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
欧阳红月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美成小学 510880)
摘 要: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量的人才。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它对学生语文学业的发展及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逐渐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受到了阅读教学的影响,老师只有加强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学生将来融入到社会自我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动,感受力就是对外界事物敏感程度和心理活动产生的程度及方向。小学生在接受一定文化知识学习后,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升华自己的文化素养。而对于知识消化理解的程度,就取决于学生感受力的高低。因此,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例如,老师可以通过重复阅读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也可以在阅读课堂上对阅读内容进行留白,让学生通过作者的描述去想象,这样学生就容易对文章内容产生自己独特的领悟,形成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思维想象空间的培养。为了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精神熏陶,在阅读课上,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完文章后的亲身体会,用言语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角度,说出对文章的看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
(一)加强学生对语句的理解
小学作为教育最初始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最为重要的时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所以,老师要想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学生掌握阅读文章中语句的意思。中国文字内涵丰富,可能在文章中表达的意思都会有所不同,小学生可能很容易就能理解口语上文字的意思,但是在文章中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就会让学生产生疑惑。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老师要先从这些基础出发,一是让学生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多积累词语并掌握其中的含义,二是培养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基础语法的认识,对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一定要熟读,以此来加强学生们的语感。在文章中词语的表达可能不是直白的叙述,作者可能会运用到很多的修辞手法,让文章看起来更生动。老师要领导学生们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中词语的意思。当学生们能够灵活掌握并且运用阅读过的文章中的重点词组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就会被打开,今后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就能开拓自己的思维,对文章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雨》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先阅读课文,让学生们先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对文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进行品味,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作者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通过作者这样的描写,自己所感受到的春雨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再把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汇总,汇总完成后让学生们再次感受一下文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文章的关键语句,提高学生们对重点词组的掌握。
(二)引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阅读文章不仅仅是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每一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这些情感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窗口,作者通过文字将这些情感展示给读者们看。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才能和作者进行交流,才能了解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情感。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文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的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培养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保持内容的丰富性,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对课文人物事件进行深度分析,与课外资料进行对比,让学生们试着自己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既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能够有所提升,还能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水平,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反映出学生阅读水平。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老师应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大量积累好词好句,并在日常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句子。
(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的目的就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老师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可能每个学生的程度都是一样的。所以,老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理解能力程度的高低进行不同的引导,不一定能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达到高度水平,但要保证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不断地提高。
(四)培养学生文化感受力
感受是指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
··
幼儿教育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年第21期(总第640期)
浅析幼儿园的户外教学活动
徐蒋敏
(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
摘 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幼儿园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幼儿的体质和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不再局限于在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而是努力开展幼儿户外教学活动。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单一形式的户外活动不足以引起幼儿们的兴趣,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户外活动。本文主要结合幼儿教育理念,总结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简要分析如何做好幼儿园的户外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教育;户外活动;情景式教学;幼教方式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具体要求,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因此,在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每天要安排必不可少的户外教学活动。然而,幼儿老师会发现,高年级的幼儿运动量较大,都会自己去找东西玩,或者会去探索一些户外活动,有的一物多玩,有的合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户外活动的经验。但是,低年级的幼儿由于缺乏户外活动经验,如果在户外活动中没有老师的引导,面对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材都无从下手。例如,跳圈不知道到怎么跳,平衡木也不敢玩,有的是玩了一会觉得没有意思了,就不想玩了。幼儿会对活动没有积极性,户外活动就变成了被动而不是主动,从而失去了户外教学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幼儿园户外教学活动案例,对幼儿园户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有趣的情景活动,引导幼儿快速地掌握活动的要领和基本技巧,在不同情景中知道活动的简单意义,例如,投掷、钻爬等。从而使得身体肢体的各种功能得以锻炼和均衡发展。但是,教师要注重在一些户外活动中,要突出幼儿间的相互协作性,让幼儿们在具体活动中增强互助性和协作性,改变自我突出的缺点,不断增加幼儿性格上的包容性。
(二)提升幼儿户外活动的参与性,激发幼儿户外活动的兴趣在户外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来选择活动内容和具体方式,但是每个幼儿的兴趣都是以个体选定的事物、活动为对象,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因此,幼儿园的户外教学活动形式必须实现多样性,才会给幼儿带来不同兴趣的选择机会,通过不同的情景教学方式,特别是利用幼儿熟悉的动物、人物,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等,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模仿,来实现在“学习中运动,在运动中学习”的教学目标。例如,如果幼儿扮演小乌龟角色,幼儿就要掌握乌龟爬行的动作要领,让幼儿觉得扮演活动充满趣味性,从而提升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性。
(三)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高幼儿肢体的整体协调性
幼儿园户外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身体四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户外游戏活动还能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户外教学活动也能让幼儿能够直接接触户外自然,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情景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对于幼儿的神经系统、呼吸道、骨骼等发展,都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来说,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幼儿胆小,有的幼儿胆大,教师通过有趣的情景式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可以使胆小的幼儿产生尝试的欲望,勇于接受挑战,逐渐促进性格胆小的幼儿变物,及时与学生沟通课外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发现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有所不足时,老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幼儿园开展户外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
(一)引导幼儿参加户外场景活动,促进身体技能和智力的发展
户外教学活动在幼儿园中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活动。通过充分的户外活动,幼儿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户外活动,如:走、跑、跳、钻、爬、投等形式,让肢体部分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幼儿注意力一般都不集中,许多幼儿的性格强势而不善于合作,理解能力有限,独立性差,爱模仿人或者小动物。章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养花》一课时,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讨论一下自己平时养花是什么样的,再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们自己说一说“作者养的花是什么样的”“作者养花给他的生活带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老师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
(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国的这句古话就是告诉我们,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多读多练。当然,这里的多读多练,不仅仅是指要读的书多,而且还要读高质量的书。语文课文教材都是通过多方考量才引用到学生课本上的,这些精美的文章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所以,如果重复的阅读课文知识会局限学生们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课堂上的时间也有限,导致学生们的阅读受到了限制。但是,为了在语文核心素养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必须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老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为学生们挑选课外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及时地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地解决这些困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对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信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会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金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7(78):47-47.
[2] 吴海霞.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7(83):70-70.
[3] 朱鹏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16-1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