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速度特征研究

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速度特征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2期 河北 体 育 学 院 学报 V01.22 N0.2 2008年3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r.2o08 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速度特征研究 路国华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对第六届和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m决赛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速度不断提高和 最大速度的持续延长是当前短跑运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loom跑;最大速度;运动成绩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08 J 02.0058.03 lom跑是田径运动项目中距离短、速度快、人体运 Y a十bx 动器官在大量缺氧情况下完成的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 其中 目,属典型的无氧代谢运动,是所有田径项目中最受世人 关注的,因此,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不断探索提高 。b  loom跑成绩的最佳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运动 结构、人类体能、运动机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理生化 知识在短跑运动中的应用,人们对短跑的本质认识越来越 = =_o-7071 深刻。而短跑技术的改进、体能的挖掘等对提高短跑成绩 的贡献率越来越低,因此,短跑成绩的提高更倾向于各种 a=了一b =9.983一(一o.7071)×11.6807=18.2419 因素的综合效应。但目前短跑研究大都注重对短跑的本体 最大速度与比赛成绩的一元回归方程为: 性研究,即主要局限于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短跑运动员 Y=18.2419一O.7071x 体能、机能特征、短跑技术、运动训练方法、手段的研 究,而对lom跑全程步幅、步长动态变化以及最优组合 3.1.2对方程进行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段落等内在结构与节奏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前人研究 r=的基础上对第六届和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lom跑 南= 一o- 2s 决赛运动员的分段成绩进行了动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 I rl越接近于1,其相关程度就越高,反之越低,上式 的见解。 I rl=0.9328,表明最大速度与比赛成绩的关联度较高。 1 研究对象 当a=0.05时,查相关临界表得:r=0.05(14—2) =0.532。所以…=0.9328>0.532。这就表明,比赛成绩 第六届、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lom决赛的运 和最大速度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动员。 对两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运动员在lom跑中 2 研究方法 最高速度与比赛成绩的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最大速度与短 跑成绩存在显著相关的线性关系,即最大速度越高,比赛 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 成绩和名次就越好。最大速度是影响lom跑运动成绩的 法。 重要因素,这也充分显示了发展绝对速度对短跑项目训练 3研究结果与分析 的重要意义。从两次大赛来看,格林之所以在两届大赛上 称雄,其较高的绝对速度是制胜法宝。在第六届世锦赛他 3.1最大速度与lom跑成绩的关系 以最大速度11.87m/s和贝利并列第一,在第七届世锦赛 3.1.1 最大速度与比赛成绩的一元回归方程 上他将最大速度提高到11.90m/s,成绩也从9.86s提高到 根据表1、2、3中第六、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lom 9.80s,继续称霸男子lom跑。可见最大速度是百米取胜 决赛运动员的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列出这两届世锦赛决 的关键因素,百米项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速度性项目。 赛运动员的最大速度与比赛成绩的一元回归方程: 收稿日期:2007.10-10 作者简介:路国华(1966一),女,山东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路国华: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速度特征研究 59 表3第六、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100m决赛运动员最大速度与百米成绩的相关回归分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0 河 北 体育 学 院 学 报 第22卷 3.2最大速度的表现特征及对100m跑比赛成绩的影响 绩可持续提高的发展趋势,它充分利用了速度项目无氧代 3.2.1 最大速度保持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谢ATP CP系统的供能。