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景帝纪
来源:化拓教育网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高雅)有风彩,沈毅(沉着坚毅)多大略(远大的谋略)。少流(流传)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差不多,大约,表示推测语气)也(组词,无意义)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明帝曹叡的第三个年号,历时3年)中,拜散骑常侍,累迁(多次升官)中护军。为(制定)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极为孝顺)闻。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悄悄策划),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指动手的前一天晚上)乃告之,既而使人觇(chān,.窥视)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终究)可也。”初,帝阴(暗中)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早晨)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不久)加卫将军。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生卒年不详,夏末商初人。因为善于烹饪被汤看中,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中华厨祖)既卒,伊陟(伊尹之子,商朝大臣)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二个年号,共计6年)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明(明确)少长,恤(xù,体恤,同情,怜悯)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倾心向往),朝野肃然。 或(间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语出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有一次微服游于康衢,听见小孩子们在唱《康衢谣》:“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是:使我百姓有衣食,莫不是你英明政策,大家不投机、不取巧,顺乎自然法则。尧看到百姓怡然自足,非常高兴,于是“召舜,禅以天下”。成语“不识不知”指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倘若不是)军事,不得妄有改革。” 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担心)其分兵以寇(侵犯)淮泗,欲戍诸水口。帝曰:“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jiǎo,求)一时之利,并兵(聚兵)合肥,以冀(希望)万一(侥幸,指侥幸得手),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duó,猜测)。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俭、钦请战,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指把军队置于险境),其锋未易当。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攻破)。”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即大半)。帝乃敕钦督锐卒(精锐部队)趋(奔赴)合榆(地名),要(古同“邀”,中途拦截)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节选自《晋书•卷二•帝纪第二景帝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而使人觇之 觇:窥视 .B.伊陟嗣事 嗣:继承 .C.卒如所度 卒:队伍 D.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 距:通“拒”,抵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景帝“沈毅多大略”的一组是(3分)( ) ①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史无私焉 ②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X ③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 ④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⑤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戌诸水口X ⑥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景帝才华出众。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高雅有风采,沉者坚毅,深谋远虑;与年少时的景帝名望相同的何晏曾称他是一个几乎能够成就天下事的人。 B.景帝重视人才。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出了选人用人要求,命令百官司推举人才,关心人,体恤人,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 C.景帝遵守旧制。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用一位诗人的诗句,表示祖先留下来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 D.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恪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消耗敌人的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生擒诸葛恪X。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也。 (2)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 【参考答案】 4.C(卒:最终,终于) 5.D(②表现其“孝”;⑤为众人的意见) 6.D(“生擒诸葛恪”错) 7.(1)景帝暗地里收留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阴”“死士三千”“人间”各1分,句意2分) (2)景帝就命令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后继。(“敕”“趣”“要”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景皇帝名师,字子元,是宣帝的儿子。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很有远大的谋略。他年少时就流传有好声誉,和夏侯玄、何晏名望相同。何晏时常称说:“差不多可以成就天下事的,是司马子元。”魏景初年间,任散骑常侍,多次升官为中卫军。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拔人不超越他的功绩,任免官吏无私情。宣穆皇后去世,景帝服丧以极其孝顺闻名。 宣帝将要诛杀曹爽时,精心秘密谋划,单独跟景帝悄悄策划,文帝不知道这件事。将要动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他,之后派人窥视,景帝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文帝不能安然就寝。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队,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宣帝说:“这个儿子终究真行啊。”当初,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事件平息后,因为有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接着加封为卫将军。等到宣帝死时,议政的人们都说:“伊尹已死,伊陟继承事业。”天子任命景帝为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升为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令百官推举人才,明确年少与年长者的尊卑,体恤贫困与孤独的人,清理被废除不用的人。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 间或有人请求要改变制度,景帝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顺从上代帝王的法度去做’,这是诗人所赞美的。三代祖先的典章制度,是应当遵守的;如果不是有战争,不能随意更改。” 五年夏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新城,朝廷的议论担心他分兵侵犯准泗,打算守卫各水路口岸。景帝说:“诸葛恪新近在吴国得到权势,想求得一时的好处,聚兵合肥,希望侥幸得手,没有精力再在青徐找麻烦。再说水路口岸不是一个,多守卫就用兵多,少守卫又不足以抵挡敌人。”诸葛恪果然在合肥集中兵力,最终正像景帝所推测的那样。景帝便派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抵御敌军。毋丘俭、文钦请求出战,景帝说:“诸葛恪全力深入我方,把军队置于险境,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再说新城既小又坚固,敌军进攻也难以攻克。”于是命令众将领筑城防守。相持了好几个月,诸葛恪攻城的力量耗尽,死伤超过半数。景帝就命令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后继。诸葛恪因害怕而逃跑,文钦迎上去攻击,大败敌军,杀敌一万多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