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日文化交流史往届考题

中日文化交流史往届考题

来源:化拓教育网
往届考题整理

一. 选择填空

 将《开宝敕版大藏经》带回日本:奝然。(P178)  被称为博多商人之祖的谢国明曾资助圆尔辨圆来华。  足利义满建立金阁寺接待明朝使节。  雪舟的中日合璧之作:《天桥立图》。

 最初源于辅助阅读汉文的速记符号:片假名。(P58)  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P60)

 12世纪产生的净土宗是由法然创立的日本民族佛教宗派(P155)

 日本儒学朱子学的代表:藤原惺窝及其大弟子林罗山,其儒学特点是:把中国朱子学中主要强调个人品性发展的理学部分,扩展成为可以治理国家的社会规则准绳(“大义名分”)。(P156)  自中国史书中的《新唐书》起,将“倭国”改称为“日本国”。

 哪一个器物在中国时被当做实用品,而东渡日本后变成了祭器:铜镜。 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出自史书:《汉书》。  作为卑弥呼的使者赴洛阳朝贡的是:难升米、牛利。

 5世纪倭五王遣使刘宋,是出于何种需要:抗衡列岛以外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示例,争夺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治经济统辖权。(P48)

现在残部最多的日本律令是:《养老律令》。  抗击忽必烈中日本的民族英雄是:北条时宗。

 在勘合贸易中被明惠帝称作“日本国王”的是:足利义满。  16世纪末,抗击丰臣秀吉侵朝的朝鲜民族英雄是:李舜臣。  明朝中国指定的日本入贡船接待港是:宁波(明州)港。  宁波争贡事件发生在:1523年。  五峰博士是:王直。

 734年逝世在长安的日本留学生是:井真成。

 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哪一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871年。 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四郡,其后三郡都归乐浪郡。  鉴真和尚在日本建唐招提寺。

 宁波争贡事件后,勘合贸易被大名大内氏把持。(P248)  空海将真言密宗(诗文、书法等)传至日本。(P139)  隐元受到幕府将军德川家纲的接见,修建万福寺。(P354)  日本著名学者涩川春海编写大和历。(P316)  寿司在镰仓时代才在日本普及。(P372)

 向圣德太子传授佛法的高丽僧人是:慧慈。(P76)

二. 连线

 晁衡-李白||寂照-丁谓

 遣唐使-吉备真备||遣隋使-小野妹子||大化革新-中臣镰足||《十七条》-圣德太子  空海-惠果||北条时宗-无学祖元||道元-如净禅师||荣西-虚庵怀敞  鉴真-唐招提寺||兰溪道隆-建长寺||隐元隆琦-万福寺||寂照-吴门寺  鹰岛-元寇||志贺岛-金印||五岛列岛-倭寇||小吕岛-宋商

 瑞溪周凤-善邻国宝记||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纪||成寻-参天台山五台山记||策彦周良-再渡集  梁启超-《佳人之奇遇》||郁达夫-《沉沦》||郭沫若-《女神》

 龟井南冥-金印||江上波夫-“骑马民族王朝”||中山平次-金印为何埋藏志贺岛||朱舜水-德川光

国 三. 判断

 日本天皇的三大神器是铜剑、铜镜、金印。 (八咫镜、草蕹剑、八尺勾玉)

 “国书事件”反映了7世纪初日本欲求平等外交,而隋朝采取抑制的历史背景。  在先秦,靠日本海左旋海流自然交流的时期,中国一方去多回少。  《十七条》是囊括了律、令的国政大法。(P87:非真正的)  日本古代荫位制度使其无需采用中国的科举制度,国学也不发达。

 日本不像中国一样有的青铜器时代,而是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铁器时代。

 日本遣唐使的风险很大,每次遣唐使船都不同程度的遭到海难。(P105:并非每次)

 南宋、元时期,中国商船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而日本商船没有参与其中。 (P199:平清盛解除海

禁)

 晚唐北宋的中日贸易使唐物充满日本平安贵族左右,促成了日本国风文化。(P172)  唐代来华的日本请益僧的主要任务是邀请唐僧东渡。(请教疑难问题)  明发给各国勘合符以便区别走私,首先给了日本。(贸易)  清时期中日贸易主要通过博多进行。(P340:长崎)

