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重庆-中高2023届5月月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重庆-中高2023届5月月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23年重庆-中高2023届5月月考

语文试题卷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如始祖鸟、北京猿人等关键化石的发现都填补了生命演化历史的空白。如今,新的观测分析手段,给古生物学这样的传统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原有的以及新发现的化石中挖掘出的大量前所未知的全新信息,让我们逐渐看清远古时代。

传统上,古生物学家通过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和研究生物化石外表的宏观和微观结构。但是,生物化石的很大一部分信息量包含在其内部,需要古生物学家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揭示。

早在20世纪中叶,就有古生物学家尝试用X光“透视”化石,但简单地使用X光照射,只能取得照射方向上的一点模糊的内部结构信息,要重建各个方向上的全部三维结构信息,就必须使用断层扫描技术,这有点像无损的磨片或切片。断层扫描(CT)最初在医学和制造业中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古生物学家尝试将此技术应用到化石研究中。由于化石比生物体致密得多,且不同化石的物质成分千差万别,直接套用医用CT机器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扫描效果,研发古生物研究专用CT就成为迫切需求。在这方面,我国走在了国际前列——2008年,古脊椎所与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自动化所合作研制了全球首套专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包括225kV显微工业CT和450kV通用性工业CT,并于2011年投入使用。这使得古生物学家能够方便、快速、高质量地对不同大小的脊椎动物(含人类)化石及现生生物的内部精细形态和显微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和重建。应用这套设备,古生物学家迅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古脊椎所朱敏团队对早期有领鱼类内部结构的重建,补充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的关键环节;刘武团队对中国重要人类化石基于CT的研究,定量重建了远古人类的颅内模、内耳骨迷路等精细内部结构。

古代生物死亡后,不同的有机物组分保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提供的生物的信息不同,而承载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成为重建古生物演化历史的重要工具。这一研究方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受益于人类全基因组的发表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古DNA领域开始蓬勃发展。斯万特中博是这一领域的奠基人,着手解决DNA污染问题,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的超净室,并设计出超净室的工作规则。他带领团队重构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发现了丹尼索瓦人——首个仅通过古分子证据而确认的已灭绝古人类。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因此颁给了帕博。古DNA提取物中常常包含大量污染DNA,使得测序的大部分DNA分子都是无用的信息,真正有用的常常不到测序数据的1%。对此,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员和迈耶研发应用了DNA捕获技术——通过设计DNA或RNA探针,像钓鱼一样把目标古DNA从海量的污染DNA中“钓取”出来。

自2010年起,古脊椎所建立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以古DNA技术为核心,在主攻古人群基因组研究的同时,并行开展动物古基因组、共生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演化、古蛋白质研究等衍生7研究方向。2016年首次翔实地绘制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2017年对田园洞人个体进行DNA测序,实现中国地区乃至整个东亚最古老人类的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2018年从来次冰期前后迄今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成功提取到完整线粒体,揭示大熊猫新的线粒体谱系。2018年建立自动化实验平台后,实验速度快、精确度高、产量高,产出了系列重磅成果,例如,揭示东亚早期现代人的遗传多样性及长时间尺度下动态演化围谱;阐明华夏族群万年来的遗传连续性及不同文化人群的迁徙融合历史;阐述东亚特有适应性基因的选择机制:明确以岛阿美人和泰雅人为代表的南岛语族与福建内陆古人群同源。这些研究更新、补充或修正国际学术界相关学术假说,为阐明华夏族群的形成过程及追潮南岛语族源流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实验室也在珍稀保护动物(如金丝猴、南方灰狼)演化研究上取得重大新发现,并推广至更多巴灭绝动物及濒危动物研究领城。

随着研究的深入,古生物学从定性描述进入定量的计算,引进统计学模型。研究中越来越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形态特征的宏演化。在古生物学中系统发育分析规模越来越大,涉及上百

个物种、数千个性状。这些研究都涉及大数据,需要高性能计算机的协助。

为了建立古生代(约5.4亿年——2.4亿年前)海洋生物多样性,南京大学樊隽轩团队遴选了3112个地层剖面、11268个海洋化石物种的26万条化石数据,团队结合了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自主开发了基于并行计算的约束最优化方法。利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经过反复计算和验证,获得了全新的寒武纪一三叠纪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复合多样性曲线。

近些年来贝叶斯方法在古生物学中广泛运用,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计算性能要求高,即使使用目前的高性能计算机,一次运算也可能需要数周甚至上月的时间。不少古生物研究机构专门购置了高性能计算机,运行专门开发的分析软件。比如,近些年古脊椎所发表的重要成果大多离不开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撑。

