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践探索
摘要:小学数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要为后面学习的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这是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过程当中首要的任务。但由于每个学生都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学习的能力天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传统的数学教育方法没办法针对于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使每位学生的能力进行同步提高。基于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尊重差异性采取分层的教学方式,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学生接受的程度,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评判标准。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育;分层教学 引言
数学这门学科它要求学生比较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性,同时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的学科,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的效果大相径庭,有的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好,而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却比较差,有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考察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因为每个学生他的先天学习能力是有所差异的,对知识的理解各有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问题出现的前期没有及时的转变教学思维核教学方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思维模式来让学习效果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吸收知识。
一、分层教学方法分析
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学习水平把学生合理的进行分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侧重的按照小组进行分组,分层次教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有的学生觉得老师讲的过慢,而已有的学生觉得老师讲的过慢,理解欠缺跟不上,分层教学精髓在于准
确地把学生进行分组划分,分组的主体对象就是所有的学生,分组的标准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为能力为标准。简单地来讲分层教学需要老师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他的吸收能力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分层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能够根据不同小组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因材施教,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2.1师生比例不均匀,无法照顾所有学生
在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一直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匀、以及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我们国家一直是人口大国,同时近些年各个学校的招生规模都是在不断地进行扩招,大部分的小学地区都是采取一位老师带几十个学生的这种大班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师生的比例严重不协调、不均匀,从而引发了在教学问题上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师往往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判断,而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只能够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是否推进下一阶段的教学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能力不足以及学习效果不佳,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同时,在大班式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学生会认为老师不注意到自己,而是选择消极的学习方式。而老师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把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能够时时刻刻的都掌握。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推进师资力量的发展,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作为老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应该进行巡视交流,尽量能做到于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多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并且对小学的课程结构能够做出符合班级的一些改善与改动,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平台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2.2无法全面的照顾到每位学生
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这就导致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所不同、有所差异,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身就很强,对于这些基础性的知识理解与掌握就很快课堂上的学生而言,这些有能力的学生往往会认为学校课堂中所
学习的知识过于简单,同时教学的进度比较缓慢。同一个知识点的范围反复讲解与练习,对于他们而言都过于无聊,这反而消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对于一部分学习能力本身较弱的同学,对于他们来说,目前的课堂进度可能存在较快的状况。在同一个课堂当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够以比较快的速度回答出来,而一些思考问题比较慢的学生则没办法拥有较快的思考时间来回答老师的问题,长此以往这就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慢慢地他们对于学习方面就没有了积极性。对此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让他们自主学习更加有进阶型的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而言,面对课堂当中的重难点,他们则更需要老师为他们更加详细的讲解,同时也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够让他们真正理解课本当中的基础知识。因此,老师应该多重视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他们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让他们回归课本强化练习。
2.3教学节奏难以调整
现在我国的教学模式都是采取大班教学 而一个班级当中往往学生他们的吸收程度都是各不相同,他们的成绩处于两极分化的情况,好的学生很好,差的学生很差,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要顾及到,一方面老师要顾及学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对于新的知识吸收程度很快 及时的就能够掌握与理解,他们很想学习更有难度一些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师也要顾及学习能力就比较弱,吸收程度比较慢得学生,这类学生往往一个知识点,老师需要重复讲解一遍他们才能够听懂。而大班教学的学习节奏难以保持一致,快了不行,慢了不行,很难在二者个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3.1掌握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老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受课堂讲课过程当中、课后查漏补缺等教学环节当中,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想要在第一时间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用的方法,其实大多数的老师都会选择用随堂小练考
的方式来考察学生是否长过了所学的知识。其实老师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比如,课后与学生进行约谈,这种方式的弊端就在于约谈的学生数量有限,毕竟约谈是有时间,所以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充分的约谈到,但是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约谈,这样可以掌握整个班级的大部分的情况;定期进行家访,老师可以定期对一些问题突出的学生以及各个层次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学;定期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沟通,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真实的学习情况是教师开展后续教学工作的关键之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首先要了解学生现在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更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老师还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心理进行分析,当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积极向上的时候,整个教学活动推进的程度能够更加的顺利,学生能够更加的高效去掌握教学内容,而面对学习上的一些困难的时候,学生往往会陷入消极怠慢的状态,对此的老师要及时地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针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来不断地提高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在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老师可以把收集到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做好记录,这项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3.2分层规划教学进度
在这之前教师通过的各种不同的方法掌握了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吸收程度,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对于分组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在短时间之内对知识的吸收程度来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吸收程度较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对他们要求更高,让他们达到较高的学习目标,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此类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讲解。而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吸收知识较差的一些学生,则更需要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分层规划教学进度是整个进行分层教学计划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可以接受新知识较快的学生,老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课外知识来让他们进行学习;而对于一些吸收知识比较慢的学生,则更应该多提供演示性的学习机会,以此来巩固他们所学到的基础性知识,逐步地完成教学目标。就比如在“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弱、需要有较长时间
思考的学生,老师在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着重讲解基础性的知识,要求这些学生只要在短时间之内掌握百分数的含义以及基础性的一些问题就可以;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在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可以拓展一些比较有深度性的知识,让逐步让他们理解百分数的增加与减少的知识。同时,分层教学这个方法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课后监督学习同样也可以使用分层教学,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分配不同的课后学习任务,让学习效率比较低、吸收知识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进行基础性的知识复习,让他们多加掌握知识,同时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做更多的延伸训练,让他们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地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通过掌握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吸收家长的一些合理性的意见,以此来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学习与学习能力。
3.3分层制定评价制度
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他们处于主体地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心态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也要有面对胜利的谦虚心态。在注重分层教学实践的突出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评价在教学方式当中的关键作用,分层评价的主旨是要求老师能够客观公正地面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一些进步给予他们正确的反馈,帮助学生朝着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与完善,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要兼顾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老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以及平时作业完成的情况和考试的成绩等一些情况,划分出优、中、差三类,可以在班会的时候公开表彰优等的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其他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对于其余的二等学生,老师要做到比较隐藏性的批评,不能够在公开的场所对他们进行批判,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可以在课下单独与他们进行约谈。在批改学生的试卷时,要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评价,这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的信心有着较大的帮助。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基础题都出现错误的话,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批评;而对于学习成绩本身就不太好的学生,当基础性的题目他们完成度比较高的时候,就可以给予他们表扬,这样他们在表扬中更加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但是,任何的夸奖和评价都要注意分寸和时机,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3.4作业分层
作业这个环节可以说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分层教学,教师要关注课后学生练习的分层,课后练习属于学生家庭学习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发散思维,更好的发现在课堂当中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在布置课堂作业之后,老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掌握情况区分划分作业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做不同的数学训练题。对于第三层次、吸收程度比较差的学生,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布置一些基础性知识的作业,让他们能够读懂且会做课后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比如像学习“两位、三位数乘除一位数”时,就可以把简单的计算题设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练习运算。对于二层次的学生,老师要引导他们掌握课本当中的典型例题并且能够根据例题的答案灵活的处理各种变型题型,将一些类似的题型作为课后练习。对于一层次的学生也就是吸收程度较好的学生,老师不仅要让他们掌握课本当中的数学知识还要求他们拓展数学视野,可以借助拓展一些练习题作为他们的课后作业。
结束语
如果想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作用,那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采用多样的沟通方式以此来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进度,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了解程度把学生进行分组,针对不同情况的学习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以及评定标准,在因材施教的合理教学过程当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主动性,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些心理状况,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冯丽娜.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明日,2018(1):145.
[2]杨建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好家长,2019(15):111.
[3]崔同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19(7):150.
[4]邵淑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苑教育,2018(4):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