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试卷
语文期末试卷
(总分150分,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chóng( ),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rén( )慈的姐妹,是憎恨贪lǎn( )的死敌。它时刻准备shě( )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2.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成语“剪烛西窗”就出自这句诗中。
(3)《龟虽寿》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下列两个病句。(4分)
(1)听了黄老师的演讲,对我启发很大。
(2)能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4.《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则寓言以及它带给你的寓意。(4分) (1)寓言名称: (2)寓意:
5.仿写句子。(2分)
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 。 6.家乡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可爱的地方,因为我们的家乡有“名胜山川、悠久历史、土特名产、名家伟人”。请你从名胜山川和土特名产这两方面中向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4分)
名胜山川: 特
点:
土特名产: 特
点:
7.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4分) 国 家 中 国 苏 联 南斯拉夫 军人死亡数 28,000,000 13,700,000 300,000 平民死亡数 30,000,000 13,000,000 1,200,000 国 家 日 本 德 国 意大利 军人死亡数 1,850,000 3,500,000 77,500 平民死亡数 672,000 1,600,000 153,000 (l)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一条。 (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
非走不可的弯路 张爱玲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8.“我”为什么不听我妈妈的话执意去走那条路?(3分)
9.妈妈和我都说出“一路小心”的话,语气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10.“我”为什么要阻止年轻人别走那条路?(3分) 11.文章题目中“非走不可的弯路”是指什么?(3分) 12.“我”在这条路上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二) 体会爱心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
后来妈妈问她风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
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无收的的命运。
母女俩要回京了。 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尝到过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 。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1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分)
14.本文主要运用 描写方法,表现了小姑娘 的性格特点。(3分)
15、本文中“爱心”的含义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6.具体说说文中划线语句的作用?(3分) 17.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3分)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三则古诗文,完成18—25题。
(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8、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2分) 1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分)
(二)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解释加点字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过中不至( ) (3)尊君在不( ) (4)下车引之(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2.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3) (三) 指鹿为马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①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②而从邪臣之说。 注释:①半:一半。 ②自信自:自己相信自己。
相关资料: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最小的儿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赵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23.解释加点字词:(4分)
(1)以鹿为马( ) (2)丞相何为驾鹿( )
(3)丞相误也( ) (4)陛下以臣言不然(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1)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
25.群臣为什么“半言鹿,半言马”?(2分)
四、写作(60分)
26.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道,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4)不得抄袭。 (5)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