科研人员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等等进行探索,以期实现化石的自动鉴定。古生物学中微体化石的鉴定费时费力,而且很多是重复劳动,但是这一工作在油田钻井、环境研究中却必不可少;我们还希望能够实现牙形刺、笔石、孢粉等由人工鉴定转向自动识别。这个领域刚刚兴起,需要专业的古生物学家建立鉴定准确的图片库以供机器学习,也需要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以实现可靠的自动鉴定。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3.2《当古生物遇到新科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的观测分析手段”即除了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传统技术手段以外的高精度扫描技术。

B.“DNA捕获技术”,通过设计DNA或RNA探针,把被测序的DNA分子从海量的被污染古DNA提取物中“钓取”出来。

C.“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是以古人群基因组、动物古基因组、共生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演化、古蛋白质等为研究方向的实验室。

D.“化石的自动鉴定”这一目标,依靠建立鉴定准确的图片库,借助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就可以实现。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察和研究生物化石外表的宏观和微观结构,通过新的观测分析手段揭示其内部结构,这样挖掘出的全新信息能让我们逐渐看清远古时代。

B.我国研制的专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让朱敏团队完成了对早期有领鱼类内部结构的重建,走到了国际前列。

C.建立自动化实验平台后,古脊椎所产出的研究成果,既有助于阐明华夏族群的形成过程,也有助于南岛语族源流的追溯研究。

D.樊隽轩团队遴选大量地层剖面和化石数据,自主开发了基于并行计算的约束最优化方法,是为了建立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化石的很大一部分信息包含在其内部,又因为化石比生物体更致密,故只有高精度CT能取得生物化石内部结构信息。

B.刘武团队使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定量重建远古人类的颅内模、内耳骨迷路等精细内部结构,说明医用CT机器无法达到理想的扫描效果。

C.因为古DNA提取物中常常包含大量污染DNA,使得测序的大部分DNA分子都是无用信息,所以古DNA研究超净室的出现能重建古生物演化历史。

D.化石的自动鉴定领域刚刚兴起,这-技术有多种应用场景,科研人员要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等进行探索。

4.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行文结构?请简要说明。

5. 本文作为篇科普文章,语言严密且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 C 2. B 3. D

4. ①本文采用总分的说明结构。先总说古生物学需要新的观测分析手段。②然后分别从高精度扫描技术、分子古生物学技术以及大数据和自动识别技术,来说明怎样挖掘出古生物学前所未知

的信息。

5. ①列数字:“真正有用的常常不到测序数据的1%”,准确说明DNA遭到污染的严重性;“3112个地层剖面、11268个海洋化石物种的26万条化石数据”具体说明研究数据,客观呈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②打比方:“像钓鱼一样”“钓取”,增加DNA捕获技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让深奥专业的科学研究变得有趣味。③作比较:把“X光照射”“断层扫描”“高精度CT”三种技术的扫描结果作比较,更突出强调古生物学需要新的观测分析手段的介入。④举例子:分条列举各科学家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更具体真实地让读者理解新科技为古生物学研究带来的贡献。⑤分类别:从高精度扫描技术、分子古生物学技术以及大数据和自动识别技术三个方向来说明新技术手段,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任答两点即可)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新的观测分析手段’即除了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传统技术手段以外的高精度扫描技术”错,以偏概全,“新的观测分析手段”还包括分子古生物学技术以及大数据和自动识别技术等。

B.“把被测序的DNA分子从海量的被污染古DNA提取物中‘钓取’出来”错,原文是“把目标古DNA从海量的污染DNA中‘钓取’出来”。

D.“就可以实现”错。原文是“科研人员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等等进行探索,以期实现化石的自动鉴定”。原文是未然,选项说“就可以实现”表述太过绝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让朱敏团队……走到了国际前列”错,张冠李戴,并不是朱敏团队的研究走到了国际前列,原文第三自然段表述的意思是研发古生物研究专用CT走到了国际前列。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A.“只有高精度CT能取得生物化石内部结构信息”错。原文是“简单地使用X光照射,只能取得照射方向上的一点模糊的内部结构信息,要重建各个方向上的全部三维结构信息,就必须使用断层扫描技术”,可见,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X光照射”也能取得照射方向上一点模糊的内部结构信息。

B.“说明医用CT机器无法达到理想的扫描效果”错。原文是“应用这套设备,古生物学家迅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刘武团队对中国重要人类化石基于CT的研究,定量重建了远古人类的颅内模、内耳骨迷路等精细内部结构”。可见,选项推断有误,即刘武团队的研究无法说明医用CT的问题,医用CT在医用方面也具有理想的扫描效果。

