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回顾
(清溪居士)
目 录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新一轮周期开始,改革开放的第二个三十年,第四个十年;中国的股票市场步入第三个十年。
第一阶段、时间: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8月4日至2010年7月2日;指数:16点至3478点至2319点。
第二阶段、时间:2010年7月2日至2010年11月11日至2011年10月12日;指数:2319点至3186点至2318点。
1
第三阶段、时间:?;指数:?。
第一阶段、时间: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8月4日至2010年7月2日;指数:16点至3478点至2319点。
一、、从量价时空四个维度对大盘运行轨迹的分析总结。
二、从国内外经济面、财政货币、行业发展、上市公司业绩等基本面分析。
三、板块轮动及个股上涨情况。
四、个股操作实战分析。
2
3
4
5
第二阶段、时间:2010年7月2日至2010年11月11日至2011年10月12日;
指数:2319点至3186点至2318点。
一、从量价时空四个维度对大盘运行轨迹的分析总结。
本阶段的运行可分为两个上涨下跌周期。第一周期时间从2010年7月2日至2010年11月11日到
2011年1月25日构成了一个完整上涨下跌周期(上涨时间持续4个月、下跌时间持续3个月),指数从2319点至3186点到2661点。第二周期时间从2011年1月25日至2011年4月18日到2011年10月12日构成了一个完整上涨下跌周期(上涨时间持续3个月、下跌时间持续6个月),指数从2661点至3067点到2318点。
1、第一周期,上涨部分分为超跌反弹—小箱体振荡—垂直上涨等三部分。
6
(1)底部:临界点看振荡指标(我选用KDJ指标),特征从日周月三重周期分析看其J线都在低位,其日线MACD底背离,共振后可能反转,确认指标一要看K线向上突破;二要看60日是否上翘,最好20日线上穿60日线(滞后);三要连续三天以上时间放量;四要看形成底部形态(双底或头肩底,左高右低的双底要看MACD底背离,左低右高的双底看右脚要缩量)。
(2)小箱体振荡:非临界点的区间运行看均线指标(我选用60日均线指标),特征看60日均线走平,在箱体振荡多次(三、四次),应该判断大盘冲破箱顶的概率较大。
(3)垂直上涨:国庆节后受美国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的刺激,垂直上涨暗示以后要暴跌。
(4)顶部:特征是放量滞涨。
(5)关键时间点总结:自大盘呈收敛三角形下跌主要是收国内外对通涨的预期判断货币可能转向的影响;7月份是上市公司公布中报的时间段,应该上市公司业绩教好,正好大盘止
7
跌;而国庆节暴涨是美国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的刺激,七天长假使交易者对后市难以预测(大盘经常在节后偷袭,如2009年春节后的上涨)。7月前后、11月前后、2月到5月都是敏感时间点。
8
二、从国内外经济面、财政货币、行业发展、上市公司业绩等基本面分析。
9
三、板块轮动及个股上涨情况。
市场热点(板块及个股):1、水利建设(收益于四万亿水利投资,概念阶段);2、高铁概念股;3、601板块;4、2010年年报行情(中小板);5、化工板块(与稀缺资源结合的个股,如氟、磷化工、钛白粉等)。6、技术指标底背离的股票(如南玻A)。
四、个股操作实战分析。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