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年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分析

2014年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分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4年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分析

作者:颜红伟 单威 颜红英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02期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现场观察和录像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青年、少年跆拳道女子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情况做比较分析,通过比对分析观察不同年龄阶段跆拳道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的差异,揭示不同年龄阶段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日常技术训练的侧重点,以及侧面了解从少年女子运动员成长为青年女子运动员跆拳道技术的延续性,为我国跆拳道女子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整体技术的运用上,均较为全面,后横踢技术是运用最多的技术,左右腿横踢技术较为均衡。除横踢技术外,青年组选手突出后踢、下劈技术的运用,少年组选手突出双飞踢、拳技术的运用,但是在下劈、后踢技术较青年组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旋风踢、勾踢和后旋踢等技术的运用均相对较少;2)青少年女子运动员在得分技术的运用上整体较为全面,横踢技术得分是主要的得分技术,推踢和双飞踢技术的得分率较高,青年组女子选手在整体常规得分技术上保持较高的水平,少年组女子选手在下劈技术的运用上相对较弱,在拳技术的得分上有很好的表现;3)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整体得分技术上,整体得分率受到防守能力的影响较大,青年组选手缺乏打破对手防守,寻找得分机会的能力,少年组选手较青年组选手在防守能力上,尤其是连续攻防转换过程中的防守能力亟待加强。

关键词:跆拳道;青年组;少年组;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 7662(2015 )02 - 0065- 05 全国跆拳道青年赛、少年赛是我国跆拳道项目年度常规的5大赛事之二,主要作为各专业队二、三线年轻选手而进行的比赛。依据竞赛规程规定全国青年锦标赛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4~17周岁(1997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出生),全国少年锦标赛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2~13周岁(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出生)。2014年年度的青年赛和少年赛合并为青少年锦标赛,使得青年、少年运动员技术的运用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由此我们通过对本次比赛女子青年甲组(青年乙组为参加全国中学生决赛的运动员,不在本研究之列)和女子少年组的半决赛、决赛进行技术运用统计,分析运动员比赛中常用技术、主要得分技术以及青少年运动员之间在技术运用上的不同与差距,从而研究我国跆拳道项目女子二、三线队伍技术水平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的延续性等问题,为二、三线教练员培养和训练年轻运动员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全国青、少年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现状及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及互联网搜索引擎等检索跆拳道技术、跆拳道技术运用和青少年跆拳道相关书籍6册,文献43篇,分析整理,重点分析青少年跆拳道相关的研究文献资料11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录像分析法 采用现场观察和录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运动员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现场观看2014年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女子青年甲组10个级别的半决赛、决赛共30场比赛,女子少年组10个级别的半决赛、决赛共30场比赛,合计60场比赛。对运动员比赛中的技术使用次数、得分技术内容和次数、成功率等进行数据统计,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1.2.3 访谈法 选取全国6家跆拳道专业队教练员进行访谈,主要针对本届青少年女子跆拳道比赛技术运用的一些相关信息和现阶段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训练特点及技术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整体技术分析

2.1.1 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整体技术运用分析 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和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均采用相同的技术统计指标,对2014年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女子青年甲组跆拳道运动员半决赛、决赛共30场比赛的技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通过表1得知:从比赛中运动员使用的技术情况来看,运动员运用前五的技术分别为后横踢、前横踢、双飞踢、后踢和推踢技术。后横踢与前横踢技术的运用次数达到了1 320次,占整体技术运用的77%,其中后横踢运用比重比前横踢高,占到整体技术运用的近50%,成为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主要的运用的腿法技术。双飞踢和后踢的技术分占第3和第4位,成为青年女子运动员运用技术的亮点,表明随着电子护具使用和分值改变的深入,这2项技术得到二线教练员的重视,使得运动员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术。推踢技术占到了第5位,较成人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该技术运用率较低,2013年全运会女子跆拳道比赛推踢技术运用率高达10.47%。拳技术的运用次数虽依然较少,但相对于成人女子运动员在整体技术运用比重上有大幅提高,2013年全运会女子跆拳道比赛拳技术运用率为0.39%,体现年轻女子选手敢于运用多种技术的特点。

