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构图特征

论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构图特征

来源:化拓教育网
 MING RI FENG SHANG社 会 视 野论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构图特征

文|于博洋

摘要:构图是每个画家都要潜心研究和钻研的学问。在国画中,构图被称为“章法”和“布局”。与西方绘画的焦点构图相比,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体现的更多是画家带有主观色彩的散点透视,它想的规范,也影响着画家创作中如

构图、色彩、造型的表现方式。而画家在题材的选择上也更注重劝善戒恶、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和正统思想,并以其作为道德标准。

而是运动的点进行组合,将不同时间、空间的人和景物用分段式方式构成画面,并形成高度统一的整体画面。

3、以“我”为中心构成画面主体形象围绕着“人”的主体意识,因此,体现了神形兼备和物我交融的意境。通过留白、散点透视以及以“我”为中心的构图特点,展现出传统人物画的独特魅力,对于当代人物画的创作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人物画;构图特征

“构图”一词源于西方绘画, 主要诠释图形语言的构成,在中国成为“章法”“布局”。在传统绘画中,构图是一种方式,是画面物象的布置及安排取舍。构图方式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渲染了意境。传统人物画的构图方式意在更加突出画中人物的精神内涵。

一、人物画构图的审美依据1、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东方绘画的基础在于哲学。我国传统哲学中,对中国画影响较深的是“道本原”说及“玄”学。“道本原说”认为道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是万物之母,而“道”是不可用肉眼看到及用感官感知的,是一种无状之物,因此受其影响的中国画也注重对内心世界的写照和情感的外现。因此,画家笔下描绘出的画面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写照,而是主体意识与大自然的融合,使客观的物质世界在画家的意念中进行的重组,而画面中点、线、面及色彩的构建是画家心灵的外在写照。

2、民族审美意识

我国的民族文化是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凝聚而成的,这也促使我们的民族审美观具有鲜明的特色。这种文化与审美的积淀也使得国画展现了与众不同的面貌。表现在人物画中,从人物的姿态造型、装扮及配景和空间都行成了即定的审美规则。如对水纹、祥云的处理以及对手和脸的描绘等等。如绮罗人物配以牡丹展现了雍容华贵,而秋风配以纵扇的姿态展现的是失意落魄,而梅兰竹菊则展现高尚贞洁的品质。这种审美观念也影响了人物画的构图方式,展现了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观。

3、传统伦理精神

儒家思想是几千年来占据我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儒家思想关注尊崇仁爱性善等道德精神,以其作为社会规范和人修身立事的准则。在其影响下,中国画画家也将其艺术情感作为社会情感的反映,将个人价值纳入社会价值的评判体系中。因此,儒家的人格思想不仅是画家美学思

380二、传统人物画的构图特点1、留白的大量使用

中国传统哲学中提出“虚实相生”“知白守黑”。体现在传统人物画中的构图中,“留白”是中国画中常用的表现画面形象的构图手法。“留白”并非是空洞的、虚无的,而是作为画面形象的延伸,给了观者丰富而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与音乐中的“间歇休止”有“此处无声胜有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绘画也追求画外有意和弦外有音的境界。而“留白”就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表现方式。

“留白”首先展现在对人物形象的突出。中国画的门类中有众多并不描绘背景,以“留白”凸显主要形象。画家们对于不同的物象,根据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需要进行主观的取舍。如唐代张宣《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中描绘乃春日美景,但作者使用“留白”的方式将背景的春草与花舍去,而用欢快快步行走的马及粉红及嫩绿的色彩运用展现春天的意境。又如宋代《骑士猎归图》及明代陈洪缓《屈子行吟图》,通过“留白”将人物后面景物全部舍去,突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有时画家通过“留白”,不着一笔却延伸了画面的空间,给予观者丰富的想象,另其回味无穷。如宋人《百子图》展现了一副童子嬉戏的纯真美好画面。作者在背景处采用留白的手段,让观者不禁想象其背景或是天空、或是美丽的花草丛中。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一幅夜宴场面,作者同样采用了“留白”手法,只将人物形态及刻画人物姿势的椅子突出,而对于地面、屋墙等背景均以“留白”代替。

2、散点透视法则

散点透视是中国画的基本构图方法。它有别于西方的焦点透视或三点透视的法则,中国画家画面的观察点并不局限于一个点,也不受到视域的控制,而是根据创作需要将不同视点观察到的景象组合到画面中,艺术家们通过超越时空的构图方式对画面的整体把握,可以延伸画面的意境。而画家对于意境的创造并非纯粹对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将其主体思想恰当的融入到情景中,使得画面不仅吸引观者注意,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宋代张择端的人物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运用散点透视的典范。从京郊的田野春光到忙碌的码头到繁华的街市,并非将视线集中在一个焦点,

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画是以“我”为中心来构成画面的主体形象,而绘画创作是借物抒情的过程。因此在中国人物画中,画家进行创作并不是离开描述对象去观察和表现,而是站在描绘对象之中。画家虽然处于自然之中,但其画作是以“我”为中心,以思想或情感来进行创作,画面的一切元素都需服从于“我”这个中心,在人物画中是以主体人物为中心进行构图,突出人物的形象。正因为以主体人物为中心进行构图,使得画面各个要素集中到人这个中心,构图的点线面则向四周扩散,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打破,以中心人物为主体,周围景物和人物是次要的,其目的是对主要人物的衬托,如宋代李唐《采薇图》,通过对色彩物象的处理,使得主体人物更加突出,更表达了作者借古喻今的用意。

三、结语

纵观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构图手法,在审美上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民族审美特色及封建伦理章法的体现和融合,尤其是构图手法强调的画面意境的表达和作者主体思想的阐述,注重“留白”的使用,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将客观形象进行重组,使得主体形象更加突出,这些都是传统中国画与西方写实绘画构图手法的不同,这也体现出中国画并不是简单的构建客观物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在几千年的积淀和结晶。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姜今,《画境一中国画构图研究》,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 第一版

[3]崔敏,《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布局》,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何力,《谈中国画构图空白的艺术处理》,美术大观,2012年第5期

[5]陈臻智,《中国传统画构图—论构图与意境的统一》,丽水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