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对比分析13

来源:化拓教育网
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对比分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本文根据20111年《河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1978---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区域生产总值数据。联系河南省实际, 分析了导致该结论的可能原因: 农村居民数量庞大且收入水平较低,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城镇居民, 因此农民增收会显著促进消费增长, 尤其是低收入农民增收更有利于扩大内需, 1978年以来, 河南省农民消费水平和结构持续提升, 农民增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 服务于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 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历史根源, 而城市倾向经济政策, 则成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制度根源。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数据来分析城镇和农村的消费结构。同时分别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名义收入和消费换算为实际的收入和消费。运用Eviews5.0对实际数据进行估计,并且进行自相关检验、DW检验及自相关修正,证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及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文章通过数据进行论证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居民消费 收入对比 政策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南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都有了较快的增长,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河南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城乡差距一直是国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城镇居民已步入小康阶段,正在向富裕型迈进,而农村居民才刚刚迈出温饱。。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拓宽农民消费渠道,找出农民消费热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河南省为例,利用近几年的统计资料对河南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的现状入手,分析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的现状,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健全农村保障体系,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缩减城乡差距的必要途径。

河南省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已经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农业现代化,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视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是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极不和谐的音符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南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非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是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始终远远高于农业生产率,其比值即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也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也就是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仍然是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河南省作为中部崛起六省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变化 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城乡要素之间的合理流

1

动,对于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城乡差距过大,将不利于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改革的进程 为此,考察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对河南省本身,而且也对其他省份的城乡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二、理论综述 (一)理论综述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

现代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理论分析实际上是从Keynes开始的,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消费是收入唯一决定的函数,但消费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Keynes在《通论》中说道改变消费倾向的主观和社会的动机一般来说变动迟缓,而利息率和其他客观原因的变动的短期影响又往往居于次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消费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寡,而不取决于在既定收入下的消费倾向的改变。”

2、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消费者的消费水平除了受当前的收入影响以外还和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准有关。消费和收入长时间内会维持一个稳定的比例,但短期内消费函数会受到消费心理和周围消费人群的左右,这种消费心理是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同时周围人们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称为“示范效应”,他的消费函数

Ciyiyut,Ci 表示消费者 i 的消费yi是消费者 i 的收入,y是周围人们

的平均收入代表周围人群对个体消费的影响系数。

3、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

他赞同凯恩斯的消费是收入函数的假设,但同时补充认为消费者的支出主要不是由他当期的收入决定,而是由永久收入决定。所谓的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能够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具体计算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加权平均算得。距离现在越近,权数越大。

4、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家庭都是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即每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消费效应最大化的企图。因此,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其在生命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和财产。这样,消费就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莫迪利亚尼认为,理性的消费者要根据一生的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二)文献综述

薛贺香(2010年)通过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分析,根据河南省1980

2

——2010年统计资料,对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在所选择的样本期内收入水平是影响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但是从两者的消费函数来看,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基本符合生命周期理论和预期理论,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则是基本符合绝对收入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万顺国(2009年)通过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对比分析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的现状,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健全农村保障体系,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缩减城乡差距的必要途径。

三、数据说明

根据2011年《河南统计年鉴》中的名义数据: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计算可得实际数据。以下数据计算方法:城实消=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00/城镇CPI

实消=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100/农村CPI 城实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0/城镇CPI 农实收=农村居民纯收入*100/农村CPI 实际数据见下表

表一:1980-2010年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实际数据 单位:元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6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农实消 315.11 333.64 345.10 355.13 370.37 448.50 493.20 497.71 516.34 483.18 532.49 569.43 591.56 641.11 673.93 715.27 735.15 805.88 832.33 882.28 975.11 1038.97 农实消 130.03 157.61 167.34 183.05 204.56 233.90 252.09 253.66 240.31 221.59 246.45 256.00 258.59 280.24 293.94 320.99 375.72 380.83 382.87 370.04 421.69 437.78 城实收 343.31 362.82 387.08 396.78 426.84 483.85 546.29 569.73 544.88 557.11 632.27 657.15 708.52 781.93 818.83 882.60 917.42 976.59 1028.20 1143.33 1213.25 1331.50 农实收 154.28 205.21 203.88 253.57 280.49 295.56 287.57 309.17 278.14 259.65 296.69 303.63 321.99 345.19 365.45 425.49 491.81 519.72 575.42 619.41 636.41 667.64 3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140.97 1230.72 1250.98 1397.40 1528.82 1698.14 1800.26 1972.58 2161.21 459.18 470.68 492.57 548.38 636.74 724.53 763.73 846.69 886.43 1581.88 1724.97 1820.61 2006.05 2243.49 2490.14 2695.28 2963.21 3176.52 700.95 697.49 755.73 832.21 931.43 1042.66 1117.47 1201.14 1329.74 资料来源:根据2011年《河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到。