C.“所以古DNA研究超净室的出现能重建古生物演化历史”错。原文是“古DNA领域开始蓬勃发展。斯万特中博……着手解决DNA污染问题,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的超净室,并设计出超净室的工作规则”“古DNA提取物中常常包含大量污染DNA,使得测序的大部分DNA分子都是无用的信息,真正有用的常常不到测序数据的1%”。可见,选项中的因果推断不成立。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本文采用总分的说明结构。

根据第一段中“新的观测分析手段,给古生物学这样的传统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原有的以及新发现的化石中挖掘出的大量前所未知的全新信息,让我们逐渐看清远古时代”,和第二段中“生物化石的很大一部分信息量包含在其内部,需要古生物学家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揭示”分析,文章先总说古生物学需要新的观测分析手段;

根据“断层扫描(CT)最初在医学和制造业中发展起来……古生物学家尝试将此技术应用到化石

研究中……研发古生物研究专用CT就成为迫切需求……古脊椎所与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自动化所合作研制了全球首套专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古脊椎所建立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以古DNA技术为核心,在主攻古人群基因组研究的同时,并行开展动物古基因组、共生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演化、古蛋白质研究等衍生7研究方向”“在古生物学中系统发育分析规模越来越大,涉及上百个物种、数千个性状。这些研究都涉及大数据,需要高性能计算机的协助”分析,然后分别从高精度扫描技术、分子古生物学技术以及大数据和自动识别技术,来说明怎样挖掘出古生物学前所未知的信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根据“真正有用的常常不到测序数据的1%”,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DNA遭到污染的严重性;“3112个地层剖面、11268个海洋化石物种的26万条化石数据”,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研究数据,客观呈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根据“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员和迈耶研发应用了DNA捕获技术——通过设计DNA或RNA探针,像钓鱼一样把目标古DNA从海量的污染DNA中‘钓取’出来”分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增加DNA捕获技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让深奥专业的科学研究变得有趣味。

根据“古生物学家尝试用X光‘透视’化石,但简单地使用X光照射,只能取得照射方向上的一点模糊的内部结构信息,要重建各个方向上的全部三维结构信息,就必须使用断层扫描技术,这有点像无损的磨片或切片”“直接套用医用CT机器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扫描效果,研发古生物研究专用CT就成为迫切需求……古脊椎所与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自动化所合作研制了全球首套专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包括225kV显微工业CT和450kV通用性工业CT,并于2011年投入使用。这使得古生物学家能够方便、快速、高质量地对不同大小的脊椎动物(含人类)化石及现生生物的内部精细形态和显微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和重建。应用这套设备,古生物学家迅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分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X光照射”“断层扫描”“高精度CT”三种技术的扫描结果作比较,更突出强调古生物学需要新的观测分析手段的

介入。

根据“古生物学家迅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古脊椎所朱敏团队对早期有领鱼类内部结构的重建,补充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的关键环节;刘武团队对中国重要人类化石基于CT的研究,定量重建了远古人类的颅内模、内耳骨迷路等精细内部结构”“”分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分条列举各科学家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更具体真实地让读者理解新科技为古生物学研究带来的贡献。

根据“断层扫描(CT)最初在医学和制造业中发展起来……古生物学家尝试将此技术应用到化石研究中……研发古生物研究专用CT就成为迫切需求……古脊椎所与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自动化所合作研制了全球首套专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古脊椎所建立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以古DNA技术为核心,在主攻古人群基因组研究的同时,并行开展动物古基因组、共生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演化、古蛋白质研究等衍生7研究方向”“在古生物学中系统发育分析规模越来越大,涉及上百个物种、数千个性状。这些研究都涉及大数据,需要高性能计算机的协助”分析,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高精度扫描技术、分子古生物学技术以及大数据和自动识别技术三个方向来说明新技术手段,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香雪 铁凝

我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写于1982年,香雪是小说女主人公的名字。

1985年在纽约一次同美国作家的座谈会上,曾经有一位美国青年要我讲一讲香雪的故事,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原因有二:一是我认为我的小说无法当作故事讲:其次在我的内心深处,觉得一个美国青年是无法懂得中国贫穷的山沟里的一个女孩子的世界的。然而这位美国人把持着话筒再三地要求我,以至于那要求变成了请求。身边我们那位读过《哦,香雪》的美国翻译也竭力撺掇着我,表示他定能把我的故事译得精彩。于是我用三言两语讲述了小说梗概。

