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城乡规划工作 会议交流材料
站在新起点 规划大发展 努力构建环境和谐优美的新滕州
滕州市
近年来,在枣庄、市的正确领导下,滕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充分发挥规划的超前指导和综合作用,科学编制城乡规划,高起点搞好城市设计,依法加强规划管理,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去年全市GDP突破330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2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总投入1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0元。我市城市规划工作跨入了全省县级市前列,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规划优秀城市,去年,在山东省暨济南城市规划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情况汇报介绍。我市城乡规划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规划领导,健全完善城市规划管理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指导和城市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市历届、市对城市规划工作高度
—1—
重视,把城市规划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常委会、办公会经常讨论研究城乡规划工作,解决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年初、市印发的年度工作要点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党政主要领导的讲话,都把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作为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安排部署,年终组织人事部门对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考核。、市、市、市政协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城市规划,腾出大量的精力参加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城市设计项目、重点工程规划设计和调研和论证评审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实施科学的决策,对城市规划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加强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领导和有效监督,市成立了以为主任,市、市、市政协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市规划、建设、发改、国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以规划例会的形式,对建设项目进行研究讨论。市常委会每年都组织一、二次城市规划视察和规划执法检查活动,听取城市规划工作情况汇报。我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专项目规划审批之前,都广泛征求市人民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市政协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对全市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和调研,提出议案。2005年,市政协《关于我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若干问题的调查与建议》,对推进城市规划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在全市形成新的共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市政
—2—
府决定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改革,于去年9月份设立了市规划局,作为市主管全市城乡规划工作的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规划工作实施集中统一管理,不仅明确了规划部门的职权,而且赋予了他们更大的责任,工作运行实现不长,工作效率和效果明显提高。为此,《中国建设报》、《中国建设信息》、《山东建设报》等专题介绍了滕州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二、高起点搞好总规修编,城市规划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市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人口、用地规模和发展目标到目前已经提前5年实现,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经省批准,2005年8月份,市决定投资330万元,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滕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修编,中规院非常重视,业务主管院长挂帅,多名博士、研究生组成项目编制专家组,来滕州开展资料调研、实地考察、交流座谈、方案汇报、纲要评审等工作,2006年8月形成了总体规划纲要,并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评审,12月底规划成果全面完成。按照法定程序和省要求,今年1月份,在市网、《滕州日报》、滕州规划网站等媒体进行公示,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为提高规划编制的档次和水平,市
—3—
委、市确定每年都保持500万元以上的城市规划编制经费投入,确保高起点、高水平地搞好城市规划编制。待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的比例将为下一步开展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业规划、城市设计及城市模型制作、城市数字化现状图绘制等一系列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体系。
三、高水平搞好设计,为重点工程的规划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市坚持把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规划部门不断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大服务协调力度,积极参与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全程跟踪服务,先后组织和开展了市政务中心、荆西商贸城、新兴路商业步行街、火车站站房改造、烟厂技改、长途汽车站新址、人民医院病房综合楼、枣庄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市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进展十分顺利,大多数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重点工程和大项目建设不仅已成为滕州经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大发展要有大工程,快发展要有大项目”的理念深入人心,拉动作用日趋明显。与此同时,提升城市的功能、扩大城市知名度、塑造城市新形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06
—4—
年,在今年省建设厅组织的首届山东省“十佳”规划院评选活动中,我市规划院获全省“十佳”规划院的荣誉称号,标志着我市规划设计水平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四、倡导规划先行,科学合理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
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先行。去年以来,我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始终把编制科学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作为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力争把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市规划、乡建和各镇街高度重视规划工作,本着“城乡统筹、因地制宜、适度超前、资源节约、突出重点、典型推进”的原则,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镇域体系规划的要求,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规划部门首先成立了由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三师”组成的规划编制小组,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议,要求技术人员要充分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力争设计出方便宜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实惠的特色民居规划。其次,我市通过在全市进行调研摸底、现场踏勘、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以及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把善南街道14个村整合规划和级索镇、龙阳镇村庄整治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的样板工程,切实把好勘探、设计、评审几个环节,保证了试点新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高质量
—5—
完成。同时,为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将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规划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专家组再次抵达滕州,深入姜屯镇、南沙河镇、东郭镇、洪绪镇、龙阳镇等进行实地考察,深入研究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用地布局、交通现状等基本情况,并提出了许多合理意见和建议。目前,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编制完成的善南街道14个村村庄整合规划、级索镇的杨岗、前牛集村、龙庄村、千佛阁、时村及龙阳镇史村等6个示范村规划,为下一步做好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依据。
四、严格规划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城市建设“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近年来,我市坚持城市规划一张图绘制到底,一支笔审批到底,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大力加强规划的监督管理,对项目选址、用地规划及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选址、用地、工程等事项的审批时限,及时召开业务会议专题研究,定期召开市规划例会,对项目进行讨论,确保规划审批的科学民主性。
为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作用,落实建设项目规划控制指标,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建设,确保项目严格按规划实施,市规划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合,不断加大规划执法力度,
—6—
增强巡查密度,注重源头治理,对市民反映强烈,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和乱搭乱建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除立即依法拆除外,还建立曝光台,面向社会公开曝光,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实施阳光工程,努力营造城乡建设发展和谐氛围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的利益。我市大力实施“阳光规划”工程,把一切宜于公开的规划工作都置于“阳光”之下,实行公众参与、民主决策和社会监督,充分体现公众利益。首先,我市把每年的4月份定为《城市规划法》宣传活动月,由市四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走上街头,向广大市民散发宣传单;在繁华地区和重要地段设置宣传咨询站,耐心解答市民提问;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牌、发表市领导电视讲话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次,推行规划公示制度,在城区重要地段5处设置规划公示栏,对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规划项目和规划成果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规划部门每年都利用市人代会、市政协会“”和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有利时机,在火车站广场、龙泉文化广场等繁华地段举办城市规划成就展览。第三,我市开通了滕州市规划网站,创办了《滕州规划》交流刊物,搭建了城市规划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桥梁;通过推行规划方案征集论证制度,实施廉
—7—
政规划、便民规划、效率规划等“阳光措施”, 进一步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扩大了城市规划的影响力。规划部门还定期组织召开有关部门、镇街、建设单位和开发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对规划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一系列“阳光规划”措施的实施,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形成了认识规划、了解规划、参与规划、支持规划和实施规划的良好局面。滕州市推行阳光规划的做法,受到省建设厅领导的高度评价,《山东建设报》专门给予了宣传报道。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枣庄、市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筹城乡规划工作,进一步思想,创新规划理念,努力开拓进取,为推动我市城乡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整个枣庄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