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O6年第5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No.5.2006 (总第21》期) THE BORDERECONOMYAND CUC*I'URE C,ene ̄.№.29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与・心 理调适 刘 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等心理特征,其形成的原因是市 场经济的确立、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及网络的现代化。因此,应加强自我调节和心理健康教育,改进高校 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 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O9【2OO6)05—0153—02 大学时代是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 1.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当代大学生正在 也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时期。21世纪的大学生正面 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新思维视角——主体意识。当代 临着学习、生活中的多重压力和挫折——、竞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 争、适应,让他们生出一种躁动,经历着成长的失 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这 落,社交的困惑,家庭的困境、就业的压力、情感 些都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喜欢按 的迷失等等心理困境。据国内外有关报道,大学生 自己的意志行事,普遍有一种成人感,渴望成才、 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不良、人格障碍等 自尊心特强,但由于自身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和不稳 占16%一3o%之间。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事实 定性,使其仍然缺乏对自我和社会的正确评价能力 警示我们,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十分突 和自我调适能力,各种竞争的压力,客观环境的冲 出,这不仅与我们的教育宗旨不相适应,长此以往 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常常使他们在心理上陷入 势必导致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因此,必须引起 困境而不能自拔。 全社会的足够重视,迅速构建有效的心理救援机 2.感情脆弱、意志薄弱、依赖性强。如今的 制。 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强,难管。而且由于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学生普遍感到思想压力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表现 太大。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从小就养成了任性、 自私等心理。在个人品格方面,独生子女存在着 心理是在实践中大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 “先天不足”,再加上学校、社会各方面的不尽人 映,是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识、心理现象 意,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感到压抑,有的甚至患了精 的总称。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 神抑郁症。 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3.性心理不健康,盲目追求西方性文化、性 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大学生的心 自由。性心理是人类个体随着性生理发育而出现的 理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真正成熟阶段。 一系列与性有关的心理现象,包括性情感、性兴 当代大学生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信息技术高 趣、性兴奋和性意志。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社 度发达的社会,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对周围环境 会爆发了一场性和性自由运动,许多年青人深 的变化、学业的好坏、他人的评价、与他人的关 受其害,成为性的奴隶;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 系、社会要求与自身情况的差距较敏感。他们注重 认为只要两人相爱就可以发生性关系;而今天,大 自我挑战、亲身经历,他们十分关注社会的发展和 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的“性”福,追求西方性文化的 进步,但是目的是为了有所作为,在社会的发展中 大有人在。大学生对西方“性开放”观念的盲从, 实现自我。 造成性道德的迷失。 收稿日期:20O5一Il一11 作者简介:刘琰(1965一),女,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管护师,沈阳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 生,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洲一舢..w哪M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边疆经济与文化2O06年第5期 教育纵横 力量,全方位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获取有 人的心理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的 效帮助,以此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困惑。 结果,它源于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因而大学生 1.自我调节是心理调适的关键环节。通过自 我调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 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都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生活的烙 适应环境,克服依赖心理,从而达到自我心理调 印和特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 适。尤其是在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 化,当各种“声音”悄然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大 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和谐的人际关 学生这个高智商的群体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世界 系,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 与中国的变化无时无刻不深深地烙印在大学生的心 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 里、头脑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发展。他们的感 2.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加 情随着国家、民族命运的跌宕而起伏。尤其是当他 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 们在高手如云的大学校园里发现自己的优势不再, 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感情上的纠葛、同学关系的紧张、自我角色的 转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感到无所适从,在心 因此,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 理上就产生了困惑。其形成原因如次。 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 第一,市场经济的确立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习 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学知识、心理保健知 惯和行为方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一切 经济活动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市场经济激化 识,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 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着人的进取精神,促进着人的时间观念和效益观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 念,加速了人的自立意识和人格的形成。商品 交换强化着人的平等、自由和公正观念,推动着人 学校对学生要经常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学生 的主体作用的增强。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也产 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健康讲座,教育和引导学生 生了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导致一些大 不断地加强心理素质修养和锻炼,促使学生以良好 的心态完成学业,走向未来。 学生不再羞于谈钱,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 值观。 3.改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目前,有些高校 第二,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导致了大学生 心理咨询一般只注重障碍性咨询,结果不仅了 心理咨询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还给学生留下了 的心理困惑。当今社会,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人 们的价值观呈现出矛盾、多样的局面。这种现象同 “心理咨询是心理治疗”,“被咨询者是心理疾病患 样突出地表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这对于思想、情 者”的误解。以至于有的学生因担心别人把自己看 作神经失常者不敢去作心理咨询,使本来可以通过 感处于极其敏感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其影响无疑是 巨大的,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从 咨询消除的心理不适加重发展为心理障碍,甚至走 上绝路。因此,笔者认为在改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 而形成了当代大学生矛盾、复杂的多元价值观,使 得不少大学生始终处于心理困惑之中,但他们却不 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心理咨询工作者要注 愿轻易向别人敞开心灵之窗。 意将心理学的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因为大 第三,网络的现代化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信 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可以归因于信念淡化、价值取 息网络的兴起与普及,为人与人的接触提供了新的 向扭曲。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上 交际方式,也改变了人们互动的方式。高校学生拥 进行心理疏导,为其引导正确的人生之路。二是咨 有自己的电脑已比较普遍,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 询工作者要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密切配合。二者要相 电子邮件地址。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人们可以在 互沟通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咨询工作者有的放矢 不公开身份,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尽情宣泄自己的 地开展工作。三是学校应尽可能地创建良好的软环 境与校园文化氛围。软环境指经常举行心理学知识 喜怒哀乐。因此,网上聊天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 重要的一部分。近几年,网恋在大学校园已经蔚然 的宣传,并通过讲座谈一些普遍性的心理问题。通 过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热线的方式解 成风。长时间在网上聊天、交往的结果会使心理变 得更加内敛、封闭、孤僻。高校网络信息多元化, 决个别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问题。同时努力构建一个 必然会对大学生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污染与影响。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 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调适的对策 4.建立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大学生心理救 援机制是指根据大学生所凸显的种种心理问题,旨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潜力、积极的情绪、 在将教学、建档、团队训练、咨询、科研和宣传合 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 为一体,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 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面对新形势学生 全力以赴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 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强、自律的良 育。学校要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 好心理素质,以便将来适应择业的竞争需要。因 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 育体系。 适,同时,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 参考文献: [1]徐庆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J].思想政治教育,2005,(9). [2]徐晓霞.高校心理咨询需要改进[J].思想政治工作改进,2O05,(2). [责任编辑:赵云长] 囫洲~艄J 唧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