城镇居民消费随收入变化图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00城镇居民消费343.33916.75486.25597.17018.58822.106028.132031.185020.246190.311476.52城镇居民收入

图一:城镇居民消费随收入变化图

农村居民收入随消费变化图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00154.22583.52877.52579.63251.94295.45795.46627.67545.107342.136629.74农村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收入

图二:农村居民消费随收入变化变化图

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支出都呈增长趋势,但城镇居民的全部收入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度却极大地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度,因为受到收入低水平的限制,农村居民在支出上也极大地落后于城镇居民。总的来说,城镇在收入和消费的绝对数量上占据非常明显的优势。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明显,城镇居民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从而能够保证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农村居民由于收入水平较低,其支出方面往往表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4

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对比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00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收入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时间2008图三: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对比分析图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城乡收入差距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也呈现出了不断的变化。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正常的。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在经济快速增长、 全体城镇居民收入普遍增长的条件下出现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南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非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始终远远高于农业生产率,其比值即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也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也就是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四、实证分析

(一)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估计 1、建立模型

为了分析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关系,建立模型如下:

CXt01CStut

其中:CXt表示城镇居民消费,CSt表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ut表示扰动项,

0、为常数

1通过Eviews5.0运行估计结果如下:

表二:1980——2010年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估计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CX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26/11 Time: 21:24 Sample: 1980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CoefficieVariable 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5

0.62754

CS 8 0.006908 90.83750

144.591

C 9 9.863255 14.65965 0.99649

R-squared 8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0.99637R-squared 7 S.D. dependent var

31.2174

S.E. of regression 4 Akaike info criterion

28261.3

Sum squared resid 3 Schwarz criterion

-149.623

Log likelihood 7 F-statistic

0.68838

Durbin-Watson stat 2 Prob(F-statistic)

2、估计结果如下:

ˆ144.59190.6275CS CXtt

(9.863) (0.0069) t值 14.6597 90.8375

p值 0.0000 0.0000 22R0.9965,R0.9964,F8251.451(P值0.0000) 3、模型检验 (1)统计检验 1R○

20.0000 0.0000

881.705

5

518.637

2

9.78217

2

9.87468

7

8251.45

1

0.00000

0

检验

由OLS法估计消费支出模型的输出结果(表二)可以直接读出R2的样本值,R-squared对应的值0.996498.此表明在消费支出的总变异中,解释变量的变异解释了其中的99.6%,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2F检验 ○

在表二中,F-statistic对应的值为8251.551.即为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统计量值,其下方Prob(F-ftatistic)对应的值0.0000即为F检验的P值。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F分布表得临界值F0.05(1,29)=4.18,因为F=8251.551>4.18,所以可以可以认为模型斜率系数不全为0即收入对消费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将显著性水平0.05与P值进行比较,也可得出同样的结论。

3t检验 ○

6

在应用OLS法估计消费支出模型所得输出结果表二中,t-Statistic对应列中数值14.65968,90.83805分别为检验0=0和1=0的t统计量值,即

t1ˆ1ˆ(ˆ1)SE90.83805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回归系数进行双侧t检验,需要查自由度为n-2=29的t分布表得临界值为t2(29)=2.045.因为t0>2.045,t1>2.045,所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0≠0,1≠0均显著成立,即可以认为在消费支出模型中截距项显著水平不为0,而且城镇收入cs对城镇消费cx有显著影响。

若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对斜率系数进行单侧t检验,查t分布表得到的临界值应为t(29)=1.699.因为t1>1.699,所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1>0的显著成立,即可以认为城镇收入cs对消费cx具有显著影响,而且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2)自相关检验 1图示检验法 ○

8060408060400-20-40-601980RESID198519901995RESID20002005201020200-20-40-60-60-40-20020406080 由左图可知,残差e由几个连续的正值和连续的负值交替出现,由由图可知残差e与其滞后值的散点图分布在一三象限,由此两图可以表明ut存在正自相关性。. 2DW检验 ○

因为0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修正自相关,通过Eviews5.0运行估计结果如下:

表三:1980——2010年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估计修正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CX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23/11 Time: 11:13

RESID(-1)

7

Sample (adjusted): 1981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 after adjustments 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5 iterations

