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挑山工教学设计

挑山工教学设计

来源:化拓教育网
《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练习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读写结合,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中挑山工说的话。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同学们,挑山工辛苦登山的样子已经定格在我们心里,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到他们身边,感受他们的可贵精神。(板书课题) 二、出示“我展示我精彩”:

1.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挑山工挑着重担,路程比游人远,可为什么能赶超游人?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朗读挑山工说的意味深长的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他的话里包含着怎样的道理?

4.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 ”画出展示画面内容的语句。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合作探究

1.生生互探:小组展示自学成果,交流疑难问题。 2.师生互探:

(1)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2)你知道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前头?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3)你从挑山工的话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讨论交流:“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快乐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思考:为什么游人“快乐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

(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认定目标,坚持不懈。)

(4)引导学生总结:

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学生自己试着

说说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5)讨论: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作者需要的不但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持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持续向前。)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快”和“慢”是对立统一的,“快”相对于“慢”来说,“慢”相对于“快”来说,主观感觉起很起作用。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说出来,互相交流交流吧。

2.你最想对文中的挑山工说些什么?(学生自主展示)

板书设计: 挑山工

看到 攀谈 画画(需要它)

(担子重、路程↓长、时间少)↓ ↓

产生疑问 → 解疑明理 →永远激励

目标专一 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 勇往直前

《挑山工》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 麻丽娟

《挑山工》是一篇篇幅相比照较长的课文,又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我课堂重点解决三个问题:(1)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为什么这样登山?(2)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为什么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3)“我”为什么需要这幅画?这些问题既是教学的难点又是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方式有:1、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的意思;2、采用分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在全班交流;3、范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这样避免了逐段讲读、条分缕析的支解式教学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事实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错的,学习情绪也很好。理解课文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紧紧抓住“作者需要它什么?”实行理解,理解深刻表达理由也很有条理。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当别人的理解对自己有所启示时,同样会毫不迟疑的举手参与补充。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使得大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十分明确的摆在大家的面前了。在最后总结概括时学生用词准确无误,使整个学习的过程非常完整。

相信学生,给他们发挥的舞台。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心的读,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挑山工形象,引导提炼归纳出几个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重点段,解决问题,这其实避免了逐段讲读、条分缕析的支解式教学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事实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错的,学习情绪也很好。

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使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想到自己的学习

需要这种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想到很多成功人士就因为具有了这种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才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中国的邓亚萍、、外国的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学生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了对这些人的尊敬,也真切的了解到了这种精神的重要性。教师的小结给整篇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上给学生创造的学习氛围不够轻松,让学生学得不够放松,课堂有些拘谨。

2、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读的机会有些窄,只注重齐读,个别读的较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