我没有想到在场的人们竟为这小说兴奋不已。一家名叫《毛笔》的杂志的主编对我说:“你知道你的小说为什么打动了我们,因为你表现了一种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接着他又问我是否读过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我说很抱歉我从未读过。他说肯尼迪在演说里就向人们描述过他当年是怎样从家乡小村里走出来第一次坐火车的,肯尼迪的内心感受令人泪下。我没有过多地关注肯尼迪的感受,令我留意的是主编前边的那句话:“你表现了一种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与其说我因这句褒奖而获得了虚荣心的极大满足,不如说是这句话使我忽然有点明白我为什么要写小说。

上述一切仿佛是旧话重提了。之所以重提旧话,是因为今年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将我的《哦,香雪》拍成了电影。可以想象把《哦,香雪》拍成电影是怎样的艰难。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不仅会使人在将来的上座率、拷贝数上为之伤神,导演和摄影也会对它望而却步。

日子定在晚秋,我重返九年前曾经住过的那个小村苟各庄,当年它是河北涞水县最穷的村子之一。《哦,香雪》的拍摄点就在这村子附近——北京房山与河北波水交界处的十渡风景区。我记得那年也是晚秋,我在苟各庄下了火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去,就看见了路基下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户棂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楼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白猪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土地的贫瘠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这里的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地守着自己的一份日子,没有怨恨,没有奢求,没有发现他们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的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于是就有了北京人只需乘二百华里的火车,用一斤挂面到这里换一只鸡的怪事。

如今苟各庄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野三坡的一部分,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已不再像等情人一般地等待火车,他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的谈吐不再那么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

我乘了一辆面包车,去看摄制组最后的拍摄。一位在野三坡度假村当客房服务员的苟各庄姑

娘小玉,因了对拍电影的好奇,也和我一同前往。一路上小玉不停地为什么事情咯咯笑着,一只项链式电子表在她胸前荡来荡去。我们在十渡站下了车,我看见白色站牌已换成小说中的站名:台儿沟。这是一个卧在大山之中的山区小站,几条单薄的铁轨寂静地伸向远方。此时没有火车通过,站台上也没有旅客等车。只在候车室那扇小小的绿色门前,并排挤着四五个挎着荆编篮子的半大女孩,篮子里有核桃和大枣。坚硬的山风把她们的嘴唇吹得发紫,她们把双手袖在薄棉袄的袖简里,脚上是家做的花布单鞋。

哦,香雪!

我认出了她们,也认出了饰演香雪的薛白。现在她分明是苟各庄姑娘了,如同九年前我熟悉的女孩子一样。

这时与我同车来的小玉也发现,原来站台上这几个装束寒酸的女孩便是电影演员了。“像!”小玉说。她望着面前的薛白们,眼光有点惊奇,还有点居高临下:“真像!”小玉又说,“和早先我们穿的一样。”她对“早先”二字加重着语气。

那么,香雪仿佛是个早先的故事了,仿佛已是小玉们依稀可辨的一个遥远,又仿佛是无中生有的存在。一瞬间我几乎有点为香雪、为导演、为摄影师、为我自己感到沮丧:日子果真是那样的多变么?香雪已不复存在,为什么人们非要钻进这大山,苦苦地制造一个香雪出来?

然而香雪分明地站在我的眼前,她挎着一篮子核桃,是要卖给火车上的旅客的,可是她还不会讨价还价,只会说:“你看着给吧!”我想起我所尊敬的一位老作家曾经说过:“在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我明白了,香雪并非从前一个遥远的故事,并非一个与小玉的“早先”衣束相像的女孩,那本是人类美好天性的表现之一,那本是生命长河中短暂然而的确存在的纯净的瞬间。有人类就永远有那个瞬间,正是那个瞬间使生命有所附丽。

我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了我的无中生有,虽然香雪的确是我在那个小村苟各庄的发现。 我想无论对于小说还是电影,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不困难;但要明白无中生有对小说和电影的意义,就似乎不大容易。而我所说的无中生有,恰恰是指作家对生活和生命本身更深层次的总体把握与判断。你理应知晓生活是创造的源泉,你更应懂得无中生有对于创造的重要。

越来越发觉因了我的无中生有,香雪才获得长久存在的意义:因了无中生有的香雪,才有读者觉出地表现着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的东西。

(摘编自《铁凝散文》2022年版,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三言两语”讲了《哦,香雪》的极概,表现出“我”因小说本体和文化沟壑的原因而不想讲,却又不得不讲的尴尬。

B.写北京人乘二百华里的火车到苟各庄用一斤挂面换他们一只鸡的事,是为了突出苟各庄村民的朴实、北京人的精明。

C.作者专门写到小玉胸前荡来荡去的一只项链式电子表,以此展现了现代文明带给苟各庄的女孩子们的变化。

D.文章末尾,作者高度肯定了“无中生有”对文学、艺术等的作用,强调了创造精神对于创作者的重要性。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的段落使用排比和问句,情感饱满而深沉,展现出作者因质朴纯净的香雪已远去而引发的思考,同时为下文的转折蓄势。