CoefficieVariable 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0.62525CS 1 0.012373 50.53312 0.0000

152.980

C 5 20.57360 7.435765 0.0000

0.62405

AR(1) 3 0.143670 4.343657 0.0002 0.99801900.592

R-squared 4 Mean dependent var 0 Adjusted 0.99786516.547R-squared 7 S.D. dependent var 1

23.85559.27654

S.E. of regression 2 Akaike info criterion 8

15365.39.41666

Sum squared resid 2 Schwarz criterion 8

-136.1486784.95

Log likelihood 2 F-statistic 3

2.119820.00000

Durbin-Watson stat 5 Prob(F-statistic) 0

Inverted AR Roots .62 ˆ

最终估计的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为CX152.980.625CS (二)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函数估计 1、建立模型

为了分析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关系,建立模型如下:

NXt01NStut

0、其中:NXt表示居民消费,NSt表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ut表示扰动项,为常数

1通过Eviews5.0运行估计结果如下:

表四:1980——201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函数估计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NX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26/11 Time: 21:22 Sample: 1980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8

Coefficie

Variable nt Std. Error t-Statistic

0.63257

NS 1 0.013231 47.80813

42.9354

C 3 8.270527 5.191377 0.98747

R-squared 1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0.98703R-squared 9 S.D. dependent var

23.3335

S.E. of regression 5 Akaike info criterion

15789.1

Sum squared resid 8 Schwarz criterion

-140.600

Log likelihood 0 F-statistic

0.67980

Durbin-Watson stat 9 Prob(F-statistic)

2、估计结果如下:

ˆ42.93540.6326NS NXtt

(8.2705) (0.01323)

t值 5.191377 47.8081

p值 0.0000 0.0000

22 R0.98741,R0.98704,F2285.617(P值0.0000)

3.模型检验

(1)统计检验 1R○

2 Prob. 0.0000 0.0000 383.812

9

204.955

6

9.20000

3

9.29251

8

2285.61

7

0.00000

0

检验

由OLS法估计消费支出模型的输出结果(表三)可以直接读出R2的样本值,R-squared对应的值0.987470.此表明在消费支出的总变异中,解释变量的变异解释了其中的98.7%,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2F检验 ○

在表三中,F-statistic对应的值为2285.416.即为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统计量值,其下方Prob(F-ftatistic)对应的值0.0000即为F检验的P值。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F分布表得临界值F0.05(1,29)=4.18,因为F=2285.416>4.18,所以可以认为模型斜率系数不全为0即收入对消费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将显著性

9

水平0.05与P值进行比较,也可得出同样的结论。

3t检验 ○

在应用OLS法估计消费支出模型所得输出结果表三中,t-Statistic对应列中数值47.80602,5.191127.分别为检验检验0=0和1=0的t统计量值,即

t1ˆ1ˆ(ˆ1)SE47.80602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回归系数进行双侧t检验,需要查自由度为n-2=29的t分布表得临界值为t2(29)=2.045.因为t0>2.045,t1>2.045,所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0≠0,1≠0均显著成立,即可以认为在消费支出模型中截距项显著水平不为0,而且城镇收入ns对城镇消费nx有显著影响。

若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对斜率系数进行单侧t检验,查t分布表得到的临界值应为t(29)=1.699.因为t1>1.699,所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1>0的显著成立,即可以认为城镇收入ns对消费cn具有显著影响,而且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3)自相关检验 图示检验法

604020604020-20-40-60-801980RESID198519901995RESID20002005201000-20-40-60-80-80-60-40-200204060 由左图可知,残差e由几个连续的正值和连续的负值交替出现,由由图可知残差e与其滞后值的散点图分布在一三象限,由此两图可以表明ut存在正自相关性。

2DW检验 ○

因为0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修正自相关,通过Eviews5.0运行估计结果如下:

表五:1980——201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函数估计修正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NX Method: Least Squares

10

RESID(-1)Date: 05/23/11 Time: 11:15 Sample (adjusted): 1981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 after adjustments 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6 iterations

CoefficieVariable nt Std. Error t-Statistic

0.62491NS 1 0.026368 23.69950

48.9300

C 5 19.33076 2.531201

0.66090

AR(1) 3 0.144567 4.571604

0.99259

R-squared 4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0.99204R-squared 5 S.D. dependent var

18.0948

S.E. of regression 3 Akaike info criterion

8840.41

Sum squared resid 4 Schwarz criterion

-127.856

Log likelihood 5 F-statistic

1.92748

Durbin-Watson stat 3 Prob(F-statistic)

