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 ID 1, Router ID 192.168.45.1, Network Type BROADCAST, Cost: 10 Transmit Delay is 1 sec, State BDR, Priority 1
Designated Router (ID) 172.16.10.1, Interface address 10.10.10.2
Backup Designated router (ID) 192.168.45.1, Interface address 10.10.10.1 Timer intervals configured, Hello 10, Dead 40, Wait 40, Retransmit 5 Hello due in 00:00:06
Index 1/1, flood queue length 0 Next 0x0(0)/0x0(0)
Last flood scan length is 2, maximum is 2
Last flood scan time is 0 msec, maximum is 4 msec Neighbor Count is 1, Adjacent neighbor count is 1
Adjacent with neighbor 172.16.10.1 (Designated Router) Suppress hello for 0 neighbor(s)
1--接口状态
第一行的输出显示出了一层和二层的工作状态。在这个例子中e0 up,物理层up---line protocol up ----(数据链路层)第二层up ,要想正常工作,必须两个都up .
2- IP 地址和区域 IP Address and Area
第二行显示了接口的IP地址和接口所在的区域,在上面的例子中,E 0 有一个10.10.10.1/24 和它所在的区域 0.
3-- 进程ID Process ID
进程ID是OSPF所处理的接口的ID(The process ID is the ID of the OSPF process to which the interface belongs),只具有本地意义,两个运行OSPF的邻居可以有不同的OSPF ID。(这和EIGRP有所不同,EIGRP要求有相同的自治系统号), 在这个例子中process ID 为1
4--路由器ID Router ID
OSPF路由器ID是一个32bit IP 地址在OSPF刚开始运行的时候。最高的IP地址选为路由器ID。若有多个环回口地址,最高者当选。一旦当选,便不会改变除非重启OSPF或者手动改变。在这个例子中192.168.1.45是OSPF的路由器ID
5--网络类型 Network Type
在以上的例子中,OSPF网络类型是广播型的,在此网络类型下,DR和BDR被选举出来。对于路由器来说,只能两个接口网络类型一样才能成为邻居 网络类型可能有以下三种
点到点(如: 两个路由器通过EI 或者T1 连接起来) 非广播(如:X.25 and Frame Relay) 点到对点(如:frame relay) 6--- 花销值 cost
这是一个OSPF的度量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 10的8次幂/ bandwidth (bps)
例子中,E0 口的带宽是10Mbps . 则相除后的结果是10 7-- 传输延迟(transmit Delay)
传输延迟是OSPF在等待泛洪LSA之前的时间,在传输LSA之前,将序列号加1(Before transmitting an LSA, the link−state age is incremented by this number.)在这个例子中,默认时间是1秒,是默认值。 8--状态 State
这个字段有以下几种:
*DR 在这个广播型网络中,它与所有的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指定的路由器) *BDR 同样与所有路由器建立关系(备份指定路由器) *DROTHER 非DR或BDR,只与DR和BDR建立关系
* waiting 这个接口等待被宣告成为DR,时间由等待计时器决定,这种状态在非广播多路访问环境中出现
* point to point 这个接口是点到点的OSPF,在这种情况下,接口是正在开始交换hello 数据包与他所有的邻居
*point to multipoint 这个接口是点到多点的OSPF 9--- 优先级 Priority
它用来帮助选择网络中接口所连接网段的DR和BDR,是一个8bit的字段,最高优先级的成为DR,若优先级相同,最高ID成为DR,默认情况下优先级是1。若将优先级改为0,则不参与选举,换句话说,永远都成不了DR和BDR了。打入18层底狱。
10--指定路由器 Designated Router
这是广播网络中的DR ID ,在这个例子中是172.16.10.1
11-接口地址 (Interface Address)
这是在广播网络中DR接口的IP地址,在此例中使用10.10.10.2这个地址,路由器2的IP地址.
