们有同感,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一段,咱们一起来赏析这一段,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觉得这段美吗?

生:(齐声)美! 师:美在哪里?

生:美在这段用了一系列动词写出了鹅是怎么偷蛋的。如:“拨拉”、“钩”、“伸”等动词。

生:我觉得这段美就美在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马大哈旁边碰上机灵鬼”,“看见蛋就眼红”,尤其是“眼红”这个词,写出了鹅特别喜欢蛋,而且写得特别形象生动。

生:我觉得这段中最有意思的是这句:“它先伸过头去跟马大哈闹着玩儿,碰碰头,碰碰露在外边的蛋,看对方不介意,就‘动手’了。”看来,它碰碰头呀什么的,都不是为了亲近对方,而是麻痹对方,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师:说得太好了!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我觉得这段还讲究了词的层次性,如“先”、“然后”、“再”,把鹅偷蛋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

重点可放在品味鹅“偷蛋”这一部分,体会准确的动词和拟人化描写的妙处。揣摩动词“伸”、“碰”、“拨拉”、“钩”等动词的准确性和形象性;体会“不那么经心”、“眼红”、“不介意”、“动手”等拟人手法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总结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形象、生动。

总结本文写作方法:语言活泼有趣,行文有条理。课文采用总分总。 六、重难点导析

我们应向作者学习什么?

一篇优秀的科学小品常常表现了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对自然不断探索的精神,显示了作者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就课文来扯,“我”不同意故乡人对鹅的看法,是因为“我曾经养了两年半鹅”。“我”的说明判断是建立在自我独特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养鹅的人很多,和鹅长期相处的人也很多,只有“我”发现鹅不笨,这就是“我”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这也是“我”会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七、课外拓展,反馈延伸: 拓展延伸

1.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一说你的理由,你对它有过什么小小的发现吗? 2. 以“猫”为例,仔细观察,并试对猫的某个特征进行描述。(要求尽量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你一定会收获不少独特的发现。湖北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发现了蜜蜂的发声器,挑战了生物学界蜜蜂是靠翅膀震动发声的权威。经过自己细心砚察、研究,获得自己独特的发现,那一定是很有成就感的,同学们,探索大自然,也写下你们的小发现吧。 (例文一) 捕猎本性:猫见到猎物后,立即进入捕猎状态,等待猎物靠近或慢慢地接近猎物,在有效距离内飞身扑食,牙齿与利爪同时并用、攻击并捕获猎物,享受猎物。 有一次,一只大老鼠钻进一只罐子里去了,小花猎就不声不响地隐蔽在一旁。过一会儿,老鼠以为没什么危险,便明目张胆地跳出来。只见小花猫两只眼睛像两只电灯泡似的亮了起来,猛虎扑食般地扑过去,把这只老鼠抓住了。小花猫把老鼠衔在嘴里,神气地在我面前扬了扬,似乎在向我炫耀。接着便一头钻进暗处,尽情地享受它的“战果”去了。

(例文二)

喜欢清洁:猫不管何时何地总爱把自己的毛梳理的干干净净,特别是吃过东西,或是不小心踩到肮脏潮湿的地方后,总是要静下心来把自己全身上下舔个遍。 猫是很爱干净的。它有时到沙土上滚来滚去,想必是“洗澡”;有时躺在阳光下进行“日光浴”,无忧无虑呼噜呼噜地睡大觉。一觉醒来,先是弓弓腰,蹬蹬腿,打个哈欠;再是用前爪摩挲一下脸,然后是用舌头和牙齿树立身上的茸毛,梳得光溜溜、干净净。 八、课堂小结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你一定会收获不少独特的发现。湖北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发现了蜜蜂的发声器,挑战了生物学界蜜蜂是靠翅膀震动发声的权威。经过自己细心观察、研究,获得自己独物的发现,那一定是很有成就感的,课后写下你们的小发现吧! 课后习题 第一题: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搜集到有关信息,对课文基本内容有一个了解。有关鹅的生活习性是鹅每天自动准时回家,母鹅到了繁殖季节对蛋特别感兴趣,喜欢偷蛋,公鹅母鹅之间很有感情,公鹅很疼爱小鹅等;作者认为鹅不仅不笨,还相当灵巧。学生可以赞成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不赞成,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题:设计这道题是为了让学生对科学小品的语言有一些认识,科学讲究事实的真实性,语言应客观而不呆板,所以用小品的形式来反映科学的内容,就增添了一点活泼情趣。课文中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很多,例如:机灵鬼看见蛋就眼红,它先伸过头去跟马大哈闹着玩儿,碰碰头,碰碰露在外边的蛋,看对方不介意,它就动手了等等。

第三题: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学习中参与生活体验。题目所说的发现,可以指对鹅的观察研究,也可以是对别的动物的观察研究。和同学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合作探讨,分享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