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十年经济规划
一个教育的展望
工管四班:莫亚军 学号:20091906
前言: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暗含危机的挑战和危机。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持续贬值,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人民收入偏低等原因导致的内需偏小等等,若我们不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恐怕难以阻挡全球经济一体化带给中国经济的冲击。
关键词:藏金于民不如藏汇于民、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未来十年经济规划
一个教育的展望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暗含危机的挑战和危机。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持续贬值,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民收入偏低等原因导致的内需偏小等等,若我们不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恐怕难以阻挡全球经济一体化带给中国经济的冲击。
对于未来十年的经济规划,我主要从以下四点对中国经济出现的危机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展开分析:首先就是如何应对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升值不单单带给我国出口带来很大压力,对我国的外汇储备更是有着釜底抽薪的影响,第二个就是我们对于外汇储备的策略:藏金于民不如藏汇于民;最后我还要讲的,也是最重要的: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并扩大内需,以改变我国出口拉动型的增长方式。
第一点,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这的确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也是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基本前提。曾经的日本,就是由于忽视日元升值问题的严重性,无知的签订了广场协议,最后导致了他们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并导致他们的实体经济倒退了十年。这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应对这次危机。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有能力应对这次还未发生的危机。
以往的任何一个强国的诞生和壮大都是伴随着坚挺的本国货币作为支撑的:十九世纪的英镑,二十世纪的美元。所以稳定的汇率肯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现如今,人民币升值仿佛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催促人民币升值,让人民币为西方经济体的倒退买单。而美国的政客们也争相提出议案将人民币汇率
问题作为政治议题向中国发难,以期赢得选票:美元还应再贬值20%—30%——但美元大幅贬值对美国经济会有很大损害,因此美国希望全球共同承担美元贬值的压力,即希望通过其它国家的货币升值缓解美国自身的美元贬值压力。报告提出5种主要货币来承担美元的贬值压力,包括加拿大元、元的贬值压力,包括加拿大元、欧元、日元、墨西哥比索和人民币。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加拿大和美国是连体经济,互为一体,加拿大元升值对美国经济不利;欧元对美元的升值也是过去式了,其继续升值的空间有多大很难说;日元的升值对日本经济打击很大,日本现在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已经很难再承受,虽然我们分析认为其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但其升值空间也不大。这样,人民币成为他们的目标。拥有着24万亿外汇储备的中国,在这次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大潮中,难免有巨大的损失。应对的策略,我认为: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
中国长久以来的做法就是通过出口,一方面拉动了GDP,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外汇储备。但,在美元贬值的今天,再一味的增加美元这一种外汇储备,已经不再拥有以前的优势了(美元已经不再如上世纪末那么坚挺了)。但反过来看,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元(包括曾经的英镑)都曾因为奉行金本位的货币而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更为本国的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黄金白银,经历了千年历史淘沙,已具备了相当的公信度和无可匹敌的受接纳性。所以,用现有的美元储备,来换取黄金白银这样的硬通货。这样我们可以很好的转移由于美元带给我们的外汇储备的冲击。若能快速的吃进黄金,不仅能有以上的作用,还可以降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公信度。其实,当1971年美国废除金本位的那天起,就注定了美元由盛转衰的结局。若我们能抓住黄金这样的
硬通货来支持我们的人民币,则在中国国力日渐强大的背后,定然会有那么一天,人民币将作为世界货币在世界各国之间流通!
作为中国未来的货币,我想除了改变以往的单纯的储蓄美元作为我国的外汇储备意外,而更应该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多元化。购进包括欧元、加元,日币等外币。这样便能很好的减少美元贬值带给我国的损失。也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以上的内容,虽然预期会对人民币汇率有着良好的稳定作用。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要从战略和长远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步伐。推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振兴装备制造业,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培育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结构合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鉴于当前我国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今后应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好国家相关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零部件研发,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促进
区域经济协作。制定和实施产业集群倡导计划,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并根据产业的经济特性,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相关企业所在地域的相对集中,注重培育集群的形成、发展机制、吸引要素集聚的机制,以及促进产业集群不断创新的机制。此外,要加快地区间产业转移,减少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推动区域经济协作。根据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真正增长点。推动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和产业的优化组合。
当然,在产业结构的改革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谈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扩大内需,以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那么如何扩大内需呢?在以往的会议中,温总理也曾多次强调过:我概括一下,最主要就是从以下十个具体方面来扩大。
首先就是房地产,这里所说的房地产,不是商品房,而是我们的社会保障用房。还有就是棚户区的改造,将真正的福利还给我们的老百姓。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棚户区改造则是我国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显示,我国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改造5000万平方米棚户区,近100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目前,我国包括棚户区在内有大约1.5亿 平方米危房正待改造(官方数据)。我国将从2010年开始,对国内棚户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加快保障性安居住房的建设,对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扩大住房消费、平抑房价、防止出现新的房地产过热有着重要的作用。毕竟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龙头。
再次强调,我们将来的扩大内需在房地产领域并不涉及商品房,而是依靠保障性住房来进行,主要就是为了将原有的“泡沫”剥离,达到真正扩大内需的作用。由于保障性住房价格低廉,会有效地挤压商品房市场,完成房地产市场的自我调节。
与此同时,扩大内需的关键便是让有消费能力的人释放出来。而保障性住房的购买人群——城市中低收入者其实也具有很强的消费愿望。所以,刺激消费,关键要让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支持了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保障性住房,将首先释放一部分中低收入者对住房的基本需求。“让这部分人先将需求释放出来,整个市场便可以慢慢地活跃起来。”
还有就是农村基础设施,我们会继续加大家电下乡的力度,将实惠返还给农民。同时加大沼气建设的力度。
到目前为止,全国有4000万农户使用户用沼气,达到适宜农户的30%左右;全国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4700处左右,达到适宜畜禽养殖场总数的39%左右(官方数据)这不但为我们的农民节俭开支,更是绿色经济的应用。在未来十年内我们还将大力推广。
然后,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铁路新项目的投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亮点。众所周知,现在的一票难求,将在国家大力投资下得到缓解,甚至解决。我们的基本目标
就是:普通老百姓就能坐得起飞机,人们买火车票不用再提前十天。人们出行的便利,是扩大内需的首要条件。只有走的出去,才能花的出去。
第三,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同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当人们不再认为:“养老的钱都是用来看病。”时,老百姓的消费观才能改变。
我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等。
第四:鼓励自主创新,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居民收入。在未来十年内,我国将改变国的现象,将财富返还给老百姓。通过增加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以促进内需。具体的方式主要有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同时减少低收入者的税收,并向老百姓发放各种补贴,以增加国民的实际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以上就是我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的解释和说明。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未来十年内,我们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坚定而又快速的向前!
学号:20091906
姓名:莫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