B.文章语言虽朴实却不乏生动,如描写十渡站见到的场景时,“卧在大山之中”“坚硬的山风”运用比拟生动地展现了环境的特征。

C.这篇散文回忆与现实交织,时间跨度较大,内容丰富,但都是围绕着(哦,香雪〉来组织材料,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征。

D.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不仅点面结合地呈现了苟各庄的发展变化,还传达出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思考、感悟。

8. 面对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作者感慨将《哦,香雪》拍成电影很艰难。请结合教材及本文,谈谈艰难的原因。

9. 铁凝曾说:“文学作品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是作者的真诚和他那些真诚的发现。”本文体

现了作者哪些真诚的情感和发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B

8. ①这是一个情节不完整的故事,主要讲了香雪勇敢踏上火车,用鸡蛋换来铅笔盒,不契合一般电影对跌宕起伏的故事性的追求。②《哦,香雪》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它注重的是对香雪的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抒情性强。③对《哦,香雪》的电影上座率、拷贝数等商业价值、市场前景的担忧,可能会使电影从业者对它望而却步。

9. 真诚的情感:无法把《哦,香雪》当故事讲的为难,讲了之后引起共鸣的满足;对苟各庄的美好变化的喜悦,对质朴、纯净的香雪不复存在的沮丧,想通了创造香雪的价值与意义后的释然与坚定。(为难、满足、喜悦、沮丧、释然等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真诚的发现:讲述《哦,香雪》使作者发现了小说创作的真谛——表现一种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重回苟各庄的经历使作者发现,生活是创造的源泉,但无中生有对于创造也很重要,它使作品意义更长久、更能产生共鸣。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的能力。

B.“突出苟各庄村民的朴实、北京人的精明”不是此处的写作目的。写北京人乘二百华里的火车到荷各庄用一斤挂面换他们一只鸡的事,是借夸大物品间的价格落差,突出了山村的封闭落后,山民是拮据寒酸。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坚硬的山风”运用比拟错,“坚硬的山风”不是比拟,而是移就。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的能力。

小说《哦,香雪》主要描写了香雪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勇敢踏上火车,用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回家的故事。一般来说,电影追求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而《哦,香雪》只是一个情节不完整的故事,这就不契合一般电影对跌宕起伏的故事性的需求,所以作者说把它拍成电影很艰难。

《哦,香雪》中,作者有意交代了香雪踏上火车,用鸡蛋换来铅笔盒这一举动的心理活动,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于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以及台山里姑娘自爱自尊的性格特征。《哦,香雪》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它注重的是对香雪的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抒情性强,电影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抒情性方面较难,所以作者说把它拍成电影很艰难。 根据“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不仅会使人在将来的上座率、拷贝数上为之伤神,导演和摄影也会对它望而却步”分析,对《哦,香雪》的电影上座率、拷贝数等商业价值、市场前景的担忧,可能会使电影从业者对它望而却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的能力。 (1)作者真诚的情感

根据“我认为我的小说无法当作故事讲”“我没有想到在场的人们竟为这小说兴奋不已。一家名叫《毛笔》的杂志的主编对我说:‘你知道你的小说为什么打动了我们,因为你表现了一种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分析,无法把《哦,香雪》当故事讲的为难,讲了之后引起共鸣的满足;

根据“如今苟各庄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野三坡的一部分,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已不再像等情人一般地等待火车,他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的谈吐不再那么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香雪仿佛是个早先的故事了,仿佛已是小五们依稀可辨的一个遥远,又仿佛是无中生有的存在。一瞬间我几乎有点为香雪、为导演、为摄影师、为我自己感到沮丧”“我明白了,香雪并非从前一个遥远的故事,并非一个与小玉的“早先”衣束相像的女孩,那本是人类美好天性的表现

之一,那本是生命长河中短暂然而的确存在的纯净的瞬间。有人类就永远有那个瞬间,正是那个瞬间使生命有所附丽”分析,对苟各庄的美好变化的喜悦,对质朴、纯净的香雪不复存在的沮丧,想通了创造香雪的价值与意义后的释然与坚定。 (2)作者真诚的发现

根据“因了我的无中生有,香雪才获得长久存在的意义:因了无中生有的香雪,才有读者觉出地表现着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的东西”分析,讲述《哦,香雪》使作者发现了小说创作的真谛——表现一种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

