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来源:化拓教育网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柱网尺寸𝐴2=5000mm , ②号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𝑓𝑎𝑘=120kPa 。 2.柱底的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𝑁1k=1450KN ,𝑁2k=1150KN 。 3.柱底的竖向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𝑁1=1960KN , 𝑁2=1550KN 。

4.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条形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30混凝土,HPB300,RRB400级钢筋。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①号土层:耕植土,厚度约0.7m ,黑色,原为农田,含大量有机质。 ②号土层:黏土,厚度约1.8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𝑓𝑎𝑘=120kPa 。 地下水位与地表下0.9m 。

预估基础高度为:h=𝐴2=×5000=833.33mm

6

6

1

1

取h=1200mm [ 即(~)L之间 ] 。

4

8

11

持力层为②号土层,则基础埋置深度为: d=0.5+1.2=1.70m 由此得基础刨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𝒇𝒂

根据②号土层黏土,e=0.84 , 𝐼𝐿=0.78 , 查表得ŋ𝑏=0.3 , ŋ𝑑=1.6 。 基地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𝑟𝑚=

17.6×0.7+18.4×0.2+ 18.4−10 ×0.8

1.7

=13.36KN/𝑚3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为: 𝑓𝑎=𝑓𝑎𝑘+ŋ𝑑𝑟𝑚(d-0.5)=120+1.6×13.36× 1.7−0.5 =145.65kPa 4.初步选择基地尺寸

柱底荷载标准值为𝑁1k=1450KN , 𝑁2𝑘=1150KN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𝐺𝑘时的基础埋置平均深度为:

d=× 1.75+2.15 =1.925 m

21

基础底面尺寸为: A=

𝑁𝑖𝑘𝑓𝑎−𝑟𝐺 𝑑145.65−1.125×20−0.8×10115.15

=5×1450+2×1150

=

9550

=82.94 𝑚2

由于是对称荷载,无偏心,故基础底面积不用增大。 条形基础的端部向外伸出: 𝑙0=3=1.67 m 则基础长度为:

L=6×5.0+2×1.67=33.34 m 基础宽度为:

B≥取B=2.5 m 。 5.基础梁内力计算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𝑁1=1960KN ,𝑁2=1550KN 。在对称荷载作用下,由于基础底面反力为均匀分布,因此单位长度地基净反力为: 𝑃𝑗=

𝑁 𝑖 𝐿

𝐴0𝐿

5.0

=82.9433.34

=2.49 m

=

5×1960+2×1550

33.34

=387 KN/m

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梁可按在均布线荷载𝑃j作用下以柱为支座的五跨等跨连续梁(超过五跨可以按五跨)计算,计算简图如图(a)所示。为便于计算,把图(a)分解为图(b)和图(c)两部分。

(1)悬臂梁在地基净反力作用下的弯矩,剪力计算 [ 见图(b)] 。利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支座A的固端弯矩为:

𝑀𝐴=2𝑃𝑗𝑙2=2×387×1.672=540 kN.m

各支座的弯矩分配系数及计算过程如图(b)所示。 支座剪力计算如下: 𝑉𝐴左=𝑃jL=387×1.67=6 KN 𝑉𝐴右=𝑉𝐵左=𝑉𝐵右=𝑉𝐶左=

𝑀𝐴+𝑀𝐵

𝑙

1

1

==6+116

5

=152 KN

𝑀𝐵+𝑀𝐶116+38

𝑙

5

=31 KN

可得弯矩图𝑀1及剪力图𝑉1 [见图(b)] 。

(2)五跨连续梁在均布线荷载𝑃𝑗作用下的弯矩,剪力计算。查的各跨中,支座的弯矩,剪力系数,则: 弯矩=弯矩系数×𝑃𝑗𝑙2 剪力=建立系数×𝑃𝑗L

计算结果如图(c)所示,可得弯矩图𝑀2及剪力图𝑉2。

(3) 基础梁总弯矩,总剪力。将上述(1),(2) 两步所得的结果叠加,即得最终内力计算结果,如图(d),(e)所示。

3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4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6.基础底板

基底宽2600 mm ,梁肋宽取400+2×50=500 mm ,梁高取1200 mm ;底板外边缘厚度250 mm ,梁肋处厚度400 mm ,底板外挑长度2× 2600−500=1050 mm 。

