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评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 学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评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应用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情境中掌握两级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利用现实生活情境,形成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模型。
教学难点 构建两级运算顺序模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第 2 页 共 12 页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师:老人节前夕,小明和爸爸妈妈陪爷爷奶奶去公园游玩,现在有这样一组信息(师出
示情境图:成人票40元,儿童票半价,家庭套票(2个成人和1个儿童)85元。)
二、探究新知,概括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解决问题中感知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师:仔细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你把它记录下来。
生记录收集整理信息。
师:把你获得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在组内交流。
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成人票40元,儿童票半价,家庭套票85元,包括2个成人和1
个儿童。
生2:一共有5个人,4个大人和1个儿童。
师:小明请大家帮忙算算有几种不同的购票方案?你会做吗?请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
并用递等式计算。比一比看谁想出的方法最多。
(2)生独立列综合算式并尝试计算,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意外收获?
第 3 页 共 12 页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学生合作研讨,预设学生思路及列式:
①套票+2个成人 40×2+85 85+40×2
②4个成人+1个儿童 40×4+40÷2 40×5-40÷2 40×5-40÷2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购票游园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搜集信息,提出相
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也不是空白,
学生通过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间的数量关系,在小组内提出了不同的购票方案,
引出不同的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初步感知运算顺序。】
(3)订正分析
学生根据不同思路说明列式依据及计算过程:(插入算式)
①第一种思路
生1: 40×2+85 生2: 85+40×2
= 80+85 = 85+80
= 165 = 165
请板书的同学说一说列式依据。
生1:买门票花的钱由两部分组成,就是2张成人票和一组家庭套票的钱,所以列成40
×2+85。
第 4 页 共 12 页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用一组套票的钱加2张成人票的钱,列出算式85+40×2。
师:那你们是怎么算得呢?能不能指着你的计算过程说一说?
生1:我先算的40×2求出2张成人票多少钱,再加上85也就是一组套票的价钱,就求
出5个人一共多少钱。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2:我也是先算的40×2求出2张成人票多少钱,再用一组套票的价钱和它相加,求
出5个人一共多少钱。我也是先算的乘法再算加法。
师:先算加法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乘法算式表示的是2张成人票的价钱,要是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没有意义。
师:虽然这两个同学的算式中,把40×2和85的位置交换了,但计算时都是先求的2张
成人票的价格也就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②第二种思路
生3:40×4+40÷2 生4: 40×4+40÷2
= 160+40÷2 = 160+20
= 160+20 = 180(元)
= 180(元)
生3:我是这样想的,买了4张成人票1张儿童票,算式是40×4+40÷2,计算时(指着
第 5 页 共 12 页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算式)我先算的4张成人票的价格,再算1张儿童票的价格,最后求出5个人一共需要多少
钱。
生4: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计算时把4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的价格同时算出来,然
后把它们相加就得到5个人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吗?
生5:第二种方法不对。应该一步步进行计算,先算4张大人票,再算1张儿童票,最
后再相加。
生6:同时算也可以。因为40×4和40÷2分别求的是4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的,要
求一共需要多少钱,可以把这两步同时计算。
师:对,生4的计算过程,大家有了不同意见。
此时教师要求大家再小组内议论一下,生4的计算顺序到底行不行,要说明理由。
生又一次合作探究。
生4:我认为我的做法对。因为40×4和40÷2求的都是两个部分数,把它的同时算出
来在相加完全合理。
生6:大家看算式,40×4+40÷2乘除是同一级运算吗,把它们同时算出来,不更简便吗?
生7:这样少了一步,更能体现出它先算的两个部分数,也就是先算的乘除。我认为这
第 6 页 共 12 页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种算法好。
师:看来现在大家都同意生4的算法了。那就是先算的乘法和除法,怎么算的?一个词
形容一下。
生:同时。
师:可以不可以。那看着这个题来想一想,要求5个人一共花了多少钱?我可不可以把
4个大人的和一个小孩的同时计算?可以吗?其实这种方法很妙,因为可以简化一下计算步
骤。对不对?以后遇到这种题目可以用这样进行脱式计算,用第二种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每一部分的含义和计算的顺序,由于加法两边是
乘法和除法同级运算,所以可以同时脱式,从而简化了三步计算的计算步骤。】
生5: 40×5-40÷2
= 200-20
= 180(元)
40×5是把小明按一个大人来计算,多算了一个小孩的,再减去40÷2。
师:你是怎么算得?
生:我同时计算出5个成人的门票钱和1个儿童的门票钱,然后把它们相减。
师:这几种购票方案哪种最省钱?
第 7 页 共 12 页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生:买套票的最省钱。
师:你看数学问题来源于在我们的生活,我们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数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结合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
初步感悟到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计算顺序,同时从解题思路及计
算过程中都渗透了“优化”策略。】
2、概括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初步感知两级运算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师指算式)
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像这样,有乘有除有加有减的算式里,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
生组内讨论,指名汇报。
生:这些算式都是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生: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师:也就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
(2)加深对两级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概括
第 8 页 共 12 页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出示:①说出第一步先算什么。
125-25÷5 203-135÷9
120÷12+17×6 97-12×6+43
28+120×8 26×4-125÷5
168÷12+14×6 36×13+552÷8
②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5-45×2 78+22÷2
28×5+150÷5 121÷11-110÷10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指名答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我们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做的?
生:还是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的。
师:像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师板书:两级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了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下面,老师想看看谁
掌握得好。(出示)
【设计意图:学生从多个算式的计算中初步体验,再利用大量说一说的练习深入理解整
第 9 页 共 12 页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理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解决问题
中午到了,全家去肯德基吃饭,妈妈花36元买了3个汉堡,20元买了2个鸡肉卷。一
个汉堡比一个鸡肉卷贵多少元?
2、判断正误
66+4×2 125-25÷5 48+52÷4 85-15×4+16
=70×2 = 100÷5 = 48+13 = 70×20
=140 = 20 = 61 = 1400
3、算一算
67+3×17 24×3-56÷14
四、学习内容总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谈。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例1、例2、例3,这是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第 10 页 共 12 页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的继续。二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主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
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主要是是结合解决现实
问题,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从而提高计算能力,为进一步
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设计理念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是通过例1例2的教学梳理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是通过例3的教学梳理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而梳理运算顺序的过程,也是进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过程。如何实现数量关系分析与
计算顺序的有效结合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是本
节课的难点。
教学内容与目标确立
本节课主要教学同级运算和两级运算的四则运算顺序。教学这部分内容采用在解决问题
情境中总结运算顺序。将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与四则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目的是使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
第 11 页 共 12 页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本节课的 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通过
两组练习让学生说运算顺序,总结提炼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借助现实生活情境分析数量
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根据题意归纳 建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模型——运用模型解决实
际问题。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