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母亲的作业
作者:乔 叶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7年第11期
在北戴河开笔会的时候,经常和一个文友一起逛夜市。夜市上有许多卖工艺品的小摊。靠海吃海,许多工艺品都是用小贝壳粘裱的,在灯光下五彩缤纷,煞是好看。
在一个中年妇女的摊位上,朋友相中了几个笔筒,摊主向正就着路灯看书的一个小女孩喊:“枝子,结账!”枝子放下书跑过来。她十一二岁年纪,穿着一件淡黄色的短袖衫,梳着一条马尾辫,很羞涩地朝我们笑笑,利落地算账找零钱。摊主则在一旁很热情地帮忙把笔筒装进了袋子。我觉得她的动作有异,便打开袋子把笔筒又检查了一遍,果然,她的热情是值得怀疑的:有两个笔筒上的贝壳已经脱落了好多。我们当即要求调换,那个摊主却怎么都不肯。 “当初你们怎么不看好?”她恶人先告状地嚷着,“都像你们这样,我们还怎么卖东西?” 我和朋友面面相觑。我们脚还没离地,她就这样撒泼,可见此商岂止是奸,简直就是无赖。
“都像你这样,我们怎么还敢买?”我和她理论。 “不敢买就别买,既然买了那就算。”
“我要去工商局告你。”我故意看了看她的营业执照,说。
“去告吧。告,告,头长角,不告不告嘴长泡。”她毫不示弱地嘟噜着,居然把儿歌都搬了出来,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我正要认真和她计较,朋友拉了拉我的手,示意我们走开。转过了街角,我问他是不是怕我们人生地不熟吃亏,他摇摇头。
“你没看见那个孩子吗?”朋友说,“她也在牵她妈妈衣角呢,脸红得什么似的。” “那又怎么样?难道还给她面子?”
“小时候,我和妈妈常常一起去集上卖鸡蛋。我和那孩子年龄差不多,任务也是帮妈妈结账收钱。”朋友说,“不过我妈妈一点儿也不蛮,做生意很善的。可就是这样也还是会有人找茬和她吵架。每次看到她和别人吵的样子,我都会觉得又难堪又难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我们不和她妈妈争执的话,那孩子可能就不会懂得她妈妈是错的。这样的妈妈最需要教训,不然把孩子都带坏了。”我仍然愤愤不平。
“她妈妈肯定不少演这样的剧目,我想,她肯定早就知道她妈妈是错的,不然她不会去牵她妈妈衣角。就像我当年为妈妈难堪和难过,可我也知道妈妈是对的一样。”朋友说,“然而知道对错又有什么用呢?作为孩子,对大人的事情常常是为力的。也许,对孩子来说,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们别再继续争吵。”
朋友笑笑,又说:“我只是为了那个孩子才走开的。再怎么说,她也是孩子的母亲。” 我无语。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最朴素也最充分的理由:为一个孩子而去原谅她的母亲。无论她的母亲是多么无知和欠缺,都是她的母亲。母亲的仪态和孩子的感受是那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开。所以,尽管我们可以和一个小贩认真到底,但我们还是选择了放弃。只为了,给那个可爱的孩子留一点点娇嫩而纯真的尊严。
当然,我也衷心地希望,每个母亲都能够为自己的孩子而真正珍惜、重视这种尊严,这种初涉尘世的、宝石一样玲珑剔透的尊严。对得起孩子的这种尊严,是一位母亲除了衣食住行之外,另一种不能忽视的责任。因为,正如你整天检查孩子的作业一样,孩子也在检查你的作业——你的所作所为便是写给孩子的作业。 (选自《乔叶散文集》,略有改动)
【路子与你聊】
你认为那个小女孩拉母亲衣角时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