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0——修辞手法(含答案+详细解析)
—修辞手法(含答案+详细解析)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10——修辞手法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句子是( ) A.几场春雨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C.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D.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2.下列各句中,和其他句子表达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B.洁白的流苏如画。
C.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
D.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捏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3.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对比) B.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夸张)
C.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比喻)
D.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4.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炫耀新绿的小草,已洗净了尘垢。 D.白云在天空中悠闲地飘动,似在闲逛。
5.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水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拟人)
B.两岸的野花五彩缤纷,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比喻) C.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排比) D.海上日出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6.下列广告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牙膏广告) B.我饿了,喂喂我吧!(垃圾箱上的广告) C.一握银行手,永远是朋友。(银行广告)
D.山之青,水之清;源之静,水之净;雾之轻,水之纯。(纯净水广告)
7.下列选项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B.如果把直径为一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C.他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D.小草悄悄的绿了整个山野,给故乡编织装扮着春天的衣裳。 8.下列选项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C.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D.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对鸟。
9.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A.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B.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C.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D.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燃烧着的火。 10.下面句子画线部分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B.她跳着轻快的舞蹈,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C.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D.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人称“诗圣”,是唐代著名诗人。
B.“太阳像负着什么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这句话不是比喻句。
C.《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按照游览的顺序主要写了外洞→孔隙→内洞。
D.《巨人的花园》是安徒生的作品,这篇文章启示我们要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 二、信息匹配
12.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拟人 B.比喻 C.反问 D.排比 E.夸张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2)湖边的草地难道不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吗?( ) (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1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A.反问 B.排比 C.比喻 D. 夸张 E.拟人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 (2)房屋被外面的吵闹声震得摇晃起来。( ) (3)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14.选出下列句子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对比 ①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
②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 ) ③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
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 )
15.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A.设问 B.反问 C.拟人 D.比喻 (1)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
(2)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 (3)怎样小的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
(4)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从句中的“探出头”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
C.从句中的“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从句中的“吃饭”“躲”“窥伺”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A.“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流苏”比作“画”,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C.有比喻词但没有喻体,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手”比作“鹰的爪子”,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使用。
C.拟人。在这句话中,“它们”等非人事物被赋予了人的行为,抱着、打秋千、枝折、花落等,表现了小猫的淘气。 故选C。 4.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运用。
A.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的思想比喻成波涛。 B.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白菊花拟人化,用“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表示出白菊花开放的形态。
C.“炫耀、洗净”都是写人的词语,用在这里写小草,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闲逛”是写人的词语,用在这里写白云,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A。 5.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C.从“像一块碧玉,像一面镜子”可知,把“昆明湖”比作了“碧玉”和“镜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读句子可知,赋予牙齿人的感情,因此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读句子可知,赋予垃圾箱人的感情,因此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读句子可知,握手是人的动作,因此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读句子可知,三个相同句式,因此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D。 7.B
【详解】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理解,需要学生认真的体会其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根据分析句子可知选项B“如果把直径为一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中是将“纳米”和“乒乓球”作比较突出“纳米”的小。 8.C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拟人: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来”比作“小鸭子”。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桃花水”比作“春天的明镜”。 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负着重荷、一步一步”赋予太阳人的特点。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写”比作“鸟窝、鸟”。 选C。 9.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结合例句分析可知,“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是将“笋”拟人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分析可知,句中将“鞋”比作“鸟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分析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句子运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C.分析可知,句中“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是将“桃花水”拟人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分析可知,句中将“果子”比作“黄金”,“花朵”比作“燃烧着的火”,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C选项正确。 10.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和感彩。
A.比喻。把“花朵”比作“星星”带有褒义色彩。
B.比喻。把“跳舞的她”比作“美丽的蝴蝶”带有褒义色彩。 C.比喻。把“雨来”比作“小鸭子”带有褒义色彩。 D.比喻。把“那双手”比作“鹰的爪子”带有贬义色彩,写出了日本鬼子的凶残。 选D 11.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课文巩固。 D:《巨人的花园》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 12. BD C A 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本句运用三句“……真啊……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从“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
(2)本句用了“难道”这个词可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3)本句把“小白菊”当做了人来写——“抬起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本句“雨如烟”把雨比做“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13. E D A B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从“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树”当作人来写。
(2)“房屋被外面的吵闹声震得摇晃起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一般来说,房屋是不可能被吵闹声震得摇晃起来。 (3)这句是反问句,意思是: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4)本句运用三句“……真……啊,…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从“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 14. C A B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①中的聋人是听不到声音的,所以说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中的“它”是动物,运用了“掂量”将动物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中将子弹比作冰雹。
④中将鸭和鹅的步伐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15. B D A 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辨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1)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旨在加强语势的一种修辞方式。本句话中在问句中暗含答案,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2)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雨来比作小泥鳅。 (3)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4)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笋当成人来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