2.1.2 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整体技术运用分析 2014年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中对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年龄界定为12~13周岁(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出生),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身体素质水平不高。通过对少年女子组10个级别半决赛、决赛中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运动员技术运用情况(表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表2统计数据得知: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较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整体技术运用上大体类似,但是也有其显著的特点。运动员运用前5名的技术分别为后横踢、前横踢、双飞踢、推踢和后踢技术。后横踢技术是少年女子 跆拳道运动员最主要的运用技术,达到了整体运用技术的41.4%,后横踢与前横踢技术的运用次数为1 011次,占整体技术运用的73%。双飞踢和推踢技术的运用比较突出,所占百分比均超过了5%,同时拳技术在30场比赛中更是高达34次,占到整体技术比重的2.4%,表明三线教练员对少年选手对基本技术要求更加全面。 2.1.3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整体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2014年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中对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年龄界定为14~17周岁,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界定为12~13岁,青年与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年龄划分是完全对接的,事实上青年跆拳道运动员大多数也是在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青年女子甲组和少年女子组运动员比赛中技术运用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点以及可以看到她们在技术运用上的延续性,为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训练的连续性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从表3可知:1)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整体技术使用次数远远超过女子少年组,青年组运动员比赛中一共使用1 713次技术,少年组仅使用1 385次,平均场出腿率分别约为57.1次和46.2次,表明青年女子运动员较少年女子运动员在对抗激烈程度上以及体能上有更高的要求;2)在横踢的运用上后横踢技术作为青少年女子运动员第1位的主要技术,前横踢技术运用虽略少于后横踢技术,但基本持平,表现了青少年运动员左右腿在横踢技术上较均衡的发展;3)双飞踢技术被广泛运用,成为青少年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中比较突出的技术,均超过了整体运用比重的5%以上,少年组更是达到了7.5%,表明二、三线教练员在电子护具条件下重视此项快速变换、不易防守的技术;4)推踢和后踢技术的运用,2者刚好是相反的,青年女子运动员更多运用后踢技术,而少年女子运动员则加大了推踢技术的运用;5)在拳技术的运用上,少年女子运动员频繁运用,运用次数达到了青年女子运动员近2倍,既体现了当前比赛对跆拳道技术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少年选手较之更敢于运用技术。通过图1,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青少年女子运动员整体技术运用的比较情况。

从图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女子少年组选手在双飞踢、推踢、拳技术的运用多于青年女子组选手,体现了运动员大胆使用技术和良好的竞技风貌。同时,女子少年组在下劈、后踢、旋风踢、侧踢等对身体能力要求较高的技术方面,还是有不同程度的欠缺,需要在今后的训练中进一步的加强。

2.2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得分技术分析

2.2.1 青年跆拳道运动员得分技术分析 自2009年我国正式在跆拳道比赛中引入电子护具后,跆拳道竞赛中运动员的击腹得分不再是依靠裁判员的肉眼进行判定,而是依靠电子护具感应得分,这种性的重大改变,带来了跆拳道技术,尤其是击腹技术运用的巨大变化。 从表4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得分技术分析显示:从得分次数来看,与使用次数基本相一致,体现了使用次数越多得分次数相对较大的规律,依次为后横踢、前横踢、双飞踢、推踢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后踢技术。从得分率上看,推踢技术表现强劲,得分率最高,为20.3%,较以往研究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空间。得分比重与得分次数是相对应的,横踢技术从得分率上来看,并不是最高的,基本保持在10%以下,但是在得分比重占到总得分的62.3%;除推踢和横踢技术外,双飞踢、后踢和下劈技术在得分率和得分比重均较高,表明青年女子运动员在常规的得分技术运用上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2.2.2 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得分技术分析 从表5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得分技术分析显示:得分次数较高的前5名的技术与整体运用次数较高的前5位技术相一致,分别为后横踢、前横踢、双飞踢、推踢和后踢技术。在得分率方面,推踢和双飞踢技术的得分率较高,均超过了20%以上,尤其是双飞踢技术,高达22.1%,同时拳技术也比较突出,达到了14.7%。下劈技术在使用次数、得分次数、得分比重上均显示较少,就此项技术而言,下劈技术得分属于难度较大的得分技术,既是正面技术,又是容易幅度较大的技术,掌握不精容易被有效躲避或防守,与少年女子运动员身体条件较大有关。