12--备份指定路由器(Backup Designated Router)
这是广播网络中BDR接口的IP地址,例子是使用的是192.168.45.1
13---接口地址 (Interface Address)
这是在广播网络中DBR接口的IP地址,例子是使用的是router 1
14-- 计时间隔 (Timer Intervals)
OSPF有下列值
hello :路由器发送hello包的间隔,广播和点对点网络中默认是10秒,在NBMA中,默认是30秒。
Dead time: 宣告邻居死亡的时间,默认情况下是4倍的hello包时间。
Wait Timer:在网络中接口退出等待时间和选举一个DR的时间。时间和Dead Timer相同
Retransmit Time :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DBD的确认包的时间
Hello Due:hello包在这个接口上已过去的时间,这个例子中是三秒。
15 邻居数量:(Neighbor Count)
在这个接口上发现的邻居,例子中显示出在E0口有一个邻居
16 邻接邻居数(Adjacent Neighbor Count)
处于完全邻接的路由器,意思就是说他们的数据库是已经同步的。例子中这台路由器在E0口已经有一个邻居
17-- 保持hello(Suppress Hello)
用于保持ISDN一直是启用状态,在上面例子中显示的是一个以太网。然而,此包对邻居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发。这句也有问题
18-索引(Index)
这个接口上泛洪的列表(区域 / 自治系统),此例中是 1/1 19--泛洪队列长度(Flood Queue Length) LSA在这个接口等待泛洪的次数,例子是0
20--下一次(Next)
它指向索引,引用的是索引的数据
21--上一次泛洪列表 Last Flood Scan Length/Maximum 上一次泛洪列表的最大条目,(This is the size of the last list of LSAs flooded and the maximum size of the list. When using pacing, one LSA is transmitted at a time.不知是何意?) 22--上一次泛洪所用时间 Last Flood Scan Time/Maximum 上一次泛洪所用的时间及最大泛洪时间 【转自bbs.bitsCN.com】
show ip ospf database详解
2008年02月23日 星期六 下午 9:38 拓扑就是书上的拓扑了.
在RID5.5.5.5的路由器上重分发RIP路由信息到OSPF中,5,5,5,5是个ASBR. 1.1.1.1和2.2.2.2是ABR连接区域1和0,5.5.5.5路由器接口位于区域0中 r1-2514#show ip ospf data
&nb sp; OSPF Router with ID (1.1.1.1) (Process ID 1) Router Link States (Area 0)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ount
1.1.1.1 1.1.1.1 x80000004 0x00F750 1
2.2.2.2 2.2.2.2 x80000004 0x00B985 1
5.5.5.5 5.5.5.5 80000006 0x00FD23 1
Checksum Link 480 0 432 0 1331 0x
1类LSA,路由器链路状态,只在本区域内扩散,每台路由器都会发送这样的LSA,LINK ID为发送者的RID,描述了连接到区域的链路状态. Net Link States (Area 0)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172.31.1.5 5.5.5.5 493 0x80000004 0x00F438
2类LSA 网络链路状态,只在本区域内扩散,由DR发出,LINKID是DR的IP接口地址.描述了本区域的一组路由器.
Summary Net Link States (Area 0) Link ID ADV Router Age 10.1.0.0 1.1.1.1 80000003 0x005B90
10.1.0.0 2.2.2.2 80000003 0x003DAA
10.1.1.0 1.1.1.1 0000004 0x0030EF
10.1.1.0 2.2.2.2 0000004 0x009447
10.1.2.0 1.1.1.1 0000004 0x00A737
10.1.2.0 2.2.2.2 0000004 0x000714
10.1.3.0 1.1.1.1
Seq# Checksum
480 0x 432 0x 1758 0x8 1699 0x8 1758 0x8 1699 0x8 1761 0x8
0000002 0x00A03F
10.1.3.0 2.2.2.2 1703 0x80000003 0x00805A
3类汇总网络链路状态,由ABR发出的,通告另一个区域内的汇总路由(区域间路由),OSPF默认情况下不自动汇总,所以如果没有手工汇总的话,会看到另一个区域内的所有具体网络.LINKID 为目标网络的网络号.本例每一个网络都有2个ABR,是因为通过2台ABR都能到达目标网络.
Router Link States (Area 1) 这是个ABR路由器,所以数据库内包含所连接区域的所有LSA.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
1.1.1.1 1.1.1.1 1761 0x80000007 0x000C37 3
2.2.2.2 2.2.2.2 1704 0x80000008 0x003801 3
3.3.3.3 3.3.3.3 1717 0x80000004 0x009B 3
4.4.4.4 4.4.4.4 1623 0x80000004 0x00B7 3
同上,区域1内的 路由器链路状态LSA
Net Link States (Area 1)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10.1.1.1 1.1.1.1 1765 0x80000002 0x009483
10.1.2.2 2.2.2.2 1726 0x80000002 0x00B554
同上 区域1内的网络链路状态通告.
Summary Net Link States (Area 1)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172.31.1.0 1.1.1.1 508 0x80000005 0x00A087
172.31.1.0 2.2.2.2 4 0x80000003 0x00869F
同上 区域1内的3类汇总LSA
Summary ASB Link States (Area 1)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5.5.5.5 1.1.1.1 1357 0x80000001 0x00F8EA
5.5.5.5 2.2.2.2 1360 0x80000001 0x00DA05
4类汇总LSA ,由ASBR始发的1类LSA,但通过ABR的时候由ABR转发通告,并转换成4类LSA,同时ADV ROUTER(通告路由器)也由ABR来代替.但LINK ID保持不便,保持1类时候的RID.