根据“我所说的无中生有,恰恰是指作家对生活和生命本身更深层次的总体把握与判断。你理应知晓生活是创造的源泉,你更应懂得无中生有对于创造的重要”分析,重回苟各庄的经历使作者发现,生活是创造的源泉,但无中生有对于创造也很重要,它使作品意义更长久、更能产生共鸣。

三、文言文阅读(共 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祖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材料二: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適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常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己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应断句处的序号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然A衣B不C盖D体E常F寄G食H于I人J窃K恐L转M死N沟O壑P伏Q惟R天S子T数U怜V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飨,奉献祭品,祭祀。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不同义。 B.迨,到,等到。与《项脊轩志》中“迨诸父异爨”中的“迨”同义。 C.故事,旧业。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故事”同义。 D.沉郁顿挫,指杜甫诗文深沉蕴藉,抑扬跌宕。《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

A.杜甫年少贫困,客居吴越等地,去拜谒李邕,李邕看重他的才能。后来参加进土考试落第,滞留长安。

B.杜甫想改变长时间的屈辱地位,多次献上赋颂,这是古代文人欲成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

C.李白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

D.玄宗召李白入宫,但李白已醉倒,酒醉稍醒,即下笔成文,其辞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且无

留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 (2)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14. 杜甫在诗歌《不见》中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请联系材料二,分析李白的“狂”与“才”。 【答案】10. EJP 11. C 12. A

13. (1)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

(2)(高力士)于是指摘挑剔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阻止。

14. 狂:放荡不羁。李白喝醉酒使高力士脱靴;

才:才华出众。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夸赞他是谪仙人,金銮殿献赋颂,醉酒后下笔成文仍辞章婉转华丽。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然衣不盖体”,“体”作“盖” 的宾语,其后应断开; “常寄食于人”,“于人”作“寄食”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 “窃恐转死沟壑”,“沟壑”作“转死”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 故EJP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旦日飨士卒”的“飨”,犒劳;句意:明天犒劳士兵。 B.正确。

“迨诸父异爨”句意: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 C.“同义”错误。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故事”,旧事;句意: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D.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去拜谒李邕”错误,原文是“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李邕对杜甫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拜谒他。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寇夺”,盗寇抢掠;“弥年”,终年;“艰窭”,艰难贫穷; (2)“激”,激怒;“官”,让……为官;“沮”,阻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狂:放荡不羁。

由“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可知,李白喝醉酒使高力士脱靴。 才:才华出众。

由“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月:‘子,谪仙人也!’”可知,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夸赞他是谪仙人;

由“而时白己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可知,金銮殿献赋颂,醉酒后下笔成文仍辞章婉转华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材料二: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天宝初年,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且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还是和酒徒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

要李白替他写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下笔成文,辞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馀思。玄宗爱他的才华,好几次设宴召见他。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贵,把替李白脱鞋当作耻辱的事,于是指摘挑剔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赏赐金锦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 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河湟① 杜牧

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④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河湟: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安史之乱时被吐善占领。②元载:唐代宗时宰相,主张收复河波。③借箸:(史记·留侯世家》载,张度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著为大王筹之。”④遗弓剑:唐宪宗去世的委婉说法。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亦”字表明了元载相公和宪宗皇帝都曾关注西北边防,渴望收复河湟失地,元载曾筹划,宪宗也留神。

B.领联中的“旋”“忽”写出了主张收复失地的君臣都去世,空留遗憾,“不西巡”是指唐宪宗来不及收复西北疆土。

C.前两联全用叙述,不着议论抒情,接连使用典故影射时事,而作者对河湟不能收复的感慨叹惋

却溢于言表。

D.颈联刻画的百姓形象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所塑造的百姓形象相似。

16. 本诗后两联用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强烈的对比:①河湟百姓虽然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外在装束与内心情感形成鲜明对比。②“闲人”沉迷异族歌舞,醉生梦死,与虽身着异族服装,但永为汉臣的河湟百姓形成对比。 鲜明爱憎:对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的称赞,对富贵闲人们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讽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形象、手法等的能力。

D.“所塑造的百姓形象相似”错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讲沦陷区的老百姓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而《河湟》颈联是写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手法的能力。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描写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外表和内心形成对比,表现河湟百姓白发丹心,永为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写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尾联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受辱百姓与富贵闲人,坚守气节与沉迷异族歌舞,对比鲜明。