2.2.3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得分技术的对比分析 从表6可知:1)2014年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青年女子组和少年女子组运动员半决赛、决赛各30场总得分数基本一致,但在得分率上,少年女子运动员较高。较高的原因,经现场观察,与少年组选手在防守能力相对较弱有关;2)由于防守能力相对薄弱,使得双飞踢技术这种2次踢的快速变换技术容易成功,得分率和得分比重相对较大;3)青年组和少年组选手在旋转踢技术中的后踢技术较有优势,得分比重较大,相反旋风踢技术则表现不足;4)在拳技术得分上,由于少年组选手大胆运用,使得得分、得分率和得分比重都较青年组高。

从图2运动员得分技术统计图分析,运动员得分技术以横踢技术为主导,双飞、推踢技术得分相对较多,其他技术得分较少,运动员得分技术相对还是比较全面的。单从得分数和得分率上来看,青年女子组选手得分数和得分率与少年女子组比较,均没有太大差别。从现场观察来看,青年女子组选手应加强对对手防守能力的破坏,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得分次数和得分率。

2.3 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术运用综合比较 2014年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女子组比赛是我国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最高水平体现,青年、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横踢技术的运用均表现不错,均达到或接近2013年全运会女子运动员横踢技术运用率77%的水平上,后横踢较前横踢运用率更高。青年女子组选手在后踢、下劈技术的运用上体现了较高的水平,而少年女子组在这2项技术上略显不足。在双飞踢、拳技术的运用上,少年女子组选手表现较好,既敢于运用动作,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得分,而青年组选手较之有所下降,尤其是拳的技术。在防守能力方面,少年女子组选手较青年组选手明显不足,在连续的攻防转换中暴露出的防守问题最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整体技术的运用上,均较为全面,后横踢技术是运用最多的技术,左右腿横踢技术较为均衡。除横踢技术外,青年组选手突出后踢、下劈技术的运用,少年组选手突出双飞踢、拳技术的运用,但是在下劈、后踢技术较青年组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旋风踢、勾踢和后旋踢等技术的运用均相对较少。

2)青少年女子运动员在得分技术的运用上整体较为全面,横踢技术得分是主要的得分技术,推踢和双飞踢技术的得分率较高,青年组女子选手在整体常规得分技术上保持较高的水平,少年组女子选手在下劈技术的运用上相对较弱,在拳技术的得分上有很好的表现。 3)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整体得分技术上,整体得分率受到防守能力的影响较大,青年组选手缺乏打破对手防守,寻找得分机会的能力,少年组选手较青年组选手在防守能力上,尤其是连续攻防转换过程中的防守能力亟待加强。 3.2 建议

1)青年与少年女子组选手技术运用的比较,只是从数据上来看,少年女子组今后技术训练的方向,但总体来说,加强全面的技术训练,才是根本。

2)青少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当前的技术运用情况,较成年运动员还是有较大不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将有益于我们从更高的层面上,全面观察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情况。

参考文献:

[1] 钟冬根.青少年跆拳道比赛中常用得分腿法的统计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2(8):235-236.

[2] 颜红英.单威.颜红伟.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子跆拳道比赛技术动作运用特征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4(6):69-71.

[3] 李晓辉.浅析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过程中现存的问题[J].运动训练学,2014(4):25-27.

[4] 孟强.对跆拳道技术视角下的分类剖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1(2):131-132. [5] 邱斌.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内容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9):258-259. [6] 董文梅,毛振明,包莺.从体育教学的视角研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J].体育学刊,2008(11):73-7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 庞俊鹏,彭国华.2010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暨广州亚运会选拔赛技战术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183-186.

[8] 周财有.我国男子跆拳道技术运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24. [9] 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3-67.

[10] 王守都.浙江省青少年跆拳道比赛中腿法得分的统计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7):68-70.

[11] 谢云.中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2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