Type-5 AS External Link States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Tag 5.0.0.0 5.5.5.5 822 0x80000001 0x001077 0
6.0.0.0 5.5.5.5 415 0x80000001 0x000383 0
192.168.1.0 5.5.5.5 868 0x80000001 0x00948D 0
5类AS外部LSA,是由ASBR发出的,描述了前往外部AS网络的路由.LINKID 是外部AS目标网络的网络号.5类外部LSA只能在普通标准区域或中转区域扩散.
router2#show ip ospf database
1. OSPF Router with ID (172.16..3) (Process ID 10)
2. Router Link States (Area 8)
3.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 4. 172.16..3 172.16..3 1249 0x80000005 0x0062ED 2 5. 172.16.128.5 172.16.128.5 374 0x8000000E 0x00010E 2 6. 172.16.192.1 172.16.192.1 374 0x80000006 0x00D856 2
7. Net Link States (Area 8)
8.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9. 172.16..3 172.16..3 1249 0x80000002 0x0018ED 10. 172.16.128.4 172.16.192.1 375 0x80000001 0x004682 router2#
l 第1行显示该路由器的ID号和OSPF进程号。
l 第2行表示该行下面显示的内容是区域8中的路由器链路状态信息(第3~6行)。
l 第3行是数据库的标题行,共6列,分别描述链路状态的不同参数。
Link ID:这里实际上指的是Link-State ID。代表整个路由器而不是代表某个链 路。这里是Router Link,所以要用通告它的路由器的ID号代表。
ADV Router:通告链路状态信息的路由器的ID号,即Link ID名下的内容是由 它通告的。
Age:LSA条目的老化时间(1 800 s到期)。 Seq#:LSA的序列码。 Checksum:LSA的校验和。
Link count:通告路由器(ADV Router)在本区域(当前是区域8)的链路数 目。本例中的3台路由器都有2条链路在区域8内(两个以太口所连的链路)。 l 第4~6行是实际的路由器链路状态信息。
l 第7行表示下面的内容是区域8中的网络链路状态信息。
•
1)link count 数量也包括loopback接口。
2)面括号中的“两个以太口所连的链路”,是说我的环境中每个路由器都有2个以太口在该区域里。 3)单个LSA的age时间是1800s,但发送时,路由器会把多个LSA组成一组发送,所以要加一个组步调(group pacing)时间,缺省组步调时间是240s,那么LSA的更新时间是在1800~2040之间。
•
这些解释真不错!
但我想问一下国清老师,我的实验环境是:三台路由器两两相连,只有一个区域0,sh ip os da显示出来的link count都是4。我还是不清楚这个数值是怎么数出来的?还有您上面括号中的“两个以太口所连的链路”怎么理解?
Age显示的时间是1800s的LSA老化时间,但为什么我在实验中等到1800s之后时间仍然在走? R1#sh ip os da
OSPF Router with ID (192.168.2.1) (Process ID 1) Router Link States (Area 0)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 192.168.2.1 192.168.2.1 1820??? 0x80000004 0x00F4AB 4 192.168.3.1 192.168.3.1 1888??? 0x80000005 0x0003 4 192.168.3.2 192.168.3.2 1801??? 0x80000003 0x005247 4
而且我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下面是我继续跟踪的情况,时间已经超过了2000s了,与1800s相差这么大?
R1(config)#do sh ip os da
OSPF Router with ID (192.168.2.1) (Process ID 1) Router Link States (Area 0)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 192.168.2.1 192.168.2.1 135 0x8000000A 0x00E8B1 4 192.168.3.1 192.168.3.1 136 0x8000000B 0x00FB99 4 192.168.3.2 192.168.3.2 2030??? 0x80000008 0x00484C 4 R1(config)#do sh ip os da
OSPF Router with ID (192.168.2.1) (Process ID 1) Router Link States (Area 0)
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 192.168.2.1 192.168.2.1 136 0x8000000A 0x00E8B1 4
192.168.3.1 192.168.3.1 137 0x8000000B 0x00FB99 4 192.168.3.2 192.168.3.2 2?? 0x80000009 0x004D 4
大型企业网络配置系列课程详解(一)---OSPF单区域配置与相关概念的理
解
2009-01-09 23:39:05
标签:网络 OSPF 课程 单区域 大型企业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dreamfire.blog.51cto.com/418026/125603
