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风险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对神经内科42名护士实施风险(实验阶段),并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前(对照阶段)进行对比,分析护理风险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能力、患者满意度、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阶段相比,观察阶段风险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阶段,而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能有效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提高病房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护理风险;神经内科;满意度
风险就是及时发现及评价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积极、科学的措施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的一种方式[1]。为此本科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神经内分泌科患者应用护理风险,以其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没实施护理风险前选取本科神经内科42名护士为培训对象,并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护理风险培训。入选对象年龄为19~48岁,平均年龄(23.6±5.8)岁,其中主管护师7名,护师8名,护士27名;本科10名,大专12名,中专20名,护理人员工作年限3年17名 。并随机抽取两阶段各50名神经内分泌科患者进行调查,两阶段选取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疾病种类经统计学分析后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性。
1.2 方法
1.2.1 对照阶段
对照阶段实施常规性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将患者病情告知医生,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2.2 观察阶段
实验阶段对护理人员实施风险,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护理风险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专科医生、各质控组长共同成立护理风险小组,由专科护士长带头制定培训方案及考核条例[2]。(2)加强护理人员道德及法制教育,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及讲座,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及风险教育。(3)加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技
能培训,每周学习1次,共30学时。每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鼓励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积极掌握新的技术及仪器设备,扩展护理人员护理理念及知识面。
1.3 评价标准
由培训小组制定统一的考核制度及考核方案,并对护理人员护理风险能力进行综合考核,护理风险能力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人员技术掌握越好。记录两阶段护理意外事件及引起风险发生的原因。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总评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风险事件即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发生的事件,包括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系统因素、患者及其家属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阶段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干预前共发生风险事件788例,干预后共发生风险事件205例,在推出护理风险因素应对策略后,护理人员经宣传教育后,神经内科室风险事件发生的频数显著下降,其中护理人员因素方面较培训前显著下降,各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频数经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2.2两阶段护理质量效果分析
与对照阶段相比,观察阶段风险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阶段,而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神经内分泌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尤其是脑出血患者病情紧急,发病突然,护理难度较大,容易引起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加患者病死率。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人员根据患者发病规律、发病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7]。在神经内分泌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理念,密切留意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意义[8]。张运巧[9]在其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普遍缺乏风险预见能力,加之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资源缺乏,使得护理人员主要精力及时间用于关注实际工作,缺乏对工作的思考和观察,机械性地执行医嘱,对存在的风险问题缺乏认识,对意
外事件及并发症缺乏相应的处理措施,增加意外事件发生风险,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工作中对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风险事件发生,降低风险对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生安全危害[3]。近年随着医疗体系的改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承担风险也随着增加[4]。神经内科患者容易出现各种感染,患者护理难度较大,从而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本研究中与对照阶段相比,观察阶段风险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阶段,而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理前相比,实施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服务态度、操作熟练程度、文档管理能力等风险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从而说明对护理人员加强道德素质及法制知识教育,加强肾内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技能的学习,重视护理人员礼仪教育及文案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及安全管理意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此外本研究发现,实施风险管理后肾内科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从而说明风险管理能可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管理能力,从而减少意外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此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能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降低患者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星.探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5):986-988
[2] 孔鸽.危机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4):553-555.
[3] 姜小华.风险在儿科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医药杂志.2010,7(6):378-379.
[4] 陈晓君,陈瑞珍,蔡雁飞,等.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10(3):659﹣660.
[5]韩翠存.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7(6):372﹣373.
[6]贡国娟.护理风险干预在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25(7):265﹣2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