两联将百姓虽然受尽屈辱,但是丹心不改,一直将自己视作汉臣,与富贵闲人,纵情声色,醉生

梦死,欣赏异族歌舞的情景进行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赞扬百姓坚守气节,正气浩然,批判富贵闲人只知自己享乐,不关心国事,不心忧天下。 五、情景默写(共 4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功用,借以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当时边境上急风扑面、黑云压城、蒙古攻势凶猛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3)古典诗词中的“帘”是一个很常见又很独特的审美意象,往往用以表达离情别怨、伤春惜暮的思想感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官船来往乱如麻 (2). 全仗你抬声价 (3). 闻说北风吹面急 (4). 边上冲梯屡舞 (5). 帘卷西风 (6). 人比黄花瘦(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屡,舞,帘,捣,砧,拂。 六、简答题组(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发现大脑喜欢正向的反馈,即大脑喜欢表扬。人类的大脑对危险和消极的事物更敏锐,同样是一句话,批评比表扬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且,由于表杨和批评对大脑的作用机理不一样,它们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难相互抵消的。哈佛医学院相关的专家团队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如果父母经常打压辱骂孩子,即使事后父母再 ① 地去安抚、 弥补,孩子心中的伤害也无法烟消云散。父母的打压、贬损对孩子来说就是“差评”,一条差评带来的恶劣影响,刷多少条好评也无法挽回。而且,脑科学研究已经表明,长期的语言暴力的确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他们的智力。法国作家拉,封开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觉得自己势头凌厉,威力更大,肯定能把行人的大衣吹掉,南风与自己相比无异于 ② ,自不量力。可是 ③ 的是,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徐徐吹动,行人觉得很暖和,反倒主动解开纽扣,脱掉了大衣。这则寓言后来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被称为“南风效应”,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父母与孩子交流,也应该多吠南风。因为,孩子的大脑喜欢。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19.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两则材料,给父母提出相应的建议。

20. 请根据两则材料,结合《红楼梦〉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贾政的教育方式的评价。 【答案】18. ①温情脉脉/语重心长/心平气和

②蚍蜉撼树/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③出人意料

19. 问题:适当的严厉会带来良好的效果,但是过度的严厉会适得其反。

建议:教育孩子应当刚柔相济,把握好严厉的尺度;必要时对孩子给予及时有效的表扬;加强交流沟通等。

20. 评价:贾政的教育方式属于严厉型,对孩子批评多于表扬,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分析:

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中,宝玉在大观园才华大展,但贾政即使心里满意也没赞扬,所以宝玉和贾环对贾政敬怕有余,亲近不足。

又如《红楼梦》中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政因宝玉交游伶人蒋玉菡和贾环诬告宝玉“逼淫母婢”一事,大发雷霆之怒,痛打宝玉。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结合后文“安抚、 弥补”分析可知,该词形容父母对孩子关爱态度的成语,可用“温情脉脉/语重心长/心平气和”。“温情脉脉”,意思是形容饱含温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语重心长”,意思是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

第②空,语境指北风认为南风的力量很弱小,不能和自己相比,可用“蚍蜉撼树/以卵击石/螳臂当车”。“蚍蜉撼树”,比喻力量本来很微弱,而又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以卵击石”,意思是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螳臂当车”,指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第③空,语境强调结果出乎意料,可用“出人意料”。“出人意料”,意思是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分析图表以及提出建议的能力。 问题:

仔细观察图表,竖轴表良性效果,横轴表严厉值,当严厉值在一定范围内是,产生良性效果;但当过度严厉时,良性效果为负值。由此可知:适当的严厉会带来良好的效果,但是过度的严厉会适得其反。 建议:

结合图表分析,适当的严厉会带来良好的效果,如果超过一定的“度”,结果会适得其反。该图表提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能过分严厉,应当刚柔相济。可以适当的给予孩子有效的表扬;同时教育的手段不能单一,仅仅依靠惩处奖励是不够的,良好的沟通也很重要。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评价、表观点的能力。 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具体的情节作分析。

如:贾政的教育方式属于严厉型,对孩子批评多于表扬,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分析: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中,宝玉在大观园才华大展,先后拟出了“曲径通幽处”“沁芳亭”“有凤来仪”等,贾政即使心里满意也没赞扬,“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或者“拈髯点头不语”“点头微笑”。所以无怪乎宝玉和贾环对贾政敬怕有余,亲近不足了。

又如《红楼梦》中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政因宝玉交游伶人蒋玉菡和贾环诬告宝玉“逼淫母婢”一事,大发雷霆之怒,誓要打死宝玉,将宝玉打得“由臂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平时不管不问,管理时不分青红皂白,父亲痛心儿子惧怕,不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个儿童,他走进我的房间里,便给我整理东西。他看见我的挂表的面合覆在桌子上,给

我翻转来。看见我的茶杯放在茶壶的杯子后面,给我移到口子前面来。看见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顺一倒,给我掉转来。看见我壁上的立幅的绳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给我藏到后而去。我谢他:“哥儿,你这样勤勉地给我收拾!”