大型企业网络配置系列课程详解(一)
--OSPF单区域配置与相关概念的理解
试验目的:通过使用OSPF路由协议实现单区域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
并简单了解其内部原理
试验网络拓扑:
试验步骤:
一、配置路由器R1
1、配置R1上的s1/0接口的IP地址以及对于的子网掩码(注意:是可变长子网掩码哦)其次配置端口速率为128000(只配DCE端就可以了,也可以为其它速率)
2、配置Loopback0接口的IP地址作为路由器R1在网络上的唯一标识符,当然,也可以不配置,路由器就会选用所有物理接口中数值最高的IP地址最为路由器的Router ID,注意:用作Router ID的路由器不一定要运行OSPF协议,而选用Lookback 0(0只是其中的一个)作为路
由器的Router ID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loopback接口比其他任何物理端口都要稳定,只有路由器宕机了,它才会失效,还有一个是配置一个便于记忆的IP地址更有利于管理。
3、配置s1/0端口的OSPF的优先级为30,大小范围为(0-255),当然,不配置也可以,默认优先级为1。路由器在选举DR(可以减少LSA通告,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和BDR(DR的备份路由,DR失效时,自动启用,具有冗余链路备份的功能)的时候,就会选取具有最高Router ID的路由器作为BDR或者DR
注意:配置s1/0接口的OSPF优先级是不生效的,而且,而且显示为0,因为它是点到点网络,是不具备DR或BDR选举的权利的。DR和BDR选举的场合适用于广播多址网络(例如: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和非广播多址网络(例如:ATM网络、帧中继网)
4、启用OSPF路由进程(此进程号只在本地路由器使用,用于标识一台路由器有多个OSPF进程,其值可以在1~65535之间选取),然后指定OSPF协议运行接口和所在的区域(注意书写的方法:【network 子网地址\\网段地址\\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 子网掩码的反码 area 区域号】 这里选用网段地址,区域号可以为点分十进制或者十进制的数字表示,如
区域0也可以表示为0.0.0.0,这里用十进制数表示,255.255.255.252的反码为0.0.0.3,两个相加为255.255.255.255)
二、配置路由器R2
1、配置R2的s1/0接口的IP地址
2、配置R2上s1/0接口OSPF的优先级为25(注意:这个接口OSPF的优先级也不生效,只是为了说明问题。从后面验证的结果里可以看出)
3、配置R2的e1/0接口的优先级,注意:这个接口是具有DR或者BDR的选举权的
4、启用OSPF路由进程,并宣告两个接口所在的区域,注意:是同一个区域—area 0
5、配置Loopback 0上的IP地址作为R2的Router ID
三、配置路由器R3
1、配置R3的e1/0接口的IP地址
2、配置Loopback 0上的IP地址作为R3的Router ID
3、配置R3的e1/0接口的优先级,注意:这个接口也是具有DR或者BDR的选举权的
4、启用OSPF路由进程,并宣告两个接口所在的区域
四、验证配置信息
1、使用“show ip route” 可以显示路由表,以R1为例,由下列路由表可以看出,R1学习到了网段20.0.0.0/30的路由信息,标识符号为“O”,顺便解释一下OSPF路由条目的意思( “O”表示OSPF路由条目(“R”表示RIP路由条目,“S*”是默认路由条目,“C”为直连路由条目)“20.0.0.0”为目标网段,[110/74]中,“110”表示OSPF的管理距离(“120”是RIP的管理距离,“1”是静态路由的管理距离,“0”是直连路由的管理距离)“74”表示cost值,(RIP中表示的是到达目标网络的跳数,最多为15跳),“10.0.0.2”表示到达目标网络20.0.0.0的下一跳地址,“Serial1/0”为下一跳的接口类型。
2、使用“show ip ospf neighbor”可以显示相邻路由信息,以R2为例,由下图可以看出,R2连接两条两个路由器,其中,Router ID为3.3.3.3路由器Ethernet0/1接口OSPF优先级为15,被选举为BDR,而由于Router ID为1.1.1.1路由器Serial1/0接口不具有DR/BDR的选举权。
3、使用“show ip ospf interface e0/1”显示路由器R3的e0/1接口的OSPF配置信息,以R3为例,下列信息中,第三行显示了此接口IP地址为20.0.0.2和区域号为0,第四行显示了OSPF进程的ID为300,Router ID为3.3.3.3,网络类型为广播多址类型,cost度量值为10,第五行显示了此接口被选举为BDR,OSPF优先级为15(跟上面显示的一致)
4、为了和上面的以太网接口形成对比,使用“show ip ospf interface s0/1”显示路由器R2 s1/0接口的状态信息,以R2为例,从第四行可以看出,网络类型为点到点网络类型,因此不具有DR/BDR的选举权利,从第五行也可以看出来
5、使用“show ip ospf”查看OSPF进程信息,以R2为例,可以看出进程的详细信息。
6、使用“show ip ospf database”查看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注意:使用OSPF的路由器,收敛过程中产生三张表,一张是邻居表,一张是链路状态数据库表,还有一张是由SPF算法生成的路由表,其中,链路状态数据库表在每个路由器上是一样的,相当于区域的一张拓扑图,而路由表是每个路由通过SPF算法生成的,各不相同,同时也避免了路由环路的产生)以R1和R2为例,可以看出他们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些参数不同而已)
试验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