基础底板计算如下图所示。

1

底板净反力设计值为: 𝑞𝑗=𝑗 =

𝐵𝑃

3872.6

= 148.85 KN/𝑚2

取1m长度底板,则底板根部弯矩和剪力分别为: M = 2× V =

𝐵−𝑏21

𝐵−𝑏22

×𝑞𝑗 =2×

2.6−0.52

1

2.6−0.522

×148.85=82.05 kN.m

×𝑞𝑗 =

×148.85=156.29 KN

(1)抗剪验算:混凝土采用C30,𝑓𝑡=1.43 N/𝑚𝑚2,ℎ0=400-50=350 mm ,则有

V=0.7𝑓𝑡bℎ0=1.7×1.43×1000×350=350.35×103 N =350.35 kN>156.29 kN ,满足要求。

(2)底板配筋:钢筋采用HRB335,𝑓𝑦=300 N/𝑚𝑚2,则有 𝐴𝑠=

𝑀0.9ℎ0𝑓𝑦

= 82.05×1060.9×350×300

= 868.25 𝑚𝑚2

选用 14@170,𝐴𝑠=905 𝑚𝑚2。

5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7.基础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采用C30,𝑓𝑐=14.3 N/𝑚𝑚2;纵向钢筋采用HRB400,𝑓𝑦=360 N/𝑚𝑚2 。 (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对各支座,跨中分别按矩形,T形截面进行正截面承

载力计算(见下表)。

基础梁支座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位置 弯矩M(kNmA ) 540 B 862 C 802 截面尺寸 b = 500 b = 500 b = 500 ℎ0=1200-50=1150 ℎ0=1200-50=1150 ℎ0=1200-50=1150 𝑀ξ=1− 1−0.5𝑎1𝑓𝑐 𝑏𝑓ℎ0′ 0.0588 0.518> 0.0957 0.518> 0.0888 0.518> b 计算配筋(mm2) As1fcbh0fy(mm)21434 2185.8 2028.2 选 配 钢 筋 实际配筋(mm) 1520

2 418+420 2273 418+420 2273 422 (2)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混凝土采用C30,𝑓𝑡=1.43 N/𝑚𝑚2,𝑓𝑐=14.3 N/𝑚𝑚2;

箍筋采用HPB300,𝑓𝑦𝑣=270 N/𝑚𝑚2。从图(e)中取各支座截面计算如下表所示。

6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梁跨中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位置 弯矩M(kNm1 ) 562 b=𝑏𝑓=2600 ℎ0=1150 𝑀′′2 377 b=𝑏𝑓=2600 ℎ0=1150 ′3 407 b=𝑏𝑓=2600 ℎ0=1150 ′ 截面尺寸ξ=1− 1−0.5𝑎1𝑓𝑐 𝑏𝑓ℎ0 0.0115 0.518> 0.0077 0.518> 0.0083 0.518> b 计算配筋(mm2) 选 配 钢 筋 As1fcbh0fy(mm) 21821 1219.36 420 1256 1314.38 实际配筋(mm) 2620 1884 422 1520

注 1.𝑎1𝑓𝑐𝑏𝑓ℎ𝑓(ℎ0-′′ℎ𝑓2

′)=1×1.43×2600×250×(1150−

′2502

)=9527×106

N.mm =9527 KN.m>M,故跨中均为一类T形截面,取b=𝑏𝑓=2600 mm 。

2.𝑃𝑚𝑖𝑛=max{0.45

𝑓𝑡𝑓𝑦

,0.002}=max{0.45×

1.43360

,0.002}=0.002 ,

𝐴𝑚in=𝑃𝑚𝑖𝑛bh=0.2%×500×1200=1200𝑚𝑚2。

7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位置 剪力V(KN) 截面尺寸(mm) 0.25cfcbh0 支座A右侧 6 b=500 , ℎ0=1150 2056>V 575.575<V 0.227 8 / 201 支座B右 987 b=500 , ℎ0=1150 2056>V 575.575<V 1.325 412 / 452 支坐B左 1021 b=500 , ℎ0=1150 2056>V 575.575<V 1.435 12 / 452 Vc0.7ftbh0 𝐴𝑠𝑣𝑠=V−0.7ftbh0fyh0 箍筋肢数,直径/𝐴𝑠𝑣 sv0s=V−y0.7f(mm) bht044fAh885.46 200 341.13 180 341.98 180 实配箍筋间距(mm)

根据以上计算,得JL-1梁的配筋,如附图所示。

注意:为增强基础整体性,在①,④,⑦三条轴线上各布置一根基础梁JL-2,如附图所示。

8.设计图纸

根据以上各步骤计算,绘制出基础平面图和基础梁放大样图,施工图见附图。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