他回答我说:“不是,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是的,他曾说:“挂表的面合覆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气闷!”“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教它怎样吃奶奶?”“鞋子一顺一倒,教它们怎样谈话?”“立幅的辫子拖在前面,像一个鸦片鬼。”我实在钦佩这哥儿的同情心的丰富。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以审美的眼光来看,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色姿态的方面而已。没有体得龙马的活力,不能画龙马;没有体得松柏的劲秀,不能画松柏。中国古来的画家都有这样的明训。西洋画何独不然?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 文中第二、三自然段语言特色鲜明,请比较这两段语言特色的不同之处。

【答案】21. 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到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以实用的眼光来看,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

22. ①从词语上来看:第二段中“气闷”“躲”“鸦片鬼”“怎样谈话”等词语口语化,充满童趣,符合孩子的性格特点,第三段中“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等表述更贴合文人艺术家的身份。

②从句式上看:第二段中语言不求整齐,多为短句,随意灵动;第三段句式整齐,多为长句,用对龙马、松柏的体会表现画家对形色姿态的注重,用与朝阳、海波的共鸣共生写出艺术家“物我一体”境界的要求。

③从风格上看:第二段是儿童口吻,语言活泼、天真烂漫;第三段是成人口吻,语言较为严肃且典雅优美。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以下语病:

第一处,搭配不当,“听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动宾搭配不当,应在“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加“看到”;

第二处,“以审美的眼光来看,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不合逻辑,是“疯话”应该是从实用的眼光看的,因此改为“以实用的眼光来看”。

故原句改为: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到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以实用的眼光来看,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

语言特色可以从语体、修辞、长短句、语言风格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就语体色彩看,“挂表的面合覆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气闷!”“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救它怎样吃奶奶?”“鞋子一顺一倒,教它们怎样谈话?”“立幅的辫子拖在前面,像一个鸦片鬼。”几个句子中“气闷”“躲”“鸦片鬼”“怎样谈话”是典型的口语,符合文中“有一个儿童”的表述,更能表现孩子的性格。“没有体得龙马的活力,不能画龙马;没有体得松柏的劲秀,不能画松柏”“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是书面语,语言含蓄隽永,符合文中“艺术家”的身份。

就句式而言,“不是,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中有短句有长句,但是多以“挂表

的面合覆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气闷!”“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救它怎样吃奶奶?”这样的短句为主,结构简单,更有节奏感。“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是整句,“不过画家注重其形色姿态的方面而”“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等是长句,证明作者“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的观点。

就语言风格而言,第二段是儿童的回答,“看它何等气闷” “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教它怎样吃奶奶?”等句子是儿童春节天真的口吻,活泼生动,给人天真烂漫之感。第三段是艺术家的口吻,论述艺术家需要做到“万物皆备于心中”,语气严肃,而“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等句子给人一种典雅优美、含蓄蕴藉的感觉。 七、材料作文(共 4 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图中的三双鞋从上到下依次为草鞋、布鞋、鞋。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漫画式作文题。

漫画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图画中的三双鞋,从上到下依次为草鞋、布鞋、鞋,第二

部分是文字,漫画的右上方写有“不忘来时路”的字样。

由此看来,这一双双鞋,由草鞋到布鞋,再到鞋,体现出鞋子的变迁,可以让考生联想到,鞋子的变化代表着历史和社会的变迁,体现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如果从社会现实的角度看,鞋子的变化代表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发展,折射出经济等方面的进步,是社会飞速发展的缩影;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草鞋可以代表红军抗战的年代,布鞋代表后生活好转的年代,而鞋则意味着我们的国家不步入改革开放的年代,三种鞋折射出国家的进步和历史的进程。结合“不忘来时路”的主题,提醒我们回首过往,缅怀历史,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不忘来时路,决胜新征程。可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对漫画内容加以引申,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回望来时路,要联系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如“草鞋”,可以让人联想到红军的草鞋,历史上走得最长的鞋,曾走过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鞋”可以让让人联想到党人从立业、创业到成业的历史进程,带领广大人民穿上思想“”的鞋,坚定不移地迈向改革开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考生也可写鞋子的变迁,见证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程,联系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联想到见证了中国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演绎。同时也赓续着“不忘来时路,走好未来路”的进取精神。如今从危难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瞻望未来,又踏上了“十四五”的新征程。未来,这一双双“中国鞋”,将继续踏浪而行,用理想照耀中国,用奋斗走向辉煌。 立意:

1.不忘来时之路,瞻望美好未来。 2.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3.回望百年征程,再谱华夏新篇。 4.踏着先辈的脚印,走向时代新天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