 1684康熙“展海令”后,大量中国民间商船涌入日本,“唐人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修建。  中国产的海带、鱼翅、鲍鱼干很受日本人欢迎。(日本贸易品)  刘宋占领山东为中日交通带来转机。(P50)  倭五王是延续至今日本天皇家族的祖先。  鉴真东渡好几次因为海难。

 吴越给日本送国书等,日本还礼。(P167:日本不便接受)  藤木吉1002年来中国受到宋真宗接见。(P170)

 圆仁为向天台高僧讨教有关天台宗教义之30个疑点的使命,违规滞留,并受到新罗人张保皋的帮助。

 忽必烈对日战争时的民间交往减少。

 1532宁波争贡事件,使得日本人在中国人心中印象下降。  1658年,隐元受到德川家纲接见。(P354)

 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在新政中提倡笃敬三宝,把佛教看成是治国、施政的根本,要求所有臣民信奉佛

教。(P153)

 皇族最高等级是真人,穿紫色是因为道教。(P158)

 倭寇后期在日伪根据,九州等人还把他们当有钱商人。(P288)

 镰仓幕府三代将军源实朝曾令宋商陈和卿造大船去宁波阿育王寺朝拜,但因由比滨港口不宜大船出入

终止。(船无法浮行)

四. 完型题

 中国正史中日本记录的最有价值史料:《三国志》《宋史》《宋书》  历史上的五次中日战争。(P4)

1) 663年白村江之战。

2) 1273、1281年的元朝征伐日本的战争。

3) 1591-1597:日本丰臣秀吉征伐朝鲜及明朝为保护国土而援朝的战争。 4) 15:中日甲午战争。

5) 1931-1945:日本侵华战争。  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点。(P2起)

1) 持久性 2) 全面性 3) 双向性 4) 自主性

 金印为何埋藏志贺岛。(P30)

1) 亡国埋葬说 2) 祭器保存说 3) 设施破坏说

 两国史书对裴世清访日记载不同。(P79)

1) 对上方君主称谓

2) 隋使与倭王的见面方式 3) 国书的内容

4) 第三四次访华有无

 日本对天皇的叫法。(P158)

 禅宗三宗由谁带回日本?建立了哪些寺?

1) 明庵荣西——临济宗——建仁寺 2) 希玄道元——曹洞宗——永平寺 3) 隐元隆琦——黄檗宗——万福寺

 日本遣明船上的贡品可分为哪三类?(P249)  东山御物来源。(P256)  茶道形成原因。(P268)

 与遣唐使相比,遣明使的不同点。(P297)

 江上波夫的“骑马民族王朝”的理由是(P54)  日本正仓院文物价值有三个特点。(P99)

 北宋时期有三批日僧来华,主要人物和贡献。(P176)  与前期倭寇相比,后期倭寇的特点(P282 & P284)

构成人员 + 骚扰地区 + 产生原因  有史记载的中国皇帝给日本的赐印:

1) 金印——《后汉书》(P24)

2) 亲魏倭王印——《魏志·倭人传》(P39) 3) “日本国王”印——《教言卿记》(P247)  中日文化交流的走势。(P7)

1) 隋唐以前是日本通过朝鲜半岛间接接受中国文化时期。 2) 隋唐以后是日本直接吸收中国文化时期。

3) 明治维新以后至今,是中日文化双向交流时期。

五. 简述题

 汉倭奴国王印(P25 & P31)

1) 1784年发掘于志贺村岛,由著名汉学者龟井南冥鉴定为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的金印;1981

年被认定为日本国宝,现存于福冈市博物馆。

2) 就金印的外形及质地、印文内容、埋藏方式和地点等问题,对其真伪有颇多讨论。

3) 作为重要考古物证,记录了奴国对汉光武帝的直接朝贡,开始中日间持续到隋的册封受封,是中

日文化交流之源的象征。

 青瓷葵口碗(P267)

1) 青瓷葵口碗产于中国浙江龙泉窑,现被日本国立博物馆收藏。

2) 平重盛曾向中国宁波阿育王寺施舍黄金,阿育王寺的长老——卓庵德光作为还礼,赠给平重盛这只青

瓷茶碗。当此碗到达足利义政的手里时已有裂纹,他托人将此物拿到中国,瓷碗得到修补。 3) 其奇特经历反映了唐物在日本具有赠答礼品的功能,也体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互动性。

 琉球国王冕(P3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