在lom项目中,运动员在加速段 从表1可以看出,在第六届世锦赛上,运动员达到速度 由ATP供能,但ATP贮量很少,只能维持6秒左右的极限速 最大值时保持的距离、时间都较短,随后便持续下降。第六 度,ATP消耗后速度保持就成为影响运动成绩的最主要因 届有6名运动员在50—60m段都达到了最大速度,然后成 素,因此当最大速度极限出现以后,采用顺其惯性放松跑的 逐渐减速状态。而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七届有8名运动 方法,就能使人体消耗的能量得到较好的补充。竞技实践 员在50..60m段达到最大速度后成保持高速状态;格林连 表明,人在快速跑过程中要想保持较长时间的高速度,就必 续在第60—90m三段上保持了11.76m/s高速度,苏林同样 须在肌肉两次收缩之间,即放松时间内较快地合成ATP,人 也是连续三段保持在11.63m/s,这是本届世锦赛明显的技 主动放松肌肉的能力越强,在快速跑中就越能节省能量,被 术特点。从表1中loom后半程分段成绩中不难看出,第六 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快地得到补充。在国际大赛中我们可以 届第一名格林后50m段平均速度下降0.19m/s,成绩下降 看到,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动作非常放松自然,在快速跑阶段 0.06s,第二名平均速度下降0.12m/s,成绩下降0.07s。世界 步子轻快,给人一种特别省力的感觉。因此,“堤坝型”速度 大赛是百分之秒的竞争,分段时间差值的比较可以证明,世 节奏的特征就是lom技战术的最佳运用,当极限速度达到 界级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最大速度的保持时间和 最大时,采用放松保持惯性速度的方式,能使全程节奏更合 距离的延长是取胜的关键,也是目前提高lom成绩的突破 理,体能运用更经济有效。 口。 3.2.2最大速度出现的时间与“六秒定律”吻合 4结论和建议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 (1)最大速度与lom跑成绩高度相关,是决定loom跑 的位置出现后移,并且几乎所有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的时 成绩的关键因素,在训练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间都在6s以后,很少有人在6s以前达到最大速度,这与 (2)与第六届相比,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lom 1936年美国根里提出的“六秒定律”吻合。参加第六届世界 决赛运动员的最大速度有了明显提高,最大速度的保持距 田径锦标赛lom跑决赛的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平 离进一步延伸,出现了速度由单峰型向“堤坝型”转变的趋 均为6.48s,冠军得主格林达到了6.24s。第七届达到最大 势。要想提高运动员lom跑成绩,必须使保持最大速度的 速度的平均时间是6.32s,这两届中都没有人在6s以前达 能力建立在更快的最大速度基础之上。在训练中如何提高 到最大速度。造成这种结果既有物理惰性的影响,也受生 运动员的最大速度,更好地处理提高最大速度和保持最大 理惰性的制约。“六秒定律”让我们在发展最大速度的训练 速度之间的关系,对lom跑成绩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过程中可依据它制定适宜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计划,以提 (3)两届决赛中,运动员lom跑最大速度出现的时间 高训练的效率。当然如何突破“六秒定律”对最大速度的限 与“六秒定律”吻合。在发展最大速度的训练过程中,可依 制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据“六秒定律”制定适宜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计划,以提高 3.2.3全程速度节奏呈“堤坝型”特征 训练效果,提高lom跑的运动成绩。如何突破“六秒定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六届世锦赛上,当选手达到最大 对最大速度的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速度后,速度都会明显下降,呈单峰型发展。而表2中格林 和苏林的速度节奏表明,全程跑的速度从原来的单峰型特 参考文献: 征变为“堤坝型”特征,其基本特点是,从起跑至达到最大速 [1]何国民,宛燕如.实用统计方法及SFSS操作精要[M]. 度约40m,在这段距离内采用加速方式达到最大速度后,保 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 持最大速度接近终点。“堤坝型”的速度节奏充分运用了短 [2] 费罗.第七届世锦赛短跑项目运动学分析[J].田径, 跑的供能特点,突出了全程速度节奏的整体最佳化和体力 2OO2,(4):36. 经济有效合理的运用,表明现代lom跑技术战术的合理运 [3] 曹晓华.世界优秀lom运动员最大速度表现特征 用,并向着经济实效方向迈进。“堤坝型”技术是lom跑成 [J].田径,2OO2,(2). Speed in the World Elite Male 1 00一Metre Dash LU Guo.hua (Spo.Colleg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Score of male 1OO‘metre dash final in the 6th and 7th wodd track and field championship.As a conclu・ sion,the maximal speed and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at the highest speed is the tendency of the current dash sports. Key words:lO0-metre running;maximal speed;performan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