Inverted AR Roots .66 ˆ

最终估计的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函数为NX48.930.6249五、研究结论 (一)对比分析 1、自发消费的对比分析

Prob. 0.0000 0.0175 0.0001 392.272

4

202.880

2

8.72376

9

8.86388

8

1809.29

8

0.00000

0 CS

由表三的估计结果152.9805和表五中的估计结果48.93005可以看出,城镇的自发消费大于农村的自发消费。随着河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对各类消费品的消费支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各类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消长变化,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会有所变动。这一变动的基本趋势是逐步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变,即必需品的消费比重趋于下降,发展型、享受型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比重趋于提高。

2、边际消费倾向的对比分析

11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新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支出的份额,反映了居民新增购买力的投向。就边际消费倾向的各项数值而言,可以看出,总的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说明居民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在减少,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这是因为农村居民大部分拥有自己的土地用于种植粮食等作物,从事各种养殖业,在食品消费中,一部分是由家庭自给的。居住是八类商品中唯一的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城镇居民的商品,可见农村居民对建房的重视。城镇居民在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均高于农村居民。这说明城镇居民的新增收入更多的投向享受和发展资料,追求娱乐、添置房屋家具和设备,特别是旅游的愿望要大于农村居民。相比之下,农村居民更多投向生存资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河南农村居民目前仍然处于温饱阶段,谈不上对生活品味及高档家庭设备的追求。农村居民的衣着和医疗保健两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远低于城镇居民,大多数农村居民依然停留在“保暖”和“有病才看医”的低水平阶段。

(二)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980-2010 年河南城乡居民消费的地区性差距比较明显,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居民消费结构也亟待改善。 因此,要缩小河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必须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对缩小河南省城乡消费差距提出一下建议:

1、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要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河南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进行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首先,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次,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再次,应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最后,必须切实尊重企业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真正给予经营决策权,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引导而非搞行政干预。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的消费环境,首先就要自觉地认识到,消费环境的维护要切实保证农村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并且,要在农村不断发展的同时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加强,这就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并制订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督促实施。其次,我们还应看到,农村消费环境的提高还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即:优化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农民进行消费教育;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农村的市场环境;加快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发挥流通业对农村的积极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完善农村居民生活设施提高

12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一是政府应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农业和乡镇企业的生产条件,而且可以通过使用农民工增加农民收入,可将农民更多的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对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和管理。要依法定价、合理收费,解决农民消费难的瓶颈问题。

3、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提高消费素质

由于受到收入低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既要赡养父母,又要教育子女,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所以,他们对未来消费的预期并不乐观,消费信心不足是农村居民消费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转变他们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的素质,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为此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农村居民进行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

4、健全农村保障体系,改善农民消费预期

农民负担重,有后顾之忧,自然会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要降低农民的储蓄倾向,鼓励消费,就必须完善农村保障体系。当前还是要积极探索适合河南农村居民的保障方式和实现途径,从基本的生活保障开始,逐步扩大社保覆盖面,以此来稳定农民的消费预期,提高现实消费。

5、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要构建适合农村市场特点和农民购买习惯的新型流通体系,方便农民购买,提高流通效率。比如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到农村设立商业网点,构筑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适当调整销售方式,如通过实行赊销、分期付款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刺激其购买积极性,扩大商品销量。

同时,对于扩大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

在河南省目前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状况下,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无疑是一条最根本的途径。增加农民收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调整农业结构,不仅要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而且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二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确实解决“卖难”问题;三是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四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与实物产比较,河南省农产品的加工储藏销售产值非常低,这一增值力巨大的领域必将成为农民务农收入的一大主力因素。

2、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基本的生活保障开始,逐步健全。要全面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大病、慢性病等保险制度,真正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13

3、积极调整农村消费品结构,努力开发适合农民消费的产品。商品货源不对路,阻碍了农村购买力的扩大,生产企业要深入研究农村市场特点,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消费水平和需求特点,努力开发“质优价廉”适合农村居民的产品。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流通网络建设,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扩建整修农村道路;增加农村电视的收看频道;加强对农村电价的管理,防止电价反弹。同时,还应加强农村市场管理,对坑农害农行为严肃处理,制止各种任意涨价行为。 六、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2010.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2] 李子奈. 2000.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5-221. [3]沈振剑.2008.河南省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及未来展望[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4).

[4]戴晓鹏.2006.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8).

[5]彭兴菊.2006.河南省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J].财经界(12).

[6] 